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18-09-10 13:16:54
9月10日,創業板龍頭個股東方財富股價盤中跌停,放量成交27億元,換手率5.84%。公司董秘辦的工作人員回復:關注到今天公司股價的大跌,但公司不存在應披露而未披露信息。《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梳理發現,北上資金從6月開始已大幅減倉東方財富,不過,匯金、公募基金卻并沒有那么幸運,若未減倉,今日很可能損失超過6億元。
每經編輯|郭鑫
9月10日A股開盤,創業板龍頭東方財富早盤閃崩,盤中一度觸及跌停,截至收盤,東方財富跌9.96%,報11.12元/股,全天成交金額超過27億元,換手率5.84%。
東方財富閃崩,成為拖累創業板指數的重要原因,A股收盤,創業板跌幅2.41%,遠超上證指數。

盤后數據顯示,機構席位大舉出逃。賣方前五席位中出現三個機構席位,合計賣出1.55億元。買方前五席位全部為券商營業部,合計買入3.9億元,其中買一席位招商證券深圳招商證券大廈證券營業部買入1.98億元。

據證券時報·e公司報道,東方財富公司董秘辦的工作人員對于公司股價跌停回復稱:關注到今天公司股價的大跌,但公司不存在應披露而未披露信息。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今日東方財富大跌,已經吃掉了年內絕大部分漲幅,從1月2日,截至9月10日中午收盤,東方財富年內累積漲幅3%。而在今年5月初,其累計漲幅一度超過40%,成為拉動創業板指的重要力量。

業內人士猜測,可能是周末很多基金募集失敗,難以發行,對東財旗下的天天基金網有影響。根據《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測算,今日東方財富的閃崩,匯金、公募基金合計損失超6億元。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從上午A股盤面來看,除了東方財富以外,券商板塊也都紛紛大跌,截至收盤,方正證券大跌7%,光大證券跌逾5%,東方證券、中信建投、西南證券等多只個股跌超4%。
券商股業績方面,截至9月7日,32家上市券商8月財務數據簡報已披露完畢。合并口徑計算(下同),上市券商8月營收共計93.3億元,環比下降48.6%;凈利潤共計18.1億元,環比下滑73.8%。其中,除南京證券、東方證券外,其余30家上市券商8月凈利潤均出現不同程度的環比下滑,虧損券商家數增至9家。
券商8月業績大幅下滑,從半年報就可見一斑。不過,東方財富的半年報卻十分亮眼,據公司最新公布的2018年中報顯示,2018年上半年,該公司實現營業總收入16.35億元,同比增長49.44%,營業總成本11.09億元,同比增長24.24%,報告期內實現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5.59億元,同比增長114.77%。基本每股收益0.1085元/股,加權平均凈資產收益率3.74%。
對于東財跌停的緣由,有業內人士猜測,可能是周末很多基金募集失敗,難以發行,對東財旗下的天天基金網有影響。
據《證券日報》此前統計,今年以來發行失敗的基金已經達到17只,為歷年之最。而今年以來宣布延期募集的基金則多達137只,僅8月份以來,就有24只基金延長募集期。對于多只基金延長募集期或者發行失敗,有業內人士認為,市場持續震蕩打擊了投資者的信心,投資者購買基金的意愿低迷,加之發行渠道也比較擁擠,導致新基金銷售困難。
此外,截至上周,已經有860只基金(A/B/C類合并統計)處于“暫停大額申購”狀態。跟蹤這些基金在今年以來的持股倉位也能夠發現,860只基金在今年以來的持股倉位明顯下降,其二季度末的平均持股倉位為65.47%,同比下降了8.2個百分點,表現出對當前市場強烈的“避險”情緒。
年內募集失敗基金明細

9月7日,長江樂逸定開債基公告稱基金合同無法生效,它也因此成為年內第23只募集失敗的基金。這再次刷新單年度基金募集失敗數量的紀錄。
根據wind數據顯示,截止二季度末,中央匯金、香港中央結算公司位居東方財富前十大流通股東。大致估算,若匯金近期未減倉,則今日在東方財富這一只股票上損失近1億元。

機構持股方面,wind數據顯示,易方達基金持有東方財富6600萬股,其中多數為創業板指數基金;中歐基金持5600萬股,多為周應波、李欣、王培等管理的主動型基金;華安基金持股5000萬股,多為創業板50指數基金;交銀施羅德基金持股近4900萬股,多為王崇、楊浩管理的主動基金;嘉實基金持股約3500萬股,有吳云峰、陳少平、張自力、張丹華等管理的主動型基金,也有指數基金。融通基金持股近3500萬股,多為張延閩管理的主動型基金。經測算,公募基金合計損失超5億元。

有意思的是,“聰明資金”卻早已大幅減倉。Wind數據顯示,自6月13日北上資金增持東方財富達到峰值(1億股)以后,便開始大幅減倉,從最高的持股占流通股比例2.41%已降至上周五的0.76%。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