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18-09-13 20:13:38
近期多地開始5G應用試點,5G商用步伐越來越快。另外,第二十屆“中國國際光電博覽會”在深圳會展中心舉行,多家公司推出了新的5G解決方案。5G將帶動光通信行業迎來跨越式發展,那么,5G概念股到底有哪些?
每經記者|楊建 每經編輯|何建川
來源:道達號(微信號:daoda1997)
周四大盤高開后深V走勢,寬幅震蕩,成交量放大約20%,軍工股午后強勢上行,5G板塊助攻;近期多地開始5G應用試點,5G商用步伐越來越快。另外第二十屆“中國國際光電博覽會”在深圳會展中心舉行,多家公司推出了新的5G解決方案。5G將帶動光通信行業迎來跨越式發展,5G概念紛紛走強。
周四大盤高開后深V走勢,寬幅震蕩,成交量放大約20%;個股漲跌比4.5:1,軍工股午后強勢上行,5G板塊助攻;能源板塊全天大漲,醫藥股走勢低迷。收盤指數皆紅,滬指大漲1.15%,創業板指收漲0.4%。
有私募人士認為,指數處于5浪5末端,形態上處于楔形調整末端,日線昨日低9,今日收盤后上證綜指日線底背離結構初步形成,深成指的90和120分鐘線底背離結構形成;這里構筑波段大底所需要的條件和特征都具備了,這是今年大盤調整以來能找到的最重要的底!
大盤遲遲不漲,或許是等時間,或許還略欠火候;上一輪大跌,5178-2638點用了33周、155天,本輪下跌,從3587點到今天,達到33周、154天,時間上幾乎等長,轉勢隨時可能發生。
近期大盤鋸齒形走勢,反復揉搓,反映了資金態度的差異化,沒有形成合力;雖然明日大盤還有可能繼續揉搓,但離中大陽線確立轉勢已經越來越近了。策略上,持股待漲,保持耐心和信心。關注道達號微信公眾號,微信搜索“道達號”或“daoda1997”,為你呈現市場熱點。
近期A股市場延續疲弱表現,不過通信股表現活躍,大量資金流入,通信板塊的搶眼主要受益于兩方面的政策利好。首先是近期多地開始5G應用試點,5G商用步伐越來越快。另外今年9月5日-8日,第二十屆“中國國際光電博覽會”在深圳會展中心舉行,多家公司推出了新的5G解決方案。
5G承載方面,中國移動組織了包括華為、中興通訊等在內的5家業界領先的SPN設備和儀表廠家對SPN互聯互通能力進行了現場業務演示。光模塊和光器件方面,光迅科技新推出ROF光模塊,提供全新5G解決方案。
有券商人士表示,中國國際光電博覽會召開,5G商用,光通信先行。5G將帶動光通信行業迎來跨越式發展,預計2018年~2021年光通信相關資本支出達6000億元。其次,工信部及發改委印發了《擴大和升級信息消費三年行動計劃(2018年-2020年)》,5G、云計算及車聯網等領域將持續受益。關注道達號微信公眾號,微信搜索“道達號”或“daoda1997”,為你呈現市場熱點。
移為通信:
西南證券研報指出,5G商用標準完整出臺,帶動M2M行業高速增長。2018年6月,國際通信行業標準化組織3GPP確定了5G獨立組網標準,標志著5G已經完成了標準化工作,正式開始落地沖刺。5G商用的落地需要移動互聯網與物聯網應用的融合發展和支持,移為作為行業領先的物聯網終端制造商,其所在的M2M行業發展前景廣闊。根據工信部預計,到2020年,全球聯網設備數量將達到260億個,中國產業規模突破1.5萬億元,公眾網絡M2M連接數突破17億。
芯片級開發能力開拓市場,個性化定制服務獨樹一幟。由于公司將芯片開發和流程設計作為其核心競爭力,與市場上的追蹤儀器廠商直接外購定位模塊與通信模塊相比,公司投入大量的研發費用以維系公司的核心競爭力。但目前公司基于5G網絡物聯網應用的創新產品已投入生產銷售,旗下產品GL300MA于近日通過了美國電信運營商AT&T的認證測試并取得相關認證證書。在5G商用即將落地的背景下,公司產品獨具競爭力,看好2018年下半年及以后的收入增長。
劍橋科技:
華創證券研報指出,公司是ICT行業創新型企業,2014-2016年研發投入營收占比分別為4.47%、4.55%、8.74%,穩步上升,目前擁有已授權專利30項并實現了良好的經濟效益。公司以"工業4.0"為目標,不斷精益優化生產流程,具備智能制造能力。公司擁有強勁的ICT產品全鏈條服務實力,掌握上游部分關鍵零部件核心技術及供應鏈整合能力,主要客戶均為國際化大型通信設備提供商,合作穩定。
公司通過收購MACOM公司日本子公司的部分有形資產和無形資產,加上公司原有技術儲備及全球化布局,公司將全面進入數據中心互聯和電信級100G及更高速光模塊及其組件的規模生產、持續創新以及全球銷售。和先前成立的美國硅谷研發中心一起,加快公司在高速光模塊上面的投入,提高市場占有率。
(本文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入市,風險自擔。)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