暖暖视频在线观看日本/国产成人精品a视频一区/精人妻无码一区二区三区/成在线人免费视频/17c一起草

每日經濟新聞
推薦·輪播

每經網首頁 > 推薦·輪播 > 正文

普通人買不起房,富豪買房反而“優惠”3.7億!堵漏洞,香港應當學內地

每日經濟新聞 2018-08-17 14:34:55

根據香港政府一站通網站資料介紹,隨著買家印花稅(BSD)和額外印花稅(SSD)的引入,非香港永久居民如果在香港置業,面臨著30%的超高稅率。這樣的措施也取得了立竿見影的良好調控效果,使得炒房投機活動降溫。不過,在高端豪宅市場,卻有“聰明人”想到了一個避稅的主意。雖然這個政策“漏洞”在內地許多城市已經被補上,但在香港還是有人因此省下了數億元稅費。

 每經編輯|鄭直    

眾所周知,在寸土寸金的香港,買房成了普通居民一輩子頭疼的大事。

根據彭博社統計資料,以市民中位數收入計算,在香港購買一套房產需要努力工作19.4年,這個時間是倫敦(8.5年)的兩倍以上。

2016年11月,特區政府出手調控樓市,推出了提升印花稅稅率、增加首付比例等“辣招”,同時也在考慮增加住宅土地、房屋供給等長遠舉措。

根據香港政府一站通網站資料介紹,隨著買家印花稅(BSD)和額外印花稅(SSD)的引入,非香港永久居民如果在香港置業,面臨著30%的超高稅率。這樣的措施也取得了立竿見影的良好調控效果,使得炒房投機活動降溫。

不過,在高端豪宅市場,卻有“聰明人”想到了一個避稅的主意。雖然這個政策“漏洞”在內地許多城市已經被補上,但在香港還是有人因此省下了數億元稅費。

富豪省下3.7億港元稅款

2017年9月11日,據港媒報道,香港高銀集團主席、億萬富翁潘蘇通作價25億港元入手香港南區深水灣道75號大屋。

據了解,該物業占地2.14萬平方呎,現址建有一幢3層高洋房,大屋實用面積1.39萬平方呎,以此計算,呎價高達18萬港元(約合每平方米193.5萬港元)。

每經小編(微信號:nbdnews)注意到,潘蘇通1963年出生于中國廣東韶關,1976年移居美國。

1993年,潘蘇通在香港成立松日集團,主要業務為生產家庭電器。松日電器后來因其生產的MN3720型號卡拉OK電視顯示器獲得成功,這款產品一度占據全國市場90%的份額,并且在甲A年代松日足球隊一度成為廣州的代表。

據彭博社報道,在買下這套豪宅時,潘蘇通為自己節省了3.7億港元稅款。那么他是怎么做到的?

每經小編(微信號:nbdnews)注意到,根據香港特區政府稅務局的最新條例,對于香港永久居民,如果購買第一套以外的房產,適用的“從價印花稅”標準統一劃為15%;對于首次置業的永久居民來說,“從價印花稅”則按過去標準,從1.5%到8.5%不等。

然而,潘蘇通這座帶游泳池的三層豪宅是通過一家空殼公司持有的。在香港,當公司持有房產時,其出售被視為股權轉讓,稅率為0.2%,與日常股票交易相同。

根據香港公司注冊處,去年8月這家持有該深水灣物業的公司發生了董事變動。潘蘇通和一家離岸公司被列為該實體僅有的董事。

根據福布斯實時排行榜,潘蘇通的個人資產凈值約為51億美元。高銀金融的一位發言人表示,對于港媒報道的豪宅購置價格,潘蘇通無法立即發表評論。

香港樓市“辣招”現避稅漏洞

每經小編(微信號:nbdnews)注意到,過去幾年間,香港頻頻推出“辣招”,從資金層面抑制房地產市場投機活動:

2010年11月,特區政府推出額外印花稅,打擊短期炒賣;

2012年10月,香港提高額外印花稅稅率,向非香港永久性居民征收15%的買家印花稅;

2013年2月,香港全面提高印花稅稅率,增加交易成本;

