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18-09-06 08:16:05
【漸進式推進人民幣匯率機制改革】近期人民幣匯率走勢引發市場廣泛關注。多位專家表示,下一步的重點是深化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的改革。在改革中,要堅持市場化原則,盡可能減少對宏觀經濟沖擊,沒有必要過快推進自由浮動,應通過漸進的方式逐步完善匯率形成機制。(中國證券報)
【人民日報:零和思維沒有出路】在國際關系中,零和思維之所以沉渣泛起,主要原因在于美國對新興市場經濟國家快速發展心存抵觸甚至畏懼,認為這些國家動了其奶酪。由于長期依仗絕對優勢地位推行霸權主義,美國一些人把不義之舉當作理所當然,把明日黃花想象成長青之樹。于是,在偏執的歷史記憶誘使下,零和思維陷入自我實現的惡性循環。強權絕非正義,也不見得真強。歷史上也許管用過,但現在不靈了,將來更行不通。
【國家能源局:近期將實現俄羅斯和哈薩克斯坦天然氣增量進口】國家能源局石油天然氣司相關負責人5日在北京透露,近期將實現從俄羅斯和哈薩克斯坦天然氣增量進口,推進天然氣進口多元化。(中新網)
【經參:8月CPI同比漲幅或繼續高于2%】8月以來,豬肉疫情及天氣因素等多重因素疊加,導致食用農產品價格上漲。分品種來看,8月以來,蔬菜和肉類價格都出現小幅上漲。交通銀行首席經濟學家連平預測,8月食品價格環比將延續上月的上漲趨勢,漲幅料有所擴大,預計上升幅度在1個百分點左右。初步判斷8月CPI同比漲幅可能為2.1%,與上月基本持平,連續兩個月維持在“2時代”。
【《關于完善國家基本藥物制度的意見》將實施】國家衛生健康委副主任曾益新在國新辦召開的國務院政策例行吹風會上透露,《關于完善國家基本藥物制度的意見》與調整后的國家基本藥物目錄將于近期印發實施。曾益新表示,《意見》強化基本藥物“突出基本、防治必需、保障供應、優先使用、保證質量、降低負擔”的功能定位。其中,對于供應易短缺的基本藥物,將通過市場撮合、定點生產、納入儲備等措施保證供應。(經濟參考報)
【阿聯酋一航班被曝100人生病 經證實只有10人不適】據美國NBC報道,一架從迪拜飛往紐約的阿聯酋航班,機上約有100名乘客感到不適。隨后阿聯酋航班發表聲明更正,稱只有10多名乘客感到不適。雖然目前尚不知曉乘客感到不適的具體原因,但報道稱,或與機上提供的食物有關。(海外網)
【科技業世紀聽證會 科技股大跌 新興市場貨幣跌至16個月低位】科技股今日集體下跌。Facebook收跌2.3%,推特跌超6%,谷歌母公司Alphabet跌1%。京東跌10.6%。油價跌近1.5%,美元下跌,MSCI新興市場貨幣指數觸及16個月低位。在新興市場,南非蘭特和印度盧比觸及創紀錄的低點,印尼盾跌至20年來未見的水平。
美國司法部長塞申斯的發言人稱,本月將就科技巨頭9月5日的聽證會內容,與多個州的總檢察長開會,討論對這些公司可能會傷害競爭或有意抑制在其平臺上自由交換看法的“日益增長的擔憂”。分析稱,可能會調查硅谷反壟斷等問題。(華爾街見聞)
【比特幣期貨收跌約6%,退守7000美元整數位心理關口下方】CME比特幣期貨BTC 10月合約收跌450美元,跌幅超過6.12%,報6900美元,據統計,6月29日以5865美元創前月合約收盤紀錄最低。CBOE比特幣期貨XBT 10月合約收跌超5.85%,報6920美元。
【市場分析:金價觸底在即,美元黃金或攻守易勢】據路透,周三美元出現下跌,金價上升。此前有報導稱,德國準備接受一份歐盟與英國就未來經貿關系不太具體的協議。受到新興市場貨幣疲弱和全球貿易風波加劇的影響,金價從8月28日高位下跌了1.5。但分析人士稱,目前黃金沒有很大的下跌空間,正顯示觸底的跡象。如果黃金價格能收在1200.70美元/盎司以上,那么技術和動能指標都對黃金利好。如果金價突破1215美元,這將證明黃金和美元的人氣開始轉變。
【兩只養老目標基金下周一發行 銀行實現同步代銷】繼華夏基金后,中歐基金和泰達宏利基金也啟動發售旗下首只養老目標基金。這兩家公司今日公告,中歐預見養老2035三年持有期混合型FOF、泰達宏利泰和平衡養老目標三年持有期混合型FOFF將于9月10日正式公開發行。值得注意的是,這兩只基金的發行是在銀行、第三方等各渠道同時開賣。這意味著銀行、第三方等各渠道在養老基金方面的籌備已在逐步完成。(證券時報)
