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18-10-17 08:24:25
放寬外資市場準入三大領域開放加碼“全域性”試點成海南自貿區方案最大亮點;調整超出基本面,部分機構控倉布局優質資產;回購激增上市公司自救進行時,監管層嚴防“忽悠式回購”;千份三季報預告逾六成“秋實”誘人;五大因素助跌 創業板指創出四年新低,何日“春暖花開”?9月券商凈利環比暴增 這家“黑馬”趕超中信證券成為第一。
每經編輯|杜宇
放寬外資市場準入三大領域開放加碼“全域性”試點成海南自貿區方案最大亮點
國務院日前批復同意設立中國(海南)自由貿易試驗區,并印發《中國(海南)自由貿易試驗區總體方案》。商務部副部長兼國際貿易談判副代表王受文表示,“全域性”試點是最大特點。《方案》大幅放寬外資市場準入,強調要以發展旅游業、現代服務業、高新技術產業為主導。專家表示,接下來要加快海南自貿試驗區各項試點任務落地實施;加大制度創新力度,為全國深化改革擴大開放提供更多可借鑒經驗。
調整超出基本面 部分機構控倉布局優質資產
針對市場連續調整,有機構表示當前市場調整已經脫離基本面,市場悲觀情緒過度演繹。與此同時,有私募機構在控制倉位的前提下,抄底低估值優質資產。業內人士認為,隨著利好不斷聚集,未來市場內外不確定預期逐步消除,悲觀預期有望好轉。
回購激增上市公司自救進行時 監管層嚴防“忽悠式回購”
數據顯示,截至10月16日,年內已有733家上市公司公布回購計劃(業績補償回購除外),已實施回購金額合計294.59億元,同比增長459%。業內人士指出,回購激增有利于增強投資者的信心,對股價起到支撐作用,但不少公司發布回購計劃后,回購金額與上限相差甚遠,有些甚至長時間“按兵不動”,投資者要謹防“忽悠式回購”。
負面纏身股價跌停 科大訊飛董事長“提前”宣布出手增持
市值一度高達千億的“AI第一股”科大訊飛正遭遇多事之秋。在“揚子鱷保護區違規侵占”事件發酵后,科大訊飛股價10月16日午后應聲跌停。而今年以來,科大訊飛股價已近乎腰斬,市值只剩425億元。
千份三季報預告逾六成“秋實”誘人
A股上市公司2018年三季報本周起集中登場,前三季度業績預告也進入“最后沖刺”階段。截至10月16日,滬深兩市已有超過千家上市公司披露前三季度業績預告。若按凈利潤同比增幅上限統計,有600多家公司因業績改善或提高而“報喜”,其中預計同比翻倍的公司有200多家。
復盤2015年ETF異動之“異” 證監會處罰4宗操縱案
證監會昨日披露,分別對4宗ETF操縱案作出行政處罰。這4宗案件涉及的開放式指數基金包括50ETF、100ETF、180ETF,操縱時間分布于2015年6月中旬到8月中旬期間,涉案成交額均達百億級別,有的涉案機構獲利達1.35億元。
17家券商參與CDR跨境轉換測試 首批滬倫通做市商將從中產生
近日,上交所聯合中國結算進行了滬倫通全天候市場測試。業內人士透露,有17家券商參與CDR跨境轉換測試,首批滬倫通做市商將從中產生。
虛驚一場!萬科72億元大宗交易只是安邦系倒倉
在寶能系旗下資管計劃分批完成對所持萬科A股份的減持操作后,萬科A在10月16日下午發生的巨額大宗交易引發外界關注。在市況低迷之下,投資者擔心萬科A又有重要股東減持離場。不過,萬科A當日晚間及時發布的公告打消了投資者顧慮,看似金額巨大的大宗交易實則是“安邦系”持股的內部騰挪。

保衛A股深圳一國資股東擬大舉增持
保衛A股,各方在行動。多家上市公司積極自救護盤,增持、回購軍團持續擴容。近期深圳國資百億資金馳援上市公司的舉措頗受關注,除通過貸款、向實控人借款、受讓股票質押債權等方式為上市公司提供流動性以化解短期風險外,還真金白銀直接通過二級市場接盤。
