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18-10-09 15:43:04
與發達國家相比,我國研究與試驗發展經費投入呈現四個特點:總量與美國的差距正逐年縮小;年凈增量已超過OECD(經合組織)成員國增量總和;增速保持世界領先;投入強度已達到中等發達國家水平。
每經記者|李彪 每經編輯|陳旭
我國年度研究與試驗發展(R&D)經費已超過1.76萬億元,投入強度再創歷史新高。
10月9日,國家統計局、科技部、財政部聯合發布《2017年全國科技經費投入統計公報》(以下簡稱公報),公報顯示,2017年,我國科技經費投入力度加大,R&D經費投入增速加快,投入強度穩步提高,國家財政科技支出平穩增長。
公報指出,2017年,全國共投入R&D經費17606.1億元,比上年增加1929.4億元,增長12.3%,增速較上年提高1.7個百分點;R&D經費投入強度(與國內生產總值之比)為2.13%,比上年提高0.02個百分點。按R&D人員(全時工作量)計算的人均經費為43.6萬元,比上年增加3.2萬元。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對此,國家統計局社科文司高級統計師張鵬認為,與發達國家相比,我國R&D經費投入呈現四個特點:總量與美國的差距正逐年縮小;年凈增量已超過OECD(經合組織)成員國增量總和;增速保持世界領先;投入強度已達到中等發達國家水平。
其中,分活動類型看,基礎研究、應用研究和試驗發展經費所占比重分別為5.5%、10.5%和84%。分產業部門看,高技術制造業R&D經費3182.6億元,投入強度(與主營業務收入之比)為2%,比上年提高0.1個百分點;裝備制造業R&D經費6725.7億元,投入強度為1.65%,比上年提高0.14個百分點。
分地區看,R&D經費投入超過千億元的省(市)有6個,分別為廣東(占13.3%)、江蘇(占12.8%)、山東(占10%)、北京(占9%)、浙江(占7.2%)和上海(占6.8%)。R&D經費投入強度(與地區生產總值之比)超過全國平均水平的省(市)有7個,分別為北京、上海、江蘇、廣東、天津、浙江和山東。
張鵬介紹,近年來我國研發投入結構向好,資源配置進一步優化。基礎研究經費占比進一步提升。2017年,我國基礎研究經費為975.5億元,比上年增加152.6億元,增速為18.5%,較上年提高3.6個百分點,為近5年來的最高;基礎研究經費占R&D經費的比重為5.5%,較上年提高0.3個百分點,延續了2014年以來穩步回升的態勢,達到2005年以來的最高水平;企業拉動作用依然強勁;行業集聚效應加強;東部地區R&D經費投入總量繼續保持優勢地位,中部地區R&D經費增速提高顯著。
此外,公報數據顯示,2017年國家財政科學技術支出8383.6億元,比上年增加622.9億元,增長8%;財政科學技術支出占當年國家財政支出的比重為4.13%,保持了上年水平。
張鵬稱,我國研發投入的總量逐年加大,結構不斷優化,有力地推動了我國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實施,夯實了我國創新型國家建設的基礎。但與發達國家相比,我國研發整體水平仍然存在大而不強、多而不優的情況,如基礎研究占比與發達國家占比水平(15%~20%)相比有較大差距,研發投入強度與創新型國家(2.5%以上)相比還有一定差距,企業研發投入的行業分布與美國相比不盡合理,非制造業企業研發投入占比僅為14.9%,遠低于美國33.1%的水平。
張鵬建議,未來幾年,我國應進一步引導全社會加大對研發的投入力度,尤其是前瞻性和應用性基礎研究領域;進一步優化我國研發資源配置,突出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產學研深度融合;進一步發揮政府對研發的管理優勢,加強國家創新體系建設,深化科技體制改革。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