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18-09-02 18:07:36
近期機構調研熱情顯著回升,首次出現機構調研超過百家公司的情況。此前機構調研公司數量已經連續幾周維持在百家公司以下,其中有幾周在30家公司的水平。那么,機構重點調研了哪些上市公司呢?
每經記者|楊建 每經編輯|何建川
來源:道達號(微信號:daoda1997)
近期機構調研熱情顯著回升,首次出現機構調研超過百家公司的情況。此前機構調研公司數量已經連續幾周維持在百家公司以下,其中有幾周在30家公司水平。
從數據來看,百家機構偏愛6只個股,還有2只個股不懼大盤下跌已走出翻倍行情。
周五大盤寬幅震蕩,成交量小幅萎縮;個股漲跌比1:3.5,銀行、地產股抗跌;大消費板塊全線殺跌;次新、游戲板塊表現低迷。收盤指數皆墨,滬指收跌0.46%,創業板指大跌1.56%。
有私募人士認為,8月份的大盤漲漲跌跌,反復摔打,目的何在?目的主要有三:讓看空者更看空,強化看空觀點;讓看多者懷疑人生,多轉空割肉離場;讓天天追漲殺跌者反復挨打,低位割肉。
該私募人士進一步表示,從技術上看,上證綜指、深成指、創業板指90分鐘線九轉序列全部低9,下周一大概率止跌;最差的情況就是指數再做一次120分鐘線的背離結構而已,跌不到哪里去,不用過分擔心。我們堅定認為大盤處于階段底部,反復震蕩,磨底而已。策略上,低吸持股,多一些耐心。關注道達號微信公眾號,微信搜索“道達號”或“daoda1997”,為你呈現市場熱點。
機構調研熱情顯著回升,近期首次出現機構調研超過百家公司的情況。此前機構調研公司數量已經連續幾周維持在百家公司以下,其中有幾周在30家公司水平。從調研機構類型顯示,券商調研最為廣泛,達113家,即逾八成的上市公司調研活動有券商參與;私募調研公司數量次之,有92家。
具體到個股看,滬電股份成為機構最關注的股票。數據顯示,合計有176家機構于8月24日、8月29日和8月30日調研了該公司,合計調研次數達7次,包括81家私募、42家基金公司、37家證券公司、8家保險公司等。
另外還有五家上市公司近一周獲得百家機構調研,分別是貝達藥業、周大生、華測檢測、分眾傳媒和一心堂,調研機構數量分別是138家、137家、111家、132家和114家。
數據顯示,截至8月26日,7月以來有1070家私募基金合計進行了2352次上市公司調研,調研上市公司數量為261家。其中,電子行業熱度最高,7月份以來,共有45只電子行業的個股有私募基金前往調研。海康威視居于熱門調研榜首位,7月份以來共被私募基金調研128次。此外,大華股份、利亞德、潔美科技、順絡電子等公司熱度也較高,調研次數均在30次以上。
值得一提的是,華測檢測和滬電股份走勢在今年大盤回調的情況下,均實現了底部以來的翻倍行情。滬電股份時6月見底3.36元,近期最高漲至6.62元。華測檢測今年2月見底3.36元,此后上漲到7月的6.9元,漲幅翻倍。關注道達號微信公眾號,微信搜索“道達號”或“daoda1997”,為你呈現市場熱點。
全志科技:
華金證券研報指出,智能化需求推動公司核心業務收入大幅度增長:公司上半年和第二季度的銷售收入分別提升48.4%和38.1%,規模持續保持快速增長。從產品的情況看,智能終端應用處理器芯片是收入的主要來源,上半年的銷售收入占比為64.7%,在智能家居、機頂盒、汽車電子市場規模持續拓展的情況下,公司核心芯片的營收方面獲得了大幅度的增長。
此外,智能電源管理芯片收入規模達到了1.15億元,上半年的銷售收入占比為17.3%。公司的產品線布局更加完整,智能硬件產品線、無線互聯產品線及存儲芯片的出貨增加。公司在基礎研發方面持續投入使得在終端應用市場的拓展較為順利,目前智能化已經滲透到各個領域內,未來擁有值得期待的成長空間。
光環新網:
長江證券研報指出,業績延續高增長,毛利率有所改善:在AWS和無雙科技雙輪驅動下,公司云計算業務延續爆發趨勢,實現營收20.24億元,同比增長62.80%;國內云計算對外開放政策趨緊背景下,公司先后收購AWS中國區的服務器等特定性經營資產,成立銷售AWS產品的合資公司(光環云數據)及提供上云過程的增值服務子公司(光環有云),繼續深化合作。
AWS的IAAS業務技術優勢顯著,公司有望跟隨AWS中國市場拓展實現云計算業務高增長;整體看,公司云計算業務成長空間廣闊,有望成為未來業績增長的主要驅動力。核心城市IDC資源稀缺性愈發凸顯,公司五大自建數據中心全部坐落在滬深優勢地段,IDC資源壁壘深厚;云計算需求驅動第三方IDC服務市場持續高增長,公司通過擴容和外延并購,整體機柜數穩步增長,龍頭地位繼續鞏固,有望充分受益行業高增長。
(本文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入市,風險自擔。)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