【中證報頭版:A股十年真“歸零”?別再讓指數蒙住了眼】中國證券報頭版刊文稱,A股真的如上證指數反映的那樣“十年一夢”嗎?答案顯然是否定的。A股不僅不是“十年歸零”,反而收益超過百分之百。
【首只目標風險策略養老目標基金下周發行】記者獲悉,泰達宏利泰和平衡養老目標三年持有期混合型基金中基金(FOF)、中歐預見養老目標日期2035三年持有期混合型基金中基金(FOF)將于下周一(9月10日)發行,這是繼華夏養老目標日期2040三年持有期混合型基金中基金(FOF)之后發行的養老目標基金。其中,泰達宏利泰和平衡養老目標FOF也是首只采用目標風險策略的養老目標基金。(中證報)
【“股價低于面值”退市規定為何尚未發揮效力?】2012年A股祭出連續低于面值20天退市的鐵法,至今還沒有將一家公司鍘落馬下,總有公司能想出辦法擺脫股價危機。盡管股價低,但因為股本大,中弘股份目前仍有84億元的市值,誰能相信這么大市值的公司,僅僅因為股價低于1元就要被摘牌?處理的力度比那些因為三年連續虧損的企業還要大?即使暫停上市,經過一段時間整理,還可以謀求恢復上市。市場正是考慮到種種不可能退市的因素,才去炒作中弘股份,越是快到1元以下20天的關口,炒作的氣氛越濃厚。(證券時報)
【京東股價連日重挫 市值累計蒸發逾70億美元】周三美股盤前,京東美國存托憑證(ADR)跌超6%,當日低開6%,后跌幅擴大,日內跌超10%,創去年1月10日以來盤中新低,股價交投在劉強東2015年10月婚后的首個交易日附近,午盤跌幅一度超過11%,逼近26美元,最終收跌10.64%,收報26.30美元,收創去年1月9日以來新低。本周二,京東收跌約6%,收于30美元下方,收創將近一年半以來新低。周二和周三兩個交易日,京東美股跌幅接近16%,這意味著,京東市值兩天蒸發逾70億美元。(華爾街見聞)
【鏈家回應20億美元融資計劃:假消息】9月5日,《華爾街日報》發布消息稱,鏈家計劃籌資約20億美元,騰訊、華平將參與投資,融資后估值達到130億美元。鏈家已經在計劃IPO。對此,鏈家回應界面新聞:此為假消息。(界面新聞)
【中國鐵總上千輛“購車”大單啟動】中國鐵路總公司近期連續發出涉及復興號動車組145組、9600kw大功率電力機車188臺、C80B運煤敞車4602輛的招標信息。記者5日從業內了解到,這只是開端,未來3年中國鐵總將啟動900組復興號、21萬輛貨車、3756臺機車的大采購項目。華泰證券等機構認為,在大幅提升鐵路貨運比例的大背景下,鐵路裝備新增需求可觀。(上證報)
【優步CEO:計劃2019年進行IPO,沒有出售技術部門的計劃】 優步首席執行官Dara Khosrowshahi周三表示,優步計劃在明年進行IPO,并且沒有出售其自動駕駛汽車研發部門的計劃。Khosrowshahi表示,歸根結底我們是在構建一個龐大的資產,我們可以用自己的方式將其商業化,但這不是現階段我們所考慮的問題。對于在今年晚些時候恢復自動駕駛車輛的測試他表示相當樂觀。今年3月,優步自動駕駛汽車曾在亞利桑那州發生一起致命撞車事故,導致其自動駕駛車輛測試暫停。(新浪科技)
【36氪或明年赴港IPO 近三年營收復合增長率達265%】日前,有消息稱,36氪擬于2019年赴港IPO。36氪旗下目前有三大業務,赴港IPO的或是旗下的傳媒業務“品新傳媒”和數據業務“鯨準”,另外一塊眾創空間業務“氪空間”,則計劃后續赴美上市,對標美國公司wework。對此傳聞,36氪董秘王鏡宇在接受記者求證時,表示“不予置評”。(證券日報)
【豐田汽車因火災風險將召回100萬輛普銳斯混合動力車】 豐田汽車周三表示,由于電線問題可能“積聚熱量”而引發的火災風險,公司將在全球范圍內召回超過100萬輛普銳斯混合動力車,包括在美國的19.2萬輛。豐田表示,經銷商可以對2015年年中至2018年5月期間生產的某些普銳斯汽車進行檢查,任何受影響的汽車都將免費維修。據悉,豐田將于本月晚些時候開始通過郵件通知客戶。與此同時,消費者可以根據該公司的召回地點查看自己的車輛識別碼。
