暖暖视频在线观看日本/国产成人精品a视频一区/精人妻无码一区二区三区/成在线人免费视频/17c一起草

每日經濟新聞
今日報紙

每經網首頁 > 今日報紙 > 正文

個人LP所得稅率提至35%? 地方稅務人士:多方應會商討 不會突然“一刀切”

每日經濟新聞 2018-09-02 23:03:12

 每經記者|陳玉靜    每經編輯|陳星    

近日,有限合伙企業轉讓股票收入分配時的個稅征收問題引起廣泛討論。

8月30日,國稅總局所得稅司副司長葉霖兒在政策解讀會上表示,自然人合伙人(通常所說的“個人LP”)的分配所得,應按照“個體工商戶的生產、經營所得”項目繳納個人所得稅。

這意味著,個人參與投資合伙企業轉讓股票時的所得稅應從部分地區現行的20%比例稅率改為按照最高35%(5%~35%)的超額累進稅率進行征收。

按照個稅法的規定,“個體工商戶的生產、經營所得”適用5%~35%五檔累進稅率;“利息、股息、紅利所得”20%比例稅率。

記者查閱多個地方性稅收優惠文件,此前多地按照20%比例稅率實行。8月31日,一位稅務系統人士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目前流傳的文件未向納稅人公開,按照以往經驗,地方稅收優惠政策與稅務系統的指導意見發生摩擦時,同一地方征收標準不會出現差異,但具體到征收時間和方式,稅務人員會和納稅人進行充分交流和溝通,不會突然“一刀切”。

有限合伙模式避免雙重繳稅

什么是有限合伙企業?有限合伙制已經逐漸成為風險投資、股權創投等投資公司創立企業的首選,有限合伙指一名以上普通合伙人與一名以上有限合伙人所組成的合伙。實質上是介于合伙企業和有限責任公司之間的一種企業形式,也就是說它是合伙企業的一種特殊形式,并不是公司。

有限合伙企業的優勢在于,傳統有限責任公司制除了要繳納企業所得稅,公司股東還需要繳納個人所得稅,也就是雙重繳稅。有限合伙企業只需要繳納合伙人的個人所得稅,不需要繳納企業所得稅,企業成本大大降低。

由于有限合伙企業存在分配機制靈活、稅務透明體屬性、風險約束有效、資金效率較高等優勢,因而備受私募基金管理人和投資人的青睞,成為私募基金(尤其是股權、創投類私募基金)的主流組織形式。

那么合伙人如何繳納個稅?這要追溯到2000年的一份規范性文件。財政部和稅務總局發布《關于個人獨資企業和合伙企業投資者征收個人所得稅的規定》,明確個人獨資企業和合伙企業每一納稅年度的收入總額減除成本、費用以及損失后的余額,作為投資者個人的生產經營所得,比照個人所得稅法的個體工商戶的生產經營所得應稅項目,適用5%~35%的五級超額累進稅率,計算征收個人所得稅。

按照8月31日新通過的個稅繳納標準,“個體工商戶的生產經營所得”應納稅所得額超過50萬的部分適用最高35%稅率。

深圳曾“溫馨提示”要取消優惠

不過,多地政府近年來出于鼓勵股權基金發展,促進本地區融資多樣化等訴求,會出臺優惠政策,自然人有限合伙人(LP)的個稅稅率是優惠內容之一。

記者查閱多地文件后發現,山西等省均出臺政策,規定投資類合伙企業的自然人合伙人按照“利息、股息、紅利所得”或“財產轉讓所得”項目征收個人所得稅,其稅率適用比例為20%。

在實際執行中,一位中部省份稅務系統人士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當地一般就是按照20%稅率征收。

記者還發現很多地方的口徑并不完全一致,個別省市還會在適用20%稅率的基礎上,按一定比例獎勵返還給納稅人。

比如,安徽省蕪湖市2016年發布的《蕪湖市促進股權投資基金業發展辦法》中規定,以有限合伙制設立的合伙制股權投資基金中,自然人有限合伙人,按照“利息、股息、紅利所得”或“財產轉讓所得”項目征收個人所得稅,稅率適用20%;自然人普通合伙人,既執行合伙業務又為基金的出資人的,對其中的投資收益或股權轉讓收益部分,稅率適用20%,其他按照“個體工商戶的生產經營所得”項目,適用5%~35%的五級超額累進稅率計征個人所得稅。其繳納的個人所得稅地方實得部分60%給予獎勵。

另外,還有些地方曾打算過取消該項稅收優惠。深圳地稅局相關負責人證實,該局確實以“溫馨提示”的形式,告知地稅局將按照國務院清理規范稅收等優惠政策的要求,于2014年12月1日起停止實施合伙制股權投資基金和股權投資基金管理企業的個人所得稅的優惠措施。

2015年底,深圳恢復了該項稅收優惠政策,仍在繼續執行中。

政策存彈性空間

根據8月31日通過的個稅法案,經營所得適用5%~35%五檔累進稅率,其中超過50萬元的部分稅率為35%。

據財聯社報道,中國基金業協會仍正在努力與相關部門協商。

8月31日,一位稅務系統人士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目前流傳的文件未向納稅人公開,按照以往經驗,地方稅收優惠政策與稅務系統的指導意見發生摩擦時,同一地方征收標準不會出現差異,但具體到征收時間和方式,稅務人員會與納稅人進行充分交流和溝通,不會突然“一刀切”。

相關業內人士還向記者分析,按照以往,這種情況涉及到的稅務、行業和地方相關部門會進行商討,最終拿出解決辦法。

一位PE行業研究員向記者表示,私募基金投資門檻較高,參與私募投資的個人LP均為高凈值人群,很多機構的起投點甚至設在300萬元或500萬元。天使輪投資資金規模達幾億元,后期的私募可能有上百億元規模,通常私募在企業IPO之后退出,這當中利潤很高,自然人合伙人的收益遠超過50萬元,將會適用最高稅率35%。

不過,一位私募基金負責人向記者表示:“他們大多數基金是契約型基金,不是有限伙伴,所以個稅的影響不大;另外,我們的基金都是到期一起清算的,其他機構都是有一個項目退出,就立刻進行收益分配,然后清算時再次剩余清算,這種影響會最直接最大。”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

每經經濟新聞官方APP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