暖暖视频在线观看日本/国产成人精品a视频一区/精人妻无码一区二区三区/成在线人免费视频/17c一起草

每日經濟新聞
今日報紙

每經網首頁 > 今日報紙 > 正文

上證50成分股突遇拋售壓力 北向資金逢高減倉多只白馬股

每日經濟新聞 2018-10-24 00:37:43

 每經記者|王海慜    每經編輯|謝 欣    

在A股出現兩次放量長陽后,周二上證50大盤股突然出現集體下跌。截至收盤,上證50指數跌幅位居A股各大指數首位。

上證50指數出現大跌的背后,其不少成分股在周二出現集體跳水。如周二貴州茅臺的單日跌幅達7.40%,創出近年之最。而萬華化學、海螺水泥、上汽集團、中國平安、招商銀行等多只上證50成分股同樣出現較大跌幅,其中萬華化學盤中還一度跌停。《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公司近日披露的三季報顯示,公募基金在三季度對萬華化學進行了大幅減持。

記者還發現一個特別的現象,在上周五和本周一A股大幅反彈之際,滬深港通北向資金卻逆勢減倉多只上證50成分股,其中如貴州茅臺、恒瑞醫藥兩天的北向資金凈流出額都超過了10億元。

上證50成分股周二集體補跌

此前,在中小創大幅殺跌之際,巋然不動的上證50指數在周二卻出現了異常。截至收盤,上證50指數大跌近3%,跌幅位居A股各大指數首位。而這一指數大跌的背后,卻是其成分股在周二出現集體跳水。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一直扮演著白馬股標桿的貴州茅臺周二拋盤洶涌,盤中一度大跌超8%。截至收盤,貴州茅臺跌幅高達7.4%。而海螺水泥、青島海爾、上汽集團、中國平安、招商銀行等多只上證50成分股周二同樣出現較大跌幅。上海某私募副總向記者表示,此前在中小創大跌的時候,上證50顯得很抗跌。“之前市場對上證50成分股的業績預期都打得太足了,一旦三季報業績出現低于預期,此前的抱團取暖就可能會瓦解,進而出現補跌。”

同樣是上證50成分股的萬華化學周二盤中一度跌停,收盤亦大跌9.8%。有多位化工賣方分析師認為,萬華化學近幾日的大跌與公司新近披露的三季報業績不及預期有關,在公司披露三季報當日(10月19日),公司股價“一字板”跌停。受主導產品MDI價格下跌影響,今年三季度萬華化學實現歸母凈利潤20.29億元,同比下降29.8%。

值得注意的是,公募基金似乎早就預判到了公司三季報業績不及預期。據Wind資訊統計,公募基金在三季度對萬華化學進行了大舉減持。截至今年二季度末,各類公募基金持有公司股份1.92億股,而到了三季度末,各類公募基金持股大幅下降至1418.7萬股,降幅達92.6%。

下周就將進入三季報發布的密集期,《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Wind統計顯示,10月30日、10月31日兩天,上證50成分股中將有37只個股發布三季報,占比達74%。上述上海某私募副總認為,投資人應關注這些公司的三季報,如果業績出現低于預期的情況,不排除會再現萬華化學這樣的快速殺跌。

北向資金出現逢高減倉現象

經過上周五和本周一連續兩天的大漲,以及各種中長期利好政策的密集出臺,最近市場信心明顯有所回暖。《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觀察到,近兩日,關于某某機構“空翻多”“大舉入場”的消息時有出現。

不過,讓《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更為關注的是,此前與A股機構手法有所不同的外資卻有反手出貨的跡象。數據顯示,在上周五和本周一A股大幅反彈之際,滬深港通北向資金在悄然逢高出貨。本周以來,滬股通資金合計凈流出7.67億元,深股通資金合計凈流出3.47億元,其中周一在滬指大漲4.1%之際,滬股通的北向資金大幅凈流出9.7億元。

具體來看,最近北向資金逆勢減倉了多只上證50成分股,如貴州茅臺、恒瑞醫藥。

而周二,北向資金又分別從這兩只個股凈流出4.66億元、2億元。此外,去年北向資金的寵兒海康威視,今年9月19日至今已連續15個交易日出現北向資金凈流出。

另外,10月以來北向資金對部分上證50成分股的持股比例也出現下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從Wind資訊統計看到,截至10月22日,在上證50的50只成分股中,有29只個股北向資金的持股比例在10月出現下降。其中,此前北向資金持股比例較高的個股幾乎都被減倉,如恒瑞醫藥的持股比例從9月底的13.1%降至10月22日的11.7%,海螺水泥從9月底的9.93%降至10月22日的9.8%,貴州茅臺從9月底的7.6%降至10月22日的7.09%,青島海爾從從9月底的7.28%降至10月22日的6.95%,中國平安從9月底的5.94%降至10月22日的5.44%,大秦鐵路從9月底的4.71%降至10月22日的4.44%。

從目前機構對上證50指數成分股的業績預期來看,一些權重股如貴州茅臺、中國平安等今年三季度業績增速可能依然樂觀。這就令《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感到奇怪了,注重基本面的外資為何卻在最近的反彈來臨時出貨呢?

對此,某券商首席策略分析師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從我們前期赴境外的路演來看,就有一些外資機構并不太樂觀。總體感覺,現在A股中順周期的品種壓力比較大,雖然還沒開始真正殺業績,但由于市場部分資金預期不樂觀,一些順周期的品種已經開始先殺估值。”

不過,記者還注意到,部分外資對中國資產保持樂觀。瑞銀財富管理投資總監辦公室周二發表最新觀點稱,建議投資人加碼境外中國股票。“中國正緩解股權質押風險、企業融資困難,以及推進個人所得稅改革等,我們看到政府‘穩金融、穩經濟、穩預期’的決心,因此維持我們的亞洲投資組合里加碼境外中國股票的看法,并估計未來12個月有近10%的上升空間。”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

每經經濟新聞官方APP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