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18-09-17 19:39:48
在沈昌祥看來,今年國家網絡安全宣傳周的系列重大活動選在成都舉辦,已充分說明這座城市在網絡安全方面的基礎和能力。
每經記者|吳林靜 每經編輯|劉艷美

中國工程院院士沈昌祥 每經記者 張建 攝
9月17日,2018年國家網絡安全宣傳周網絡安全技術高峰論壇在成都啟幕。中國工程院院士沈昌祥在演講中指出,網絡安全風險的實質是設計IT系統不能窮盡所有邏輯組合,必定存在邏輯不全的缺陷,利用缺陷挖掘漏洞進行攻擊是網絡安全永遠的命題。
在沈昌祥看來,需要讓網絡安全產業化、市場化,才能構建真正的網絡安全,而這一工作已推動多年。如今,上海、武漢及成都分別建立了東部、中部及西部網絡安全產業基地。“希望成都的網絡安全發展能在全國起到表率作用,更上一層樓。”沈昌祥說。
網絡空間已經成為繼陸、海、空、天之后,第五大主權領域空間。
“沒有網絡安全就沒有國家安全,如果沒有安全保障,我們的網絡空間、智能設備、數字經濟、數字城市,一切都無從談起。”在接受媒體采訪時,沈昌祥再次強調,一旦“數字”被破壞,我們的信息社會就一文不值。只有在安全的保障下,才能發展現代化、數字化、智能化,才能構筑網絡強國。
在分析目前的網絡安全形勢時,沈昌祥提到,網絡安全系統在進行設計時,必定存在邏輯不全的缺陷,攻擊者就會利用這個漏洞進行惡意攻擊,封、堵、查、殺是很傳統、很過時的防御方式。
沈昌祥提出,解決信息安全核心技術設備受制于人的問題,需要創新發展主動免疫的可信防護體系,“我們必須有安全可信的技術與產品,才能抵御這種強烈的網絡攻擊”。
去年起實施的《網絡安全法》十六條強調:推廣安全可信的網絡產品和服務。近期發布的《國家網絡空間安全戰略》也強調:重視軟件安全,加快安全可信產品推廣應用。
具體而言,需要主動免疫可信計算,以密碼為基因實施身份識別、狀態度量、保密存儲等功能,及時識別自己和非己成分,從而破壞與排斥進入機體的有害物質。沈昌祥做了一個比喻:“相當于為網絡信息系統培育免疫能力,這是我們唯一的出路。”只有這樣,才能建立一套“保證進不去,進去以后拿不到東西,拿到東西看不懂”的三重防護體系。
早在2000年左右,沈昌祥同幾位院士就建言,信息安全要進行產業化、市場化發展,才能構建真正的網絡安全。從國家“十五”規劃開始,就已經提出網絡安全產業化是基礎,同時也要培養網絡安全相關人才。
沈昌祥回憶,當年,國家有關方面經過仔細考量,分別在上海、武漢及成都建立東部、中部和西部網絡安全產業基地。
今年,國家網絡安全宣傳周一系列重大活動落地成都,沈昌祥直言,成都如今已成為我國網絡安全新興產業的開拓者、引領者。“這里網絡安全方面的企業很多,相關研究單位也多,人才相對聚集,政府對這一塊也非常重視,采取了一系列政策促進網絡安全產業化。”在他看來,特別是今年國家網絡安全宣傳周的系列重大活動選在成都舉辦,已充分說明這座城市在網絡安全方面的基礎和能力。
“希望成都的網絡安全發展,無論是產業發展、人才培養,還是法律制定,都能在全國起到表率作用,更上一層樓。”沈昌祥說。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