2016年11月5日,特區政府就宣布全面提高住宅交易的從價印花稅,稅率劃一提高至15%,無論個人或者公司購買第二套住宅,均需交付15%印花稅。

按照最近條例,如果一個非香港永久居民的內地客去香港置業,需要繳納的印花稅率高達30%(基本印花稅15%+買家印花稅15%)。如果進行短期炒買活動,則還需繳納額外印花稅:

任何以個人或公司(不論在何地注冊)名義,在2010年11月20日或以后取得住宅物業,并在取得后24個月內或36個月內將其轉售,均須繳交“額外印花稅”。

對外來炒房客重拳出手,對香港本地首次置業者給予稅收優惠,這樣的措施,也在推出之后立即起到了良好的調控效果。

據香港媒體報道,2016年12月,香港住宅買賣交易數為3550宗,2017年1月為3286宗,而2016年9-11月平均宗數為7055宗。來自香港稅務局的數據顯示,2016年12月,香港住宅高額印花稅交易數為376宗,2017年1月為406宗,而2016年9-11月平均為2350宗,跌幅超過八成。

不過令人擔心的是,在香港樓市受“辣招”刺激出現成交量下跌的降溫趨勢時,通過公司購房避稅的漏洞卻在高端豪宅市場顯現。

美聯物業的數據顯示,自2017年初以來,在山頂區和香港島南區出售的大約145億港元的豪宅涉及利用這種方法避稅。進入2018年以后,在這兩個地區通過公司股份轉讓的物業交易比例從2013年的13%跳升至27%。

值得說明的是,這兩個地區是香港樓價最高的地區之一,豪宅價格動輒上億港元。

Landscope Realty首席執行官Koh Keng-shing指出,許多買家表示他們只會考慮通過空殼公司購買房產。

內地多個城市限制企業購房

每經小編(微信號:nbdnews)注意到,內地多個城市已經推出措施,限制企業單位購房,堵住了香港樓市出現的這種調控政策漏洞。

第一個出手的是古城西安:

6月24日,西安提高限購門檻,要求在全市住房限購區域范圍內,暫停向企事業單位及其他機構銷售住房(含商品住房和二手住房)。

緊接著在6月25日,長沙市政府發布《關于進一步加強房地產市場調控工作的通知》,暫停企業在限購區域內購買商品住房,已購買的商品住房須取得不動產權屬證書滿5年后方可轉讓。

6月26日,杭州住保房管官方發文《關于九龍倉瓏璽項目公證搖號的情況》,文中要求:杭州限購區域暫停向企事業單位及其他機構銷售住房(含商品住房和二手房)。

三天之內三座省會城市接連出手,讓人更深刻地意識到了這個政策漏洞的存在,也加快了其他地方“打補丁”的進程。

7月2日,上海出臺規范企業購房的暫行規定,要求企業在上海市購買商品住房必須同時滿足

(1)設立年限已滿5年

(2)在上海市累計繳納稅款金額已達100萬元人民幣

(3)職工人數10名及以上且按照規定在該企業繳納社保和公積金滿5年等條件(已繳納稅款金額滿500萬元以上的企業除外)。

同時,企業購買的商品住房再次上市交易年限提高至5年。

7月31日,深圳政府在線網站發布了《深圳市人民政府辦公廳轉發市規劃國土委等單位關于進一步加強房地產調控促進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的通知》,暫停企事業單位、社會組織等法人單位購買深圳商品住房。

8月3日,江陰市住建局出臺《進一步加強房地產市場管理的通知》,文件提出:禁止企事業單位以單位名義或利用職工團購等方式炒賣商品住房。房地產開發企業發現此類情況應及時向主管部門匯報,隱瞞不報或為其提供便利的,暫停該房地產開發企業的商品房買賣合同網簽權限。

8月13日,南京成為第7座發布類似規定的城市。南京市住房保障和房產局官方微信號“宜居南京”發文宣布,在全市范圍內暫停向企事業單位及其他機構銷售商品住房。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香港 印花稅 買房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

每經經濟新聞官方APP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