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18-08-22 09:33:54
近期,被納入“雙百企業”的上市企業異動頻頻,昨日,“雙百行動”概念股再次集體沖高。天風證券認為,從資本市場角度看,“雙百行動”的推進有望成為新一輪國企改革主題催化劑。在此前幾輪政策催化下,龍頭標的均有不俗表現,今年正值改革開放四十周年窗口,國企改革主題有望獲得更多政策支持。
每經編輯|郭鑫

圖片來源:攝圖網
近期,從中央到地方,國企改革加速態勢越發明顯,國企改革題材成為A股風口的跡象在逐漸顯現。
8月17日國務院國企改革領導小組辦公室召開國企改革“雙百行動”動員部署視頻會,領導小組辦公室主任、國資委主任肖亞慶宣布,國企改革“雙百行動”已正式啟動,將重點支持鼓勵主業處于充分競爭行業和領域的商業類“雙百企業”通過改制上市等方式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所有“雙百企業”原則上都可以選擇一種或多種中長期激勵工具,擴大員工持股試點范圍將優先選擇“雙百企業”。
據了解,有較強的代表性、有較大的發展潛力、有較強的改革意愿的企業才能入選“雙百企業”名單。近期,有多家國資上市公司陸續公告被納入國企改革“雙百行動”企業名單。有券商人士判斷,從資本市場角度看,“雙百計劃”的推進有望成為新一輪國企改革主題催化劑。
自8月9日起A股陸續有國資上市公司公告被納入國企改革“雙百行動”企業名單(簡稱“雙百企業”)。
8月14日晚間發布公告的中鎢高新、中鋼國際、華電重工15日大幅高開,至收盤仍封于漲停;沈陽機床、五礦發展等雖高開低走,但至收盤仍保持2%至4%左右的漲幅。

15日晚間,又有冠農股份、津濱發展、中牧股份、廈工股份、華電重工、西部黃金、中國核建、沈陽化工等發布相似公告。其中,沈陽化工15日尾盤拉升翻紅,收盤漲幅3.02%。
上周五收盤后,中國一重、天地科技、寧通信B、海南橡膠同樣公告稱,公司或者下屬子公司被納入國企改革“雙百行動”企業,上述公司也表示,將按照國資委關于國企改革“雙百行動”的具體部署,積極組織制訂完善本次綜合改革實施方案。
8月21日,“雙百行動”概念股集體沖高,京能置業、*ST新能漲停,中國鐵建、鄭煤機、中鋼國際、中國中鐵、中新藥業、百利電氣等概念股領漲。

據不完全統計,這兩天還有柳工控股股東柳工集團、山東黃金控股股東黃金集團被納入國企改革“雙百企業”名單。同時,B股上市公司寧通信B子公司南方電訊,將按照國資委雙百行動的相關要求,進行混合所有制改革。
港股上市公司方面,深圳國際、京能清潔能源大股東、秦港股份、中國通信服務被納入次次“雙百企業”名單。
那么,什么是國企改革“雙百行動”呢?
“雙百行動”指的是國資委選取部分央企和地方國資骨干企業,深入推進綜合改革的行動,形成國企改革的“樣板”。目前,已經多個省、市、自治區已經確定并公布了了入圍企業。
國務院國有企業改革領導小組辦公室選取404家試點企業,在2018-2020年期間實施“國企改革雙百行動”,深入推進改革。
改革的內容主要是在以往混改的基礎上,進一步擴大范圍,包括在同一家企業同步推進職業經理人試點、董事會職權試點等。
雙百企業選擇標準有三條,第一是有比較強的代表性;第二是有較大發展潛力;第三是有較強的改革意愿。

