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18-09-07 21:45:13
中證協公布的數據顯示,截至2017年年底,共有30家券商有境外業務收入。從2018年的中報可以看出,龍頭券商不僅在內地市場的地位穩定,在海外市場也持續深耕,國際業務收入已經成為收入的重要來源。同時,也有后進券商不斷開拓,力圖在海外業務上分得一杯羹。
每經記者 劉海軍 實習記者 李一瑋 每經編輯 謝欣
券商近來裁員、降薪的信息不絕于耳,中證協的數據顯示2018年半年行業凈利潤同比下降41%。在市場波動的情況下,券商多元化的發展策略顯得尤為重要,國際業務便是一個重要方面。
根據中證協公布的數據來看,截至2017年年底,共有30家券商有境外業務收入,但是表現不盡相同。龍頭券商不僅在內地市場的地位穩定,在海外市場也持續深耕,國際業務收入已經成為收入的重要來源。同時,也有后進券商不斷開拓,力圖在海外業務上分得一杯羹。
《每日經濟新聞》首屆券商行業“金鼎獎”也注意到了券商海外業務,特別有針對性地設置了“最具前瞻性海外業務布局”和“最具成長型海外業務布局”兩個獎項。歡迎大家關注“火山財富”微信公眾號(ID:huoshan5188),為看好的券商投票。
火山君(微信公眾號:huoshan5188)翻看海外業務發展良好的券商半年報時注意到,雖然不同的業務所歸屬的業務條線不同,但是海外市場的先行者無一不是幾乎擁有所有常見業務資質,這也為業務的全面發展奠定了基礎。下面,火山君就整理了部分券商海外業務上半年的“成績單”和亮點表現。
中信里昂證券是中信證券的境外業務品牌,同時全資持有中信證券國際。中信里昂證券2018年的工作重點是投資和多元化,尤其針對企業融資、固定收益和資產管理等重要業務。在投資銀行和經紀業務領域,中信里昂證券已經在“一帶一路”沿線擁有最廣泛的網絡和業務。2018年上半年,中信證券國際實現營業收入約合人民幣21.87億元,凈利潤約合3.23億元。
海通證券的國際業務平臺包括海通國際證券和海通銀行。海通國際證券是海通證券“立足亞太、輻射全球”國際化戰略的橋頭堡,而海通銀行在海外市場擁有20多年的經驗。2018年上半年,海通國際證券完成了對海通銀行英國、美國子公司的收購整合、美國子公司獲批納斯達克會員及做市商資格并完成多個重要項目,IPO項目數量在中國香港特別行政區所有投行中排名第三,并且完成了在美國市場的首單IPO項目,同時在亞洲(除日本外)高收益美元債券發行承銷金額排名也居全球金融機構首位。
2018年上半年,國泰君安國際營業收入同比增長7.58%,金融產品、做市及投資收益3.44億港元,同比增長98.76%。華泰證券2018年半年報顯示,國際業務營收達10.13億元,同比增長39.32%。華泰證券2016年以7.8億美元收購美國資產管理軟件服務的新興金融科技企業AssetMark,現在這一平臺管理的資產規模達到452.74億美元,較2017年年底增長約6.8%。同時其在下半年展望中表示,將持續加強AssetMark在技術、產品和客戶服務方面的投入,致力于在美國本土市場進一步擴大業務規模并提升盈利能力。
在30余家有境外業務收入的券商中,既有上述幾家以及其他布局較早的券商取得了靚麗的業績,也有近幾年開始發力并在境外市場站穩腳跟的。
光大證券以中國香港為平臺,多點布局海外,以“光大新鴻基”作為在港運營品牌,2018年上半年實現營業收入5億元,占公司總營收的11%。其經紀與財富管理業務規模與利潤穩步增長,截至6月末,客戶資產總值約1406億港元,客戶總數超過13.5萬名,同比增長5.37%。
興業證券子公司興證國際已在港交所上市,2018年半年報顯示,多項業務大幅增長,其中經紀業務收入1.13億港元,同比增長36.6%;貸款及融資業務收入1.97億港元,同比增長37.1%;投行業務收入1.29億港元,同比增長563.7%;資產管理業務收入0.11億港元,同比增幅為72%。
財通證券則通過全資子公司財通香港及其下屬境外子公司開展國際業務。境外證券業務是為境內外客戶提供跨境投資、融資、理財等綜合服務,正在逐步開始形成較為穩定的盈利模式。2018年上半年,其境外證券業務實現收入0.65億元,同比增加72.61%。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