每日經濟新聞 2018-10-29 17:12:36
中國當代理財師的真實現狀是怎樣的呢?《揭秘財富守門人——2018理財師洞察報告》中進行了分析,火山君(微信公眾號:huoshan5188)選擇幾項重要的跟大家分享。
每經記者|陳晨 每經編輯|杜宇
有人說,北上廣不相信眼淚,金融人不相信心碎。今年資本環境欠佳,不少金融“民工”也暗自神傷,這其中當然也包括理財師。
2018年10月27日,慢錢科技第三屆理財師節在上海舉辦,現場發布了慢錢科技與老虎證券聯合出品的《揭秘財富守門人——2018理財師洞察報告》,通過數月以來對理財師群體客觀寫實的調查和實地訪談,為大眾呈現了理財師群體真實的生存現狀,其中就包括最為喜聞樂道的理財師收入情況。
理財師,又稱理財規劃師、理財顧問、投資顧問,最早起源于美國,萌芽于20世紀30年代的保險業。2003年,中國通過《理財規劃師國家職業標準》,明確定義了理財規劃師。
按照定義,理財規劃師是指利用運用理財規劃的原理、技術和方法,針對個人、家庭以及中小企業、機構的理財目標,提供綜合性理財咨詢服務的人員。簡單講就是為客戶打理財富的專業人士,此為“廣義理財師”。在這群人中,有一些專為高凈值客戶提供投資規劃、身處財富管理行業的頭部人士,稱之為“狹義理財師”或“理財師”,而這也是該報告的主角。
那么,中國理財師的真實現狀是怎樣的呢?《揭秘財富守門人——2018理財師洞察報告》(下稱《報告》)中進行了分析,火山君(微信公眾號:huoshan5188)選擇幾項重要的跟大家分享。
年齡分布上。73.17%的理財師年齡層位于26歲~35歲之間,正處于職業發展的黃金期。在以美國為代表的發達市場,理財師與醫生類似——越老越吃香。不過《報告》發現,超八成理財師從業年限不滿五年,這一現象被歸因于中國財富管理起步較晚,至今僅十余年發展歷程有關。
地域分布上。理財師主要聚集在以京津冀、江浙滬、珠三角為主的經濟發達地區。在任職機構方面,有三成理財師在三方財富管理機構工作,其次是私募基金公司,有超兩成;最后是在銀行、證券、信托體制內工作的理財師,總數占比17.56%。
產品(資產)選擇上。超八成的理財師主要是為客戶配置固收/類固收產品;排名第二的是高風險高回報的私募股權基金,比例接近37%;私募證券和保險類產品位列三、四位,分別占比25.37%和23.9%。
不過值得關注的是,約13.17%的理財師開始向客戶配置境外金融產品和海外房產,目前這類產品未成主流,占比不大。
客戶類別上。《報告》顯示,理財師服務的高凈值客戶群體大多集中在40歲~49歲之間,以“富一代”企業家、職業金領和機關公務員為主。《報告》分析稱,這類群體對金融產品及相關風險具有基本的知識和理解,多數客戶在投資方面都偏保守,風險偏好低。粗略看,50.24%的客戶希望實現財富增值,賺更多的錢,而37.07%的客戶則更關注財富的保值,跑贏通脹。
當然,一個職業最為人津津樂道的往往是最直接的薪資問題。不難想到,頭部財富機構、券商、私行和信托通常對理財師的準入有較高的門檻,但相比之下,中小財富機構為了快速擴張,門檻要求較低。正如出水荷花有高低,同為理財師,在不同類型的金融機構中,收入也各不相同。即使是在同平臺同職位,年收入也可能相差十幾倍甚至上百倍,這使得理財師群體收入呈現金字塔特征。金字塔尖的肯定是塔尖的收入,基層的理財師則與普通上班族差不多。
火山君(微信公眾號:huoshan5188)注意到,根據慢錢統計,年薪10萬~30萬之間(稅前)的理財師最多,比例高達53.16%。100萬年薪以上的理財師只有不到5%,而在不同類型平臺工作的理財師,其收入也是不盡相同,火山君僅挑選四種主要類型平臺。
首先是“上市系”。《報告》顯示,“上市系”諾亞和鉅派給理財師開始的底薪差別不大,3500元~5000元左右,團隊長級別以上的根據業績承諾不同,給出的底薪在5000元至數萬元不等。另外,由于這兩個平臺相對“大牌”,在理財師傭金待遇方面相對“高冷”,大部門產品的銷售提成在1%以下。但是《報告》也指出,由于前述二者綜合實力及具有較強的主動管理能力,再加上產品線多元化,理財師出單的難度不會太大,所以綜合看,業績排名中間水平的年薪在20萬~50萬元左右。
第二是“中植系”。《報告》表示,以恒天、新湖、大唐、高晟為代表的“中植系”財富管理機構,給普通理財師開出的底薪在3500元~6000元左右。團隊長及以上的跟“上市系”基本一致。在提成上,平均來看,“中植系”的固收產品傭金普遍位于1%以下,股權類產品高于1%。恒天理財師就表示,能夠經過考核期存留下來的人才業務能力都不錯,年薪基本都在30萬~50萬元左右,業績優秀的也有100萬年薪的。大唐供職的理財師也有稱,同公司曾有能力超強的理財師一年成交18個億,年薪高達1000萬,當然這只是個例。
第三是信托公司、券商直屬財富團隊。與前述財富管理機構相比,信托公司、券商直屬財富團隊的理財師門檻高,編制少,底薪普遍位于8000元~1萬元左右。《報告》舉例說到,以國內某信托公司為例,雖然傭金比例相比三方財富管理機構低,但在過去“隱形剛兌”的大環境下,得力于巨額成交量和各項豐厚的獎金福利,年薪50萬元至100萬元的理財師不下少數,而且個體間收入差別也不明顯。
“雖然信托公司有人員編制,進去比較難,但一旦進入后考核還是相對比較寬松,比三方財富管理機構的壓力較少”,有前華潤信托理財師表示稱,由于在信托公司有多年豐富的渠道及客戶資源,積累一定資源出來自立門戶是業內很多理財師的創業路徑。
第四是商業銀行私人銀行。《報告》中提到,有任職于工行私行的理財師表示,一線城市的銀行私行理財師基本底薪在8000元~1萬元以上,但是由于銀行客戶量大、品牌背書能力強、成交相對容易,很多客戶都是主動找上門的,所以公司對于理財師銷售量是硬性規定。固收類的傭金提成非常低(低到可忽略不計),浮動收益類產品提成稍高,但也比第三方財富管理機構低很多。一般私行理財師年薪都在20萬元以上,相對于第三方財富管理機構的理財師薪資而言雖然不算高,但勝在穩定。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