CPI創7個月新高通脹擔憂升溫
國家統計局昨日公布了9月份居民消費價格指數(CPI)與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指數(PPI)數據。9月,CPI同比上漲2.5%,創7個月新高;PPI同比上漲3.6%,環比上漲0.6%,創5個月新低。當前通脹預期再度升溫。
9月私募總規模增51億百億私募達到235家
根據基金業協會最新數據,截至9月底,私募基金管理總規模12.8萬億元,較前1月增加51.26億元。其中,股權創投私募規模繼續增長,達到8.34萬億元;證券、其他類私募規模則小幅縮水。百億規模私募創出新高,達到235家。
中超控股股權紛爭硝煙四起
今日(10月17日),中超控股(002471)將召開由原控股股東中超集團自行召集的股東大會,審議罷免現任董事長黃錦光等人的議案。此次遭“逼宮”的黃錦光,是中超控股現在的實際控制人,旗下公司深圳市鑫騰華資產管理有限公司2017年11月受讓了中超集團所持20%股份,并有繼續收購9%股份的計劃。當時,中超集團還做出業績承諾,成為市場首例“對賭式賣殼”。
五大因素助跌 創業板指創出四年新低,何日“春暖花開”?
“十一”長假后,A股幾大指數進入了下跌模式,其中尤以創業板指數表現較弱。周二創業板指跌破前期低點1230.40點,并再度創出2014年7月以來的新低。相比之下,藍籌股聚集的上證50指數目前還在區間波動,距離今年7月創出的年內新低還有一定距離。有分析認為,造成創業板跌勢難止的主因包括五點,首先,業績增速持續回落;其次,流動性溢價不足;另外,整體股權質押比例偏高;同時,創業板公司質地參差不齊;今年來,全球科技股表現不佳也對創業板形成一定拖累。
利用日內回轉交易“做T”高手收罰單:四家私募操縱ETF被罰沒合計超3億
近期監管部門對于私募行業的監管力度不斷加碼,前期有證券私募、股權私募不斷收到罰單,而近期量化對沖私募基金因為日內回轉交易涉及到操縱50ETF、100ETF、180ETF等指數基金被監管部門處罰。10月11日,證監會對北京禮一投資、濟南華爾泰富投資、北京泛涵投資、青島東海恒信投資等私募基金開出了行政處罰決定書,主要是因為日內回轉交易涉及到操縱50ETF等指數基金。
*ST凱迪承認收到銀行間協會處分意見書 重組方案出售資產存重大遺漏
在10月16日《每日經濟新聞》獨家報道《*ST凱迪多筆糾紛判決未公告,董事長被列為銀行間市場“永久不適當人選”!》后,16日晚間,*ST凱迪終于做出回應稱關于收到銀行間協會處分意見書,不過這份9月底的處分意見書,直到現在才予以公布,令人詫異。此外,記者注意到,深交所10月15日對*ST凱迪發布了監管函,認為其出售資產的公告中存在多項重大遺漏問題。
9月券商凈利環比暴增 這家“黑馬”趕超中信證券成為第一
相較8月,9月券商業績環比暴增。截至10月15日晚7點,已有28家上市券商披露了2018年9月財務數據簡報。東方財富Choice數據統計,28家上市券商(母子公司合并,下同)9月合計實現營業收入142.80億元,環比增長80%;實現凈利潤50.60億元,環比大增232%。數據進一步顯示,9月共有4家券商營收超過10億元,中信證券占據第一。不過,凈利潤上,方正證券成為“黑馬”,9月凈利潤達10.07億元,成為唯一一家凈利過十億的券商。相反,中原證券延續了8月份虧損,9月虧損擴大至6200萬元,是9月唯一 一家虧損的券商。
每日經濟新聞綜合(中國證券報、上海證券報、證券時報、每經網)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