據Wind數據統計,入選企業幾乎涵蓋了大部分的央企和地方國企,主要是前期已開展國企改革試點的企業、競爭類行業企業、去產能行業企業。從行業分布來看,主要分布在機械、建筑、化工、有色等偏周期類行業。
8月17日,國務院國企改革領導小組辦公室召開國企改革“雙百行動”動員部署視頻會 ,國務院國企改革領導小組辦公室主任、國資委主任肖亞慶會上宣布,國企改革“雙百行動”已經正式啟動。
本次會議亮點如下:
一、國企改革全面落地。肖亞慶表示,組織開展“雙百行動”,不是要再搞一批單項試點,而是要以“1+N”政策體系為指導,以前期各個單項試點成果為支撐,全面拓展和應用改革政策和試點經驗,進而形成從“1+N”頂層設計到“十項改革試點”再到“雙百行動”梯次展開、縱深推進、全面落地的國企改革新局面。
二、重點支持商業類“雙百企業”改制上市。肖亞慶表示,切實促進“雙百企業”加快轉換經營機制,放大國有資本功能,提高國有資本配置和運行效率。要分層分類積極穩妥推進混合所有制改革,重點支持鼓勵主業處于充分競爭行業和領域的商業類“雙百企業”通過改制上市等方式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
三,擴大員工持股試點,將優選“雙百企業”。希望各地國資委、各中央企業集團公司指導“雙百企業”全面系統學習現行中長期激勵政策,綜合運用好國有控股上市公司股權激勵、國有科技型企業股權和分紅激勵、國有控股混合所有制企業員工持股等不同的激勵路徑及相關激勵工具,而不是“一窩蜂”的都去搞“員工持股”。當然,有關部門也正在結合前期試點情況,研究完善相關政策,下一步擴大員工持股試點范圍時將優先從“雙百企業”中選擇。
此前,7月16日,國資委年中會議指出將加大央企兼并重組和混改的力度和進程;7月26日,國務院任務劉鶴擔任國企改革領導小組組長,并組織召開了第一會議;7月30日,國務院發布《關于推進國有資本投資、運營公司改革試點的實施意見》。加上此次國企改革“雙百行動” 啟動,不難看出,近一個月以來政策層面對于國企改革明顯提速。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在國資委的動員下,已有地方國資在積極響應。
8月20日,羊城晚報記者從廣州市國資委獨家獲悉,廣州新一輪深化國資國企改革“升級版”路線圖——《中共廣州市委廣州市人民政府關于促進國資國企改革創新發展的實施意見》(穗字〔2018〕12號,以下簡稱《實施意見》)已于近日印發。目標力爭競爭類市屬國有企業全部實現整體上市或至少控股1家上市公司,資產證券化率達到80%左右;市屬國有企業總體資產保值增值率達到110%以上。
招商證券分析,本次國企改革提速有著其背后的邏輯:一是國有企業的盈利能力對經濟增長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從上市公司的口徑看,國有企業數目占比近三分之一,市值占比近一半,2017年年報中國有企業凈利潤占比接近一半;二是在供給側改革宣告階段性成功后,如何維持國有企業穩定的業績增長將成為下一階段宏觀托底的關鍵之一;三是從歷史經驗來看,國企改革可以有效地改善國有企業的業績。因此,近期國企改革進程加速并非偶然,下半年政策空間值得期待。
天風證券認為,從資本市場角度看,“雙百計劃”的推進有望成為新一輪國企改革主題催化劑。此前幾輪政策催化下,龍頭標的均有不俗表現,今年國企改革主題有望獲得更多政策支持。
太平洋證券也表示,“雙百行動”將使得改革由點向面全面鋪開,下半年試點進一步擴圍并向縱深發展,更多的地方國企進入試點,重心下移趨勢越發明顯,改革局面進一步活躍。因此,國企改革有望在未來較長時間成為投資主題。考慮到未來幾年,國企改革政策與支持力度不斷加大,將會對企業經營、管理都有較大的正面作用,建議重點關注已經入選了“雙百計劃”名單的企業。
“國企改革雙百行動”,原計劃分別選取100家中央、地方國企深入推進綜合改革。在實際落實過程中,遴選出224家中央企業子企業和180家地方國有骨干企業,合計404家國有企業參與此次“雙百行動”。近兩個月以來,陸續有上市公司公告入選了“雙百行動”。
據悉,雙百行動的主要目標涉及多個方面,其中,混改排在前列:在穩妥推進股權多元化和混合所有制改革方面率先突破。重點是積極引入各類投資者實現股權多元化,鼓勵通過改制上市等多種方式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
截至8月21日收盤,Wind對上市公司公告進行了掃描,發現有54家上市公司已公告納入“雙百行動”名單。詳細上市公司名單如下:

根據上海證券報報道,從“雙百行動”動員部署視頻會議透露的信號可發現,國企混改有了重要標尺,即必須有利于國有資本保值增值、有利于提高國有經濟競爭力、有利于放大國有資本功能。
根據經濟參考報的報道,國資委相關負責人透露,下一步國資委將會同有關部門繼續調研,推動地方國有企業改革加速,與此同時,增加國有資本投資運營公司、部分重要領域混合所有制改革、混合所有制企業員工持股等試點數量、拓展試點內容,賦予試點企業更多自主權等一系列新的改革舉措也正在醞釀中。
上述表述意味著隨著國企改革的不斷推進,混改范圍有望進一步擴大。
《每日經濟新聞》注意到,2017年年底,國資委副秘書長彭華崗在國務院政策例行吹風會上稱,現在第三批混改試點名單已經確定,一共是31家,其中中央企業子企業是10家,地方國有企業21家,前三批混改試點加起來一共是50家。
目前,這31家試點企業的具體名單尚未公布,有媒體報道,10家中央子企業涉及領域包括軍工、油氣能源等,其類企業至少2家,軍工企業至少2家。還有不低于2家入圍企業,來源于一家商貿物流類央企旗下的兩子業。
招商證券認為:第三批混改油氣領域的混改最值得期待。油氣領域資產體量大,壟斷程度較高,混改對相關公司業績的改善空間具備更想象力。根據 招商證券 的對第三批試點名單的預判,中糧集團、 中國黃金集團 、 中石油 、 中石化 都會位列其中。

招商證券策略分析師張夏和陳剛在研報中表示,近一個月以來,政策層面對于國企改革明顯提速。下半年,混改、重組、管資本、市值管理等多項改革措施有望多點突圍,政策空間值得期待。
天風證券認為,從資本市場角度看,“雙百行動”的推進有望成為新一輪國企改革主題催化劑。此前幾輪政策催化下,龍頭標的均有不俗表現,今年正值改革開放40周年窗口,國企改革主題有望獲得更多政策支持。
中金公司表示,本次雙百行動有三大特色:1)級別高:由今年7月剛剛調整領導成員的國務院國有企業改革領導小組來決定。2)數量多:入圍國企為404家,且涉及到較多的上市企業。3)范圍廣:央企和地方國企各200家左右。央企涉及到95家央企集團下控企業。地方國企也基本涵蓋了主要的省和直轄市,并且還將大連、寧波、廈門、青島和深圳作為重點城市。

從基本面情況來看,相關公司:1)近年收入和盈利增速波動相對較大;2)得益于凈利潤率的提升,2016年以來盈利能力有所回升;3)去杠桿背景下,2017年中以來資產負債率有明顯下降;4)資本開支受政策影響較大,增速方面不及國企及非國企的平均水平。
每日經濟新聞綜合券商研報、Wind咨訊、市場公開信息等
(每經App登載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文章內容或者數據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