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證券報 2018-09-25 14:51:54
隨著近期關于董秘的新聞關注上漲,這個職業似乎已被列入一個高危職業,然而對于這樣的職業風險,并不是完全無法避免,選擇合適的職責險,或許可以給風險戴一頂安全帽,只是不知它的效用是否只是一頂安全帽。
被罵、被罰、還被傳挨打,隨著董秘被市場劃為“高危”行業,董責險也漸漸進入了上市公司的視野。事實上,除了上市公司高管有專屬保障計劃外,普通的職員、特殊職業工作者也有相關職業責任保險(下稱“職責險”)。
但從目前來看,一方面各行各業對職責險有需求,另一方面職責險又陷入“叫好不叫座”的尷尬境地。
那么,都有哪些職業有專屬的職責險?這些職責險都承擔著什么角色?為何又陷入“難叫座”的境地?小編幫你梳理梳理。
目前,國內已有很多崗位都有相關的職責險了。
醫療責任保險:轉嫁醫院提供醫療服務過程中面臨的醫療過失、醫療事故等職業責任風險。
律師責任保險:轉嫁律師職業服務中發生的下切疏忽行為、錯誤或遺漏過失行為所導致的法律賠償。
建設工程設計責任保險:轉嫁建設工程設計人因設計上的疏忽或過失而引發工程質量事故造成費用損失或應承擔的經濟賠償。
董監高責任保險:轉嫁因公司董事及高級職員的失職等不當行為、過失與疏忽(不包括惡意、違背忠誠義務等行為)被追究其個人賠償責任所支出的有關法律費用等。

長安責任保險相關負責人表示,職責險主要是為某一領域、保障從業資質條件有一定要求的職業人員在提供職業服務過程中,因疏忽或過失,導致接受職業服務的客戶人身傷亡或財產損失。
他提醒,投保職責險的相關從業人員要有相關領域從業資格證。
職責險涉及面廣,發揮作用大。以醫責險為例,安達保險金融責任險總監周一芳表示,投保醫療機構責任險,對于醫療機構以及醫療行業來說,可以轉嫁執業風險并減輕財務負擔;對患者而言,可簡化糾紛程序并獲得相應的商業機構補償;最為重要的是對社會發展而言,醫療責任保險有利于緩解社會矛盾,維護社會穩定。
為了承擔高風險工作人群的職業困擾,職責險做到了未雨綢繆,這一產品正在各種特殊的行業被推廣。
既然能轉嫁執業風險并減輕企業財務負擔,職責險豈不是備受企業和職業人追捧?
然而,并沒有!先來看看兩組數據:
1、全國有11萬余家醫療機構參加了醫責險,與我國醫療衛生機構百萬級的數值相比,該險種的投保率僅占10%左右。
2、在國內上市公司中,目前投保董責險的多為在境內外同時上市的大型金融企業,投保比例不足10%。
也就說,九成以上的醫生和董秘還處在“裸奔”狀態。

周一芳表示,中國傳統的醫責險主要是綁定醫院而非個人。從目前承保投保方式看,依然以各地衛計委推動,統籌轄區公立醫院統一采購安排。
與國內的職責險多為由機構統一自主投保相比,發達國家的職責險,多為強制性保險。
如購買董責險成為海外上市公司高管決定是否加入公司董事會的先決條件。在美上市的企業一般都會通過投保董責險來轉嫁風險,投保率高達90%以上。
雖然職責險有著很強的針對性,但是這些險種的推廣情況并不理想。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保險研究室副主任朱俊生表示,責任險的發展有賴于相關法律法規制度的完善,并得到廣泛的遵守和執行。
目前,如果出現了責任風險,要么法律沒有明確規定,要么規定責任較輕,行業或從業者的過失成本較低,轉嫁風險需求不高,因此對投保職責險也沒有很大的動力。
中匯保險經紀責任險業務中心總經理于國泉表示,目前,各保險公司在承保職責險業務過程中,普遍存在對業務風險的測算缺乏數據支持、無法科學地厘定費率等情況。職責險信息共享制度也待建立,如事故數據共享、建立數據查詢體系等,實現共同發展。
同時,個人和企業的法律維權意識和風險意識有待提高。長安責任保險相關負責人表示,只要人人都意識到自身隨時隨地都處于可能承擔賠償責任的風險中,職責險發展的春天才會真正到來。
對于未來職責險的發展趨勢,美亞保險特殊金融險負責人周以諾也認為,從整體發展來看,職責險未來前景很樂觀,預計市場將快速增長。
一方面,一些政府和行業協會推動統保項目的落地是增量的來源;另一方面,“一帶一路”倡議下,越來越多的中方企業與外方合作,外方企業有足額職責險的需求,勢必推高該險種保費規模。
上海證券報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