暖暖视频在线观看日本/国产成人精品a视频一区/精人妻无码一区二区三区/成在线人免费视频/17c一起草

每日經濟新聞
要聞

每經網首頁 > 要聞 > 正文

保險業剛剛落定又一樁重大人事變動!

券商中國 2018-09-07 18:59:14

保險業今天落定本周第二樁重大人事變動。據券商中國報道,9月7日,63歲的楊明生離任中國人壽集團董事長、黨委書記,接任者為60歲的王濱,此前王濱卸任太平集團職務。

________.thumb_head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保險業今天落定本周第二樁重大人事變動。

券商中國記者多方了解獲悉,9月7日上午,國壽集團一把手變更。63歲的楊明生離任中國人壽集團董事長、黨委書記,由60歲的太平集團原董事長、黨委書記王濱接任。而本周二上午,王濱剛剛卸任太平集團職務。

中國人壽集團、中國太平集團這兩大中管保險企業的一把手同步變更,上次發生是在6年前,兩大掌門恰是楊明生、王濱。2012年3月19日,中組部宣布原保監會副主席楊明生出任國壽集團董事長、黨委書記;第二天的3月20日,中組部赴中國太平香港總部宣布,原交通銀行副行長王濱出任太平集團董事長、黨委書記。6年前同步上任,6年后一個退休、一個接棒,楊明生和王濱兩人也算是形成一種奇妙的緣分。

楊明生執掌的6年半時間,國壽集團有了哪些變化?掌舵太平集團6年的王濱,今日履新國壽,又可望帶來什么?

王濱,1958年出生,今年60歲,1983年以來的履歷顯示,他最初10年從地方政府到人民銀行,1993年到農業發展銀行籌備組,2000年進入交通銀行,位至執行董事、副行長。2012年3月調任中國太平集團董事長、黨委書記。

國壽6年之變

楊明生,1955年出生,今年63歲,自1980年以來的38年時間內,一直在銀行、保險業工作,27年農行經歷、5年保險監管經歷、6年保險公司高管經歷。

2012年3月19日,時任原中國保監會副主席的楊明生,被中組部任命為中國人壽集團董事長、黨委書記,開啟了在這家保險巨頭的一把手任職經歷。至今,6年半時間。

從數據上看,國壽集團這段時期內的總體量增長超過一半原有體量。合并總資產,從2012年底的2.3萬億,增至2017年的3.6萬億;合并營收從2012年的4600多億,增至2017年度的8100多億;合并保費從3600億增至6400億。

從更多維度看,中國人壽集團這6年多時間,呈現了以下主要變化。

綜合金融推進,攬入銀行、基金業務。楊明生曾多次表達“金融綜合化經營、集團化發展是當今金融業發展的大趨勢”的觀點。在這6年多時間內,這一趨勢也逐步為國壽集團所迎合,其積極推動金融綜合化經營。其中,有幾個關鍵。一是2016年攬入銀行牌照,成為廣發銀行第一大股東,此后,中國人壽確立了保險、投資、銀行的業務格局。二是2013年成立國壽安保基金。三是入股重慶信托,2014年國壽集團旗下國壽投資受讓26.04%股權,躋身重慶信托第二大股東。

布局科技,練內功+引外力。在金融科技融合方面,中國人壽近年也展現出積極姿態,牽手BATJ,科技國壽、數字國壽、國壽大腦等概念頻頻出現。據券商中國記者了解,早在2013年初,中國人壽就提出大力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隨后在2013年12月成立國壽電子商務公司。中國人壽今年4月份宣布啟動數字化戰略轉型,將通過走出去、請進來,開放自己的生態圈,積極融入外部的生態圈,建立全面涵蓋“綜合金融+醫食住行玩”的生態體系。

海外業務破局,先后設立新加坡、印尼公司。中國人壽正致力于建設國際一流金融保險集團,近年來加快國際化步伐,在港澳地區取得很好的發展業績,另外還于2015年6月和今年8也成立了新加坡、印尼公司,是中國人壽“走出去”實現業務國際化的標志性動作。近日國壽集團還披露,以向海外公司增資10.78億元,以來增強海外公司資本實力,二來從集團化發展戰略角度,支持海外公司持續健康發展,提升盈利能力和市場競爭力。

在資本市場和大眾視野中,都變得“高調”了起來,有了更多存在感。從資本運作來說,參與國企混改、債轉股等走在行業前列。其中,217億大手筆入股中國聯通,成為聯通混改引入的第一大戰略投資者,這一項目給了國壽很大信心,稱對未來的國企混改機會也非常重視。參與債轉股去年底落地資金規模500億,位列全國市場第一。從品牌形象來說,亮相綜藝節目、體育賽事、廣告投放等明顯增多。“要投就投中國人壽”“關鍵一投決定未來”等廣告語,已經有一定流行度。

王濱能為中國人壽帶來什么?

