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18-09-26 23:57:58
每經記者|趙成 每經實習記者|黃辛旭 每經編輯|段思瑤
當智能網聯變得不再陌生,業內的關注點也逐漸從單車智能研究開始轉向車路協同系統研究。
在9月20日舉行的“杭州·云棲大會”上,阿里巴巴正式宣布升級汽車戰略:由車向路延展。此戰略將由AliOS聯合阿里云、達摩院、高德、支付寶、千尋位置、斑馬網絡等共同完成,旨在探索未來20年的“路”。
“路是人類的基礎設施,互聯網是信息時代的基礎設施,隨著這兩大基礎設施交匯,路將鋪在互聯網上,成為智能高速公路。”阿里云總裁胡曉明說。
車路協同是發展必然?
按照阿里巴巴的構想,智能高速公路將實現“人-車-路-云”全面協同,即在戰略執行上將在云控平臺、智能感知基站、協同計算系統三個層面推進。其中,路側使用達摩院感知基站技術,車的感知與協同計算由AliOS構建,云控平臺則扮演云端大腦角色。
“車的智能化是逐步實現的,需要中長期的技術投入。在無人車技術完全成熟之前,大家不能一直等。阿里采用漸進的方式通過整個生態的能力,為道路數字化的基礎設施搭建一套平臺。”AliOS智能交通負責人朱永盛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
據了解,此前阿里云已與浙江省交通運輸廳達成戰略合作,共同推進智能高速公路建設。目前,阿里無人車已應用了車路協同技術,并在杭州的開放路段進行了多次測試。
實際上,在阿里巴巴宣布利用車路協同技術打造全新的“智能高速公路”之前,百度就對外宣布2018年底將正式開源Apollo車路協同方案,全面構筑“人-車-路”全域數據感知的智能路網。
據了解,截至目前,百度已在路側感知傳感器方案、路側感知算法、車端感知融合算法等車路協同技術方面有優勢;此外,Apollo擁有的無人車隊、開放道路無人車測試里程等系列場景數據積累也為百度布局車路協同打下基礎。
“車路協同首先必須達到比較安全的目標,減少交通事故發生;從經濟性上說,可降低人為成本,減少汽車本身運行維修成本。”中科院院士何積豐在第二屆智能網聯汽車國際峰會——2018世界智能網聯汽車大會上如果說。
單車智能必不可少
隨著自動駕駛技術不斷普及,以及科技巨頭在車路協同方面的布局,單車智能是否還有研究必要被廣泛熱議。
以目前主流的自動駕駛研發來看,大部分還集中在單車智能上。何積豐認為,未來,車更像是智能終端,需要有網絡互聯、平臺提供服務,單靠車本身,不會形成萬億級的產業。
對此,百度自動駕駛技術總監陶吉認為,車路協同領域的關鍵是需要車端和路側同時發力,二者缺一不可。
這意味著,弱化汽車制造和單車智能并非明智選擇。
實際上,科技巨頭也并未放松對車端的研究。據了解,4年前阿里巴巴便開始和上汽合作,目前,名爵、榮威、大通、福特、東風雪鐵龍、觀致等汽車都搭載了AliOS,這也為阿里提供了實際道路的海量數據。反觀百度的Apollo開放平臺,也是先在車端積累測試數據和生態能力。
“按照智能網聯車的目標,可以將整個產業鏈分成上游、中游和下游。上游產業是基礎技術和標準,中游主要是整車廠,下游則是應用示范。單車智能研究和車路協同發展及互聯網生態鏈建設并非孰輕孰重、非此即彼的競爭關系,未來,智能網聯的發展更應該是上、中、下游協同合作的模式。”何積豐認為。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