暖暖视频在线观看日本/国产成人精品a视频一区/精人妻无码一区二区三区/成在线人免费视频/17c一起草

每日經濟新聞
深度

每經網首頁 > 深度 > 正文

成都牽手廣西防城港 共同“南下”

每日經濟新聞 2018-09-06 13:52:22

作為四川“四向拓展”的起點和“全域開放”的支點,成都與位于北部灣經濟區、臨海又沿邊的防城港“聯手”,既是川桂“聯手”的縮影,更是“一帶一路”倡議下,整個西部地區加快形成陸海內外聯動、雙向互濟的開放格局的剪影。

 每經記者|黃名揚    每經實習記者|朱玫潔    每經編輯|劉艷美    

黃名揚 攝

“希望不久的將來,廣西防城港海里的海鮮,就能直接跳到四川的火鍋里。”9月4日,廣西防城港市委常委、市政府常務副市長唐軼昂,笑著憧憬成都和防城港的未來,引得臺下陣陣掌聲。

當日,2018廣西防城港市南向通道投資項目(成都)推介會在成都召開。會上,兩地共簽約項目14個,總投資164.1億元。其中,就包括政府層面的成都市人民政府與防城港市人民政府簽署的戰略合作協議,以及公司協會層面的成都市冷鏈物流商會與廣西桂海農產品冷鏈物流有限公司桂海國際農產品冷鏈物流中心項目等。

唐軼昂表示,“這并非防城港市首次‘走出去’,但確實是第一次如此大規模地走進成都,尋求與四川共同打通南向通道的合作”。一定程度上,這正是得益于四川“四向拓展、全域開放”的開放格局中明確的“突出向南”,與廣西“南向、北聯”戰略的緊密對接。

而作為四川“四向拓展”的起點和“全域開放”的支點,成都與位于北部灣經濟區、臨海又沿邊的防城港“聯手”,既是川桂“聯手”的縮影,更是“一帶一路”倡議下,整個西部地區加快形成陸海內外聯動、雙向互濟的開放格局的剪影。

成都 張建 攝

“常態化”的對接

“防城港市,作為內陸腹地進出東盟最便捷的雙向大通道和主門戶,是中新互聯互通‘南向通道’的節點城市,” 四川省商務廳副廳長于濱現場指出,四川作為“一帶一路”建設和長江經濟帶發展的重要節點,也是連接我國西南西北、溝通南亞東南亞中亞的重要交通走廊。

一邊擁有港口的地利,一邊擁有向外的動力。

據防城港市委書記、市人大常委會主任李延強介紹,防城港目前已成為西部地區第一大港,年吞吐量超億噸。

“每年,由防城港發往四川的鐵礦石、原煤等大宗商品超過800萬噸,每天有近百標箱的東盟海鮮、水果自防城港發往四川。如今,這里是西南地區重要的東盟農產品中轉交易中心”。

“近年來,四川與廣西經貿往來和區域合作水平不斷提升,共建西南出海大通道、東盟鐵海聯運、川桂臨海產業園等多個項目的順利推進”,在于濱看來,川桂前期的合作,客觀上為雙方接下來的深化合作,打下了堅實基礎。

種種跡象顯示,川桂的合作也確實在之前堅實的基礎上,一步步深化中。

近期,四川自貢、攀枝花等地,就先后與防城港市締結友好城市,力圖更好地尋求內陸地區與沿海城市的實現深度合作、協同開放。

而推介會上除簽約項目之外,四川省商務廳與廣西防城港市人民政府,還共同制定的《加快推進雙向開放合作戰略項目三年行動計劃》。該《計劃》明確其目標,是雙方通過三年努力,初步建成四川連接東盟時間最短、價格最優、服務最好的南向國際海陸貿易雙向新通道。

不僅如此,加上會上正式揭牌的“防城港市人民政府駐四川南向通道聯絡處”,這一切,似乎都是雙方意圖使合作更“常態化”、“無縫化”的舉措。

防城港 圖說由防城港宣傳部供圖

“南下”和“北聯”的牽手

此番成都與防城港的“牽手”,背后或許有著更深層次的戰略考量。

“向南,向南”!

