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18-09-25 14:54:50
2018年,格力電器已兩度“舉牌”海立股份,持股比例達到10%,成為第三大股東。面對來勢洶洶的格力電器,海立股份的控股股東上海電氣(集團)總公司不會不管。在中秋之夜,它公布了最近的戰果——今年7月、8月、9月,電氣總公司持續增持海立股份A股和海立B股股份。如今,電氣總公司合計持有的總股本從20.22%增加到了25.22%,拉開了與格力電器的距離。
每經記者|王嘉琦 每經編輯|孫志成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誰投資并不重要,關鍵你不要成為制造業的罪人,不能破壞制造業的發展,強取豪奪,(利益)裝進自己的口袋,這是絕對不允許的。
2016年底,前海人壽大量買入格力電器股票,持股比例一度逼近5%的”舉牌”線。董明珠曾在一個論壇上作出了上述回應。當時,董明珠被視作“門口的野蠻人”的抵抗者。
轉眼到了2018年,格力電器卻已兩度“舉牌”海立股份,持股比例達到10%,成為第三大股東。董明珠卻成了他人眼中的“野蠻人”。
如今,海立股份的控股股東上海電氣(集團)總公司(簡稱“電氣總公司”)應該比2016年時的格力電器更加緊張。
海立股份的總市值剛剛超過100億,相比之下,如果手握超過1000億現金的格力電器非要成為第一大股東,錢不是問題。
面對來勢洶洶的格力電器,電氣總公司不會不管。在中秋之夜,它公布了最近的戰果。
去年8月29日到9月19日,格力電器通過集中競價交易,買入海立股份4332萬股,持股5%,第一次舉牌。
今年4月23日至7月4日,格力電器再通過集中競價交易增持海立股份股票,持股比例達到10%,完成第二次舉牌。
雖然格力電器和董明珠多次表示,自己不是“門口的野蠻人”,不是為了爭取控制權,不靠股票升值賺錢,而是“旨在擴充其產業鏈結構和整合產業優質資源,借助上海國際化地位的人才、信息和創新優勢,由此打造產業鏈更加齊全的國際化企業。”但是,海立股份的控股股東電氣總公司絕不會無動于衷,一直在為保衛控制權而戰。
中秋之夜(9月24日),電氣總公司公布了戰果:
今年7月、8月、9月,電氣總公司及其全資子公司上海電氣集團香港有限公司持續增持海立股份A股和海立B股股份。如今,電氣總公司合計持有的總股本從20.22%增加到了25.22%,拉開了與格力電器的距離。

對于這次增持,電氣總公司在《詳式權益變動報告書》中明確表示,是為了
……鞏固對上市公司的控制權,維護上市公司長期戰略穩定,保障海立股份作為獨立空調壓縮機供應商地位,提振資本市場信心。
對比格力電器的買入時間和電氣總公司的增持時間,“交戰”雙方的激烈競爭,可見一斑:
電氣總公司及其子公司增持時點分別為今年的7月、8月、9月。恰好是在7月4日,格力電器完成二次舉牌。

今年格力電器和電氣總公司交替增持,可以看作海立股份股權爭奪戰的第二輪。
就在去年夏天,電氣總公司一度打算轉讓掉手上所有的海立股份股權。但也是這次失敗的轉讓,引發了如今的“股權保衛戰”。
去年8月13日,海立股份公告,經上海市國資委批復同意,電氣總公司擬以10.54元為基礎價協議,轉讓持有的1.75億股份,占公司總股本20.2%,轉讓價格超過18.4億元。這意味著,電氣總公司準備全面退出海立股份。
要從電氣總公司手上拿到海立股份股權,需要滿足很多條件。但不論從資金實力還是業務實力,格力電器都是很好的候選人。
可是,十天之后的8月22日,海立股份突然宣布終止本次股份轉讓。海立股份給出的解釋是:條件尚不成熟。
此番操作,讓海立股份的投資者非常不滿。在8月25日召開的投資者說明會上,投資者言辭激烈地向公司發出質問。
海立股份8月26日回復上交所問詢稱,終止轉讓的原因之一是,外界對此次設定的受讓方條件存疑,有“內定”嫌疑。

從隨后格力電器對監管部門的回復中可知,對于海立股份的轉讓,格力電器曾于與電氣總公司行過接觸,并表達了參與意向。但據《中國經濟網-證券日報》報道,雙方并未談攏。

協議轉讓不成,格力電器選擇了在二級市場“買買買”。恰好在去年8月底到9月中旬,格力電器通過集中競價交易,完成了對海立股份的第一次舉牌。
電氣總公司正式打響海立股份“股權保衛戰”,是在格力電器第二次舉牌之后。今年7月底,海立股份公布定增方案,擬非公開發行擬募集資金總額(含發行費用)不超過10億元,發行對象為電氣總公司。非公開發行后,電氣總公司持有公司股份的比例將不低于20.22%、不超過33.51%。
如果定增成功,電氣總公司將穩固自己的控股地位。但是,這一計劃卻因贊成票不足持有表決權總數的2/3而未獲通過。
令電氣總公司始料不及的是,就在宣布完成增持的同時,昨天(9月24日),海立股份第二大股份卻宣布,準備出讓自己的所有股份。
海立股份公告稱,公司于9月21日接到持股5%以上股東富生控股及其一致行動人葛明的通知,富生控股及葛明擬以公開征集受讓方方式協議轉讓其所持有的公司A股股份9655萬股(其中富生控股轉讓8823萬股,葛明轉讓832萬股),占海立股份總股本的11.14%,本次轉讓完成后,富生控股不再持有公司股份,葛明仍持有約2495萬股股份。

富生控股及葛明的股份轉讓與持股解禁有關。2015年,海立股份向富生控股等44位交易對方非公開發行股份。今年8月12日,富生控股持有的限售股解禁。
本次公開征集期間為9月24日至10月19日,格力電器和電氣總公司是否會再展開一輪爭奪?
海立股份主要從事制冷轉子式壓縮機、車用渦旋式壓縮機和制冷電機的研發、生產和銷售,在空調壓縮機領域公司處于領先地位。
海立股份財報顯示,2017年,海立的轉子式壓縮機銷量2235萬臺,占據中國壓縮機行業12.53%份額;在非自配套市場,海立壓縮機以30.30%份額保持第一。
去年9月,董明珠在接受央視采訪時表示,“我們過去一直是海立的一個大客戶,一年用它的壓縮機有六七百萬臺,我們自身也有幾千萬產能,但遠遠不夠,所以還要大量采購它的壓縮機。在這過程中,我們也發現還有技術的東西,(海立股份)有這個想法,愿意把這個股份出讓,那我覺得我們正好可以去接盤。”
今年6月,格力電器公告宣布,對海立股份2018年度日常關聯交易額度調整為80億元,占公司最近一期經審計凈資產的12.20%。
除了空調壓縮機之外,海立股份還有一個重要業務——車用電動渦旋壓縮機。2017年,海立車用電動渦旋壓縮機銷量8.33萬臺,占全國的新能源汽車市場份額10.49%。
因此,此前有不少分析師指出,大手筆入股海立股份可謂“一箭雙雕”,格力電器既可以靠此鞏固自己在空調行業的地位;對于始終不忘造車夢的董明珠來說,又是在新能源汽車方面的布局。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