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9-07 09:55:00
2018年8月27日,第一輛軒逸•純電從生產線上緩緩駛下,宣告東風日產1000萬整車產量達成。作為東風日產第1000萬輛下線的代表車型,以及東風有限“Triple One”中期事業計劃發布的第一款電動車,軒逸•純電戰略意義不言而喻。這是日產在中國生產的第一款純電動車型,代表著東風日產向智能化、電動化進擊的決心與實力,進一步穩固了東風公司與日產汽車過去15年來建立的合作伙伴關系,也將為未來的技術、市場和銷量帶來新的突破。

對此,日產汽車公司總裁兼首席執行官西川廣人表示:“東風日產花都工廠為日產汽車在中國的發展做了重大的貢獻,我們將以導入最新的電動車為起點,向下一個‘1000萬輛’目標沖刺。”
博約而觀取,厚積而薄發。面向未來,東風日產將以新能源拉開序幕,以日產智行科技為核心,緊抓電動化與智能化的浪潮開啟后千萬時代。
在東風日產第一輛軒逸•純電下線及東風日產1000萬整車產量達成當日,東風汽車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黨委書記竺延風、東風公司總經理、黨委副書記李紹燭、西川廣人及日產汽車首席績效官、日產中國管理委員會主席何塞•穆諾茲都為此站臺,一起見證了這一具有里程碑意義的重要時刻。

從大佬紛紛站臺不難看出千萬產量的達成對于東風日產的重要性。東風汽車有限公司執行副總裁周先鵬認為千萬產量的達成是東風日產發展的重要里程碑,更是股東雙方“合資、合心、合力”的豐碩成果,“一直以來,東風日產就是東風有限旗下最重要的事業單元,在銷量規模和利潤方面都做出了突出的貢獻,而且也由此使中國成為日產在全球的一個最重要、潛力最大的市場,我們期待著東風日產下一個1000萬盡早到來。”
事實上,在千萬征程中,東風日產曾多次刷新行業發展速度。回顧15年,東風日產年銷量規模從6.5萬輛增長到112萬輛。截至2017年,東風日產銷量約占東風汽車公司乘用車銷量的1/3;在日產汽車公司,中國市場的銷量約為日產全球銷量的1/4。竺延風肯定地表示:“東風日產是中國汽車行業合資、合力、合心的典范,同時也是東風公司發展最快、成長性最好的業務單元,成為集團內的標桿企業和最主要的業務單元,為東風公司健康快速發展提供了強有力支撐、作出了突出的貢獻。”

佇立在“千萬產量”之巔,東風日產也對未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根據東風日產2022中期事業計劃,到2022年年度銷量達到160萬輛,在合資非豪華陣營中市場占有率超12%,品牌好感度、客戶滿意度、企業經營質量、產品質量均進入前三。
如今在汽車行業“五化”的風口下,新能源、智能互聯正成為引領變局的關鍵因素。而東風日產也緊抓行業變革機遇,緊鑼密鼓地開啟電動和智能的雙線布局。
首先,電動化方面,2017年日產汽車公布了其新中期事業計劃“Nissan M.O.V.E.to 2022”,根據計劃,日產汽車推出與日產聆風系出同門的軒逸•純電。據了解,軒逸•純電在補貼后為16.6萬元,將會在2018年9~10月之間上市。作為1000萬下線的代表車型,軒逸•純電不僅是主流合資車企的首款純電動車,也是日產首款面向中國市場的全新電動車。事實上,以軒逸•純電為開端,東風日產開創新能源汽車發展新紀元。在技術上,按照東風有限規劃,將加快采用日產技術,在未來三年中實現電動化汽車核心部件完全國產化,同時充分利用日產電動車電池技術和階梯式電池管理技術和經驗,加速部署在華電池回收再利用。預計到2022年,東風日產將發布至少5款電驅動車型,挑戰30%的電驅動銷量占比。新能源汽車力爭到2020年新能源汽車市場的占有率達到15%~18%,爭取與東風公司的地位相符合。

而在智能互聯、智能駕駛領域,東風日產也已開始一系列實質性的布局。今年6月,東風日產自主研發的首個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智行+”車聯系統發布,今年內將完成全車系主力車型的搭載;智能駕駛方面,計劃至2019年,導入高速公路單車道自動駕駛技術;2021年,導入高速公路多車道自動駕駛技術;2022年,實現復雜城市道路下的自動駕駛技術。如今,隨著軒逸•純電的正式下線,東風日產將以日產智行科技為核心,全面布局智能動力、智能互聯、智能駕駛,積極搶占中國汽車市場“智”高點。

西川廣人坦言稱:“大家已經意識到中國目前已經成為全球最大的汽車市場,其不僅表現在市場規模和產業發展方面,尤其是在電動汽車、智能網聯汽車領域取得的迅猛發展。未來,中國將成為全球使用和推廣電動汽車的領頭人,而在中國市場的長遠發展也是日產汽車新中期事業計劃重要的一部分。我們正在為實現這一計劃而不懈努力。”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