四川省委十一屆三次全會提出,要加快形成“四向拓展、全域開放”的立體全面開放新態勢。而“四向拓展”中,“突出南向”居于首要地位,即要以西南出海大通道、南方“絲綢之路經濟帶”為紐帶,緊密配合國家各項戰略的實施,促進中國改革開放新格局的形成和區域協調發展的穩步推進。

更有觀點指出,這其實也是新發展理念下,四川不僅想在其境內謀求新發展、輻射并帶動周邊區域協同發展的有力舉措,更是放眼域外,打通四川與世界、尤其是與東南亞地區聯系的直觀表現。

而四川要實現此目標,首要任務,便是更深入融入“一帶一路”建設,打通其地理距離最近的出海大通道,開拓南亞、東南亞這個擁有23億人口潛力的巨大新興國際市場。

在此背景下, 作為四川“四向拓展”起點、和“全域開放”支點的成都,“向南”的愿望自然更加強烈。根據針對當地1000家企業進行的問卷調查,和基于14萬家公司信息進行的大數據分析顯示,瞄定北部灣經濟區、東盟經濟區等地,84.9%企業向南“開拓產品(業務)市場”的意愿十分明顯。

反觀另一端,廣西壯也提出了加快構建“南向、北聯、東融、西合”全方位開放格局的決策部署——而實踐中,“北聯”似乎尤其突出。

以防城港為例,其近期出臺了《防城港市開放合作北聯行動方案(2018—2020年)》。其中就指出,要“堅持通道優先“。

由此可見,兩地開放發展戰略高度契合和有機銜接,特別是四川“南向”和廣西“北聯”戰略的實施,成為川桂合作新契機的有力“助推手”。

將西南城市“串”為集群

近年來,在全球來看,勞動密集型產業逐漸向東南亞一帶轉移。東南亞人力成本更低,人口比較年輕,市場規模足夠大,因此也成為中國企業出海的熱點目標市場。

四川企業也不例外,但川企向東南亞地區貿易往來時,普遍仍需從深圳、上海等東部口岸出海。也就是從西南到東南,再到繞回更西南的地區。從地理上看,物流成本相對較高。

對此,西南財經大學西財智庫首席研究員湯繼強表示,目前整體提升一個區域經濟競爭力的關鍵在降低成本,其中重點又在物流成本上。“但單個企業很難把物流成本降下來,唯有通過區域頂層通道設計,促進企業、產業和地區的協同來降低成本。”

四川與廣西聯手鐵海聯運,帶給四川最直接的影響正在于此。

從廣西的出海通道走,無論是鐵路還是公路,均比到深圳、上海口岸運距短400至600公里。隨著南向國際鐵海聯運班列的開行,前往東南亞國家比通過上海的江海聯運方式節省一半時間。

西南出海大通道的建設,可推動四川優勢產能更有效的“走出去”,讓東盟商品更順暢的“走進來”,促進四川成為內陸開放前沿。

但它的意義又不僅于此。實際上,“向南”是一場西南地區城市的聯動,是一個讓西南城市群真正集群起來的契機。

除了四川與廣西的牽手,重慶、貴州、甘肅、廣西也串聯成一條中新南向通道。 從廣西北部灣一帶的港口出海,通達新加坡及東盟主要物流節點。

西南財經大學教授黃載曦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在此前的調研中發現,西南地區的城市無論是在資金、人才還是產業,都有很多地方是可以協調聯動發展的。“這是一個充分帶動這些城市的契機”。

此次防城港在成都市設立的防城港市人民政府駐四川南向通道聯絡處,負責防城港在四川、重慶、貴州、云南、甘肅等中西部省(市、區)開展開放合作北聯行動各項事務,或許這就是互聯互通一個新的開始。

正如成都推介會防城港市專題宣傳片的解說,“我們深刻認識到,南向開放合作是落實“一帶一路”建設的重大舉措,是我國西南地區發展的重大歷史機遇”,這促進著中國改革開放新格局的形成,助力新時代的高質量發展。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成都 防城港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

每經經濟新聞官方APP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