【鋼鐵業兼并發展基金正在醞釀 鋼鐵業新一波兼并重組將啟】為加速推進鋼鐵行業兼并重組,相關部門正在研究討論建立鋼鐵業兼并發展基金。據權威人士透露,兼并重組、提高產業集中度,是今后鋼鐵行業擴大規模發展、實現規模效益的必由之路,尤其是中小民營鋼鐵企業獨立生存空間縮小,必須走聯合重組規模化道路。上述權威人士表示,現階段企業整合所耗資金漸增,單一企業整合難度較大,因此希望企業聯合建立鋼鐵業兼并發展基金以加大重整空間。(經濟參考報)
【物聯網成信息安全“重災區”】最新的Gartner調查數據發現,近20%的組織在過去三年內遭受到至少一次基于物聯網的攻擊。就在物聯網已經逐步成為網絡安全“重災區”的背后,是物聯網硬件設備廠商安全意識淡薄,安全投入不足的現狀。在日前召開的“2018 isc互聯網安全大會”上,不少專家認為,物聯網設備基數龐大,加上安全防護脆弱,可以預見的是,物聯網威脅將逐漸成為互聯網的常態。(經濟參考報)
【中證報頭版:四類央企料入圍第二批“兩類公司”試點】第二批“兩類公司”試點企業共12家,近期有望推出,試點企業主要集中在發電、煤炭、建筑、建材等競爭性領域。
【財險老三家占有行業超九成利潤 上半年仍有43家財險公司虧損】上市險企年報已披露完畢,據記者統計,上半年披露凈利潤數據的83家財險公司中,有43家虧損,40家盈利。從凈利潤分布來看,除人保財險、平安產險、太保產險“老三家”利潤均超過10億元之外,還有12家險企利潤介于1億元-10億元之間;有24家險企盈利但凈利潤不足1億元;有10家虧損過億元。(證券日報)
【證券日報:樓市去庫存不搞“一刀切”】現在房地產調控的大方向就是要從供給側進一步發力,實現多主體供給、多渠道保障,加快推進租售同權等一系列配套政策的落實,加快長效機制建設。同時,要對房地產亂象進行專項治理。從房地產調控的政策導向來看,圍繞著供需平衡做文章將是各地政策的施力重點之一,各地可根據自身情況對去庫存政策進行調整,全國性的對樓市去庫存政策進行調整的必要性并不充分。
【房企拿地“退燒”:流標土地持續增多】隨著市場降溫,房企將控風險放在更重要位置。其中,在拿地方面,“退燒”明顯。中原地產數據統計顯示,前8月,50家房企拿地金額高達12996億。表面上看,房企拿地依然積極,其中拿地超過200億的房企就多達24家。但對比2017年同期,房企拿地開始“退燒”。2017年同期1-8月,房企拿地金額為13460億。這相當于2018年同期同比下調3.5%,平均拿地價格基本平穩。另外,2017年前8月,拿地破百億的房企多達42家,而2018年只有37家。(21世紀經濟報道)
【菲律賓8月通脹率升至9年來新高】菲律賓國家統計局5日公布的數據顯示,8月份菲律賓通貨膨脹率為6.4%,升至2009年3月以來新高。今年菲律賓通脹率一直居高不下,8月份通貨膨脹率高于市場預期,之前預測8月份通脹率僅為5.9%。目前看,菲律賓通脹水平將很難實現央行設定的2%至4%的目標。菲央行負責人表示,食品價格上漲是通脹率上升的主要原因,政府抑制通貨膨脹的措施有效,但需付出更多努力。(新華社)
【摩根大通和貝萊德就新興市場危機的蔓延發出警告】摩根大通和貝萊德認為,雖然某種資產類別長期而言可能提供價值,但投資者通常會出售相對安全的持倉以彌補更脆弱市場的損失,或者更糟糕的是,對所有新興市場一視同仁,并不加區別地拋售。羊群心態已經接管市場,這意味著無論某些國家的個別風險是什么,選擇買入的投資者都有被踐踏的風險。“我們正面臨一場新興市場的信心危機,并存在一定程度的危機蔓延,”貝萊德基金經理Pablo Goldberg表示,“鑒于短期匯率走勢,現在很難入場。”(新浪)
【美聯儲:美國企業海外獲利返回美國 將主要流向各自的主要股東】美聯儲的一項研究顯示,美國稅改促使企業將數千億美元海外留存利潤匯回國內,但到目前為止,多數資金是用來分給股東,而不是投資于擴張或創新等方面。美聯儲經濟學家Michael Smolyansky等在論文中稱,2018年第一季度匯回的資金與股票回購大幅增加有關系;現階段投資增加的證據不太清楚,可能還為時過早,因為影響可能需要時間才會實現。
【南非蘭特恐成下只“黑天鵝”】南非國家統計局4日發布的最新數據顯示,該國自金融危機以來首次陷入技術性衰退,即國內生產總值(GDP)連續兩個季度出現下滑。業內專家接受中國證券報記者采訪時就表示,繼土耳其、阿根廷等市場后,南非或將成為下一個受沖擊明顯的新興經濟體,南非蘭特恐成下只“黑天鵝”。(中證報)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