今番成為國壽新的掌舵人,王濱會帶來什么?

先看看王濱曾經給太平帶來了什么。回顧這6年,王濱給太平帶來的堪稱烙印的東西,一是“三年再造”,二是“精品戰略 ”。

王濱赴任之初提出“三年再造一個太平”的目標,即用三年時間,將中國太平實現總資產、總保費和凈利潤的翻番。

但是,當時正處于太平的低迷期,目標能否完成,內部對此疑慮聲音不小。2011年,中國太平總收入僅531億港元,同比增長3.19%;歸屬于公司股東凈利潤4.95億港元,同比下降78%;總資產2000億港元。

三年過去了,2014年,中國太平總保費、凈利潤、總資產三項重要指標較2011年翻番,總保費突破1000億港元;歸屬股東凈利潤40.4億港元,同比增長1.4倍;總資產4435億港元。資本市場對此也作出了積極回應,股價比2012年最低的時期增長了3倍。

雖然完成“三年再造”,但是在王濱眼中,中國太平依然不夠大,不夠強,依然面臨諸多風險挑戰。“作為一家保險公司,自身足夠強大才有更高的風險管理能力。”王濱曾在接受證券時報記者專訪中表示。

隨后,王濱繼續提出“精品戰略”,又用三年時間打造太平為一家精品保險公司(集團)。

據了解,在中國太平員工的眼中,王濱做事“雷厲風行”,決策效率高。在他任職資格獲得監管批復的第二天,中國太平便與交通銀行簽訂了全面合作協議。在王濱任內,中國太平與不少地方政府、金融機構簽下了戰略合作協議。

也有人說他“鐵腕集權”,將重大決策權集于一身,在他手下工作壓力大。但是王濱來到太平之后,多年未加薪的員工待遇大幅提升,留住了關鍵人才。

在今年7月份召開的年中工作會議上,王濱正式提出全力打造“央企太平、科技太平、健康太平、國際太平”四個太平重大決策部署,總結3年來的業務發展,對精品內涵的進一步提煉和深化。

不過,話音剛落,王濱便要奔赴一個更大的戰場了。

王濱的前任們分別有一定成績,王憲章推動了國壽股份上市,楊超時期國壽取得規模上的快速發展,袁力和楊明生時期國壽布局綜合金融、金融科技。王濱時代呢?

中國人壽的待解之題

中國人壽集團目前業務范圍保險銀行投資、電子商務、基金、教育服務等多個領域,合并總資產3.6萬億元,其目標是建設國際一流金融保險集團。對于這家集團,有幾大關注點。

1、壽險的市場地位如何穩固?

壽險公司是國壽集團最具含金量的一個子公司,國壽集團起家于此,在機構鋪設和品牌滲透上也以壽險公司為甚,是國壽集團發展壯大的最重要平臺。不過這家子公司,近年來市場份額持續下滑。

2012年國壽集團上半年經營形勢分析會上,即制定下半年的行動目標之一——確保壽險主業“三分天下有其一”的市場地位。盡管2012年保住了32.4%的份額,但是此后逐年遞減。2013年30.4%,2014年、2015年降至三成以下,2016年、2017年兩年度市場份額甚至低于兩成。

自2014年后,國壽的市場份額始終未能重回三成以上,雖然仍居市場第一位,但是所擁份額僅剩兩成多。2018年開始,大型壽險公司的市場份額逐漸呈現回升態勢,中國人壽份額也有所好轉,能否抓住行業整體調整時機穩固地位或者奪回更多市場?

2、會否重拿證券牌照?

