證券時報 2018-09-27 21:12:00
著名的股改“釘子戶”北汽藍谷復牌交易表現令人大跌眼鏡,截至收盤,北汽藍谷股價下跌36.88%。北汽藍谷前10大流通股東中,有9人為個人,其中最高的吳德英持有213.25萬股,以停牌前股價計算,市值高達1.12億元。那么,今天北汽藍谷股價跌幅達到36.88%,是否意味著吳德英的虧損將超過4000萬元?答案卻并非如此,原因就在于公司的這個股改方案。
SST前鋒終于變身北汽藍谷,A股股改釘子戶又少了一家。不過北汽藍谷今天復牌的表現卻令人大跌眼鏡:下跌36.88%!
而值得注意的是,自此兩市未股改的股票將僅剩下“S佳通”1只,且仍無明確的時間表。
9月27日,復牌交易的“北汽藍谷”出現大跌,截至收盤,北汽藍谷股價下跌36.88%。
在今天之前,北汽藍谷的股票簡稱還是“S藍谷”,而就在上個月,其股票簡稱還是“SST前鋒”。也是著名的股改“釘子戶”。

因盤中股價跌幅超過閾值,北汽藍谷盤中兩度被交易所臨停。全天成交2178.78萬股,成交股數創下歷史新高。


數據顯示,北汽藍谷截至6月30日在冊股東為13415戶,流通股股東戶均持股數為5635股(未考慮送轉因素)。前10大流通股東中,有9人為個人,其中最高的吳德英持有213.25萬股,以停牌前股價計算,市值高達1.12億元。
那么,今天北汽藍谷股價跌幅達到36.88%,是否意味著吳德英的虧損將超過4000萬元?答案卻并非如此,原因就在于公司的這個股改方案。
作為新簡稱,北汽藍谷似乎也是A股的“新面孔”,但其前身SST前鋒卻大大有名。在“借殼”的同時,SST前鋒也完成了股改,最終變身北汽藍谷。
SST前鋒的股改方案包括三部分:
第一部分:非流通股股東向流通股股東送股,即前鋒股份的全體非流通股股東向全體流通股股東,以每10股流通股獲送5股的方式支付股份對價。
第二部分:重大資產置換及發行股份購買資產并募集配套資金暨關聯交易,即前鋒股份以截至2017年10月31日擁有的全部資產和負債(作為置出資產),與北汽集團截至2017年10月31日持有的“北汽新能源”股份中的等值部分進行置換,前鋒股份置出的全部資產、負債、業務由北汽集團指定“四川新泰克”承接。同時,前鋒股份向北汽集團及北汽新能源除北汽集團外的其他股東發行股份,購買其持有的剩余全部北汽新能源股權。
第三部分:資本公積金轉增股本,即前鋒股份以送股、重大資產置換和發行股份購買資產交割完成后的股本為基數,以資本公積向全體股東每10股轉增25股。
自此,北汽藍谷實際上通過類“借殼”的方式實現了上市。
資料顯示,北汽新能源近幾年收入總體呈增長趨勢,但盈利能力并不強:公司2015年度虧損1.72億元,2016年度盈利1.28億元,2017年前10個月盈利僅為5361.77萬元。

回到上一個話題,雖然今天股價大跌36.88%,但由于流通股東接受了原非流通股股東的對價(每10股送5股),流通股東的實際虧損比例,約為5.34%。而同期滬指跌幅為14.83%。
在SST前鋒變身北汽藍谷完成股改后,A股市場的股改“釘子戶”只剩一家,即S佳通。從目前的情況來看,該公司的股改仍遙遙無期。
S佳通近日發布的公告表示,目前S佳通書面同意股改的非流通股股東家數為0,其持股總數占非流通股股份總數比例為0%,未達到《上市公司股權分置改革管理辦法》規定的三分之二的界限。
截至目前,S佳通尚未書面同意股改的非流通股股東高達68家,未明確同意股改的主要原因是尚無確定的股改方案。
2005年6月,三一重工打響股改第一槍,至今A股市場的股改已推進了13年時間,早期多數公司進展順利,不過也有一些公司變成“釘子戶”。
2014年11月,S*ST中紡完成股改,兩市未股改的公司僅剩下S佳通(600182)和S前鋒(600733)兩家。
四年之后的2018年,SST前鋒也完成股改,兩市的未股改公司將僅剩下S佳通一家。
來源:證券時報 記者:胡華雄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