暖暖视频在线观看日本/国产成人精品a视频一区/精人妻无码一区二区三区/成在线人免费视频/17c一起草

每日經濟新聞
要聞

每經網首頁 > 要聞 > 正文

騰盾科技董事長聶海濤:發展高端商用無人機,帶動地方產業發展

每日經濟新聞 2018-10-10 11:17:49

10月9日,2018年全國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活動周啟幕,騰盾科技也將無人機帶到了成都主會場。騰盾科技董事長聶海濤提到,“作為一家民營的飛機主機企業和總體單位,我們在思考借用‘商用無人機’的發展促進我國‘通用航空’產業和制造業的發展。”

 每經記者|吳林靜    每經編輯|楊歡

1.thumb_head

每經記者 張建 攝

一架搭載物流吊艙的無人機,自云南某機場平穩升空,30分鐘后無人機到達指定區域,吊艙自動投放,30秒后吊艙緩慢降落至目標地點——去年12月,無人機空投物資真實上演,使用的正是四川騰盾科技有限公司自主研發的無人機。

10月9日,2018年全國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活動周啟幕,騰盾科技也將無人機帶到了成都主會場。他們的無人機不是大家用來拍照的,它能攜帶多種任務載荷,廣泛用于邊防巡邏、防災減災等任務。

接受記者采訪時,騰盾科技董事長聶海濤提到,“作為一家民營的飛機主機企業和總體單位,我們在思考借用‘商用無人機’的發展促進我國‘通用航空’產業和制造業的發展。”

帶動區域無人機行業發展


每經記者 張建 攝

今年6月,全國首個省級低空空域協同管理機構正式揭牌,寫著“四川省低空空域協同管理委員會辦公室”的白底黑字招牌展示眾人眼前。這意味著,在四川,3000米以下的低空空域開始探索軍民協同管理,這項先行先試的改革試點將為全國的空域改革開放奠定基礎,提供四川的經驗。

這個消息對于區域內的無人機企業無疑是一大利好。聶海濤介紹,公司是一個以高端商用無人機為代表,集前沿探索、產品研發、總裝制造、運營服務和飛行員培訓為一體的智能飛行器產業集群。

“美國當前約有25萬架注冊的通航飛機,我們保守計算,若未來10年我國通用航空業的發展達到今天美國20%的水平,即總需求量為5萬架,則每年將有接近5000架通航飛機的需求,再若這其中大型商用無人機占10%, 則每年的需求量就將達到500架。”聶海濤表示,據工信部預測,到2020年,我國民用無人機產業的產值將達到600億元人民幣,到2025年將突破1800億元人民幣。

在聶海濤看來,發展商用無人機產業和服務,可以有效帶動地方制造業和相關產業發展,也是實現我國通航產業迅速發展的有效途徑之一。“比如今年騰盾科技的外包部分約6億元,其中55%的承擔單位為四川地方企業。”聶海濤說。

不過,我國目前的通用航空業發展還跟不上需求的增長。究其原因,主要是空域航線管理等政策法規上的不適;研發生產上的落后;市場服務需求還沒有真正激活;以及通用航空人才稀缺、人力成本高。對此,聶海濤提出,希望能夠合理進行空域和航線管理,也要激活服務端需求從而帶動產業端,同時也要合理制定規范避免錯失發展良機。

渴望“自由而高效”的研發環境


每經記者 張建 攝

2016年才在成都注冊的騰盾科技雖然是一家年輕的創新型高科技航空企業,但他們已經有全球最大的無人機,還開創了無人機空投物資、組網通訊等商用化的先河。

之所以“年紀輕輕”就擁有這些成績,聶海濤提到,與四川省、成都市都為企業開展“雙創”提供的環境條件、政策保障和財政扶持分不開。

據介紹,目前公司內有國家級專家8名、省部級專家20名、退役/退休空軍特級飛行員6名,有高級工程師以上職稱的專業人才多達70余名。“讓你的員工放手做事,你會驚喜地發現他們的成果將有多么輝煌。”聶海濤表示,“我們搞飛機的‘工匠’們,渴望擁有‘自由而高效’的工作環境和氛圍。”

說起在成都創業的感受,聶海濤表示,作為民營企業,四川省推薦騰盾科技進入國家首批軍民融合試點單位,并作為重點扶持企業寫入了2018年成都市政府工作報告;在資質申請、工商注冊、稅收優惠等企業創立和經營發展的過程中,也有地方政府的貼身服務和指導幫助;低息的“科創貸”、首套產品交付獎勵、重大項目補貼等金融服務體系、融資服務機制,也給騰盾科技解決過很多實際的困難。

創新創業如火如荼,聶海濤的理解是,“創業不僅僅是創造‘產業’,更重要的是要創造一個能最大限度激發人活力的機制。”聶海濤說,企業搞“雙創”有兩個“初心”,一則希望構建一個平臺,讓那些真正有情懷、有能力、有夢想、有激情的人,實現自我夢想;二則要發揮技術創新優勢,努力研發新產品,以供給側的方式全力開拓一個全新的產業和服務業。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無人機 地方產業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

每經經濟新聞官方APP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