致力于金融綜合經營的國壽集團,近年在保險主業之外的其他傳統金融業務上積極拓展,有了銀行、基金、信托等控股或持股較多的公司,而證券業務上與申萬宏源擦身而過。楊明生曾表示,事情沒有結束,會繼續進入證券領域。

中國人壽本擬成為申萬宏源第三大股東,但未遂愿。2017年1月份,國壽股份公司計劃以每股6.07元、總金額150億元定增入股申萬宏源,持股比例將達10.68%,成為申萬宏源的第三大股東。不過,此后監管細則有所變化,再融資新規下,定增股票按照市場化方式定價,沒有了鎖定價格機制,2017年8月雙方簽署協議,中國人壽終止申萬宏源股份認購,這一定增計劃最終未能成行。

目前中國人壽已對中信證券進行了戰略投資,持股比例為2.56%,為中信證券第四大股東。

3、集團資源如何高效協同?

中國人壽集團目前業務范圍涵蓋人壽保險、財產保險、銀行、企業/職業年金、保險資產管理、電子商務、基金、財富管理、教育服務等多個領域。2017年,集團合并營業收入超過8000億元,合并保費收入超過6000億,合并總資產3.6萬億。如此龐大的體量和多元的業務種類,如何協同創造更多價值,成為國壽集團日益需要解決的問題。

在國壽集團今年定下的轉型發展路徑中,即有一條是“聚焦協同,堅定不移走綜合經營之路。”要集中力量推進資源整合,充分發揮協同效應。

資源的共享和協同,在國壽集團的內部會議上也多次被提及,相關問題必須提到戰略高度來解決。在國壽集團化發展的構架下,各成員公司如何增強大局意識,加大資源的整合與共享力度,各專其長,又有效溝通、協調配合,還相互支持,使資源優勢充分轉化為現實生產力?

4、如何走好創新驅動之路?

早在2013年就提出創新驅動戰略的中國人壽,今年在2018年上半年經營分析會上對壽險“新一代”系統建設進行表彰,以發出強烈信號——中國人壽要把金融科技放到更加突出、更加重要的戰略位置。

國壽今年制定的轉型發展路徑中,有一條“聚焦科技,堅定不移走好創新驅動之路”。提出要加快推進數字化轉型步伐,以信息化、智能化為杠桿培育新動能,以數字化推動商業模式創新、推進公司轉型升級。通過科技投入、科技創新機制、科技人才評價激勵機制、科技管理人才的培養等,國壽未來從人力和資本驅動向科技驅動的戰略轉變推進如何,科技能否助力傳統險企大象起舞,值得關注。

國壽與太平是怎樣不同?

同為副部級保險公司,中國太平經過幾年快速發展,已經成為具有一定社會影響力的綜合保險集團,不過和國壽這個巨無霸相比,無論從體量、規模還是布局來看,都有一定距離。

2017年末,國壽集團合并總資產達到3.6萬億元。而太平集團總資產6000億,國壽體量是太平的近6倍。

僅以國壽集團旗下最重要的上市公司國壽股份為例,國壽股份上半年保費收入3604.82億元,是中國太平集團總保費收入的超3倍,上半年凈利潤164.23億元,是太平集團的約3.6倍。截至2018年上半年末,國壽股份總資產3.04萬億元,是太平集團的約4.8倍。

從整個布局來看,目前國壽集團已擁有壽險、產險、資管、養老投資、基金等多元化布局,太平集團的綜合布局方面也比較完善,集齊了壽、產、養老、資產、再保險等保險牌照,并涉足了金融租賃、養老產業管理領域。兩家公司均在海外進行了業務布局。

中國太平在2018年半年報中表示,將深入推進“精品戰略”,全力打造“四個太平”,包括“央企太平”、“科技太平”、“健康太平”和“國際太平”,向建設具有全球競爭力的一流金融保險集團的發展目標穩步前進。

而國壽集團作為中國壽險業的老大哥,已經具備了全球一流保險集團的要素。但近年來國壽也面臨各方面的挑戰和沖擊,如何帶領這頭大象穩固地位并繼續發展,將是王濱的新課題。

來源:券商中國(ID:quanshangcn) 記者:敬元 雄鷹 玉蓉

責編 王曉波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保險業 人事變動 中國人壽 太平集團 王濱 楊明生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

每經經濟新聞官方APP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