暖暖视频在线观看日本/国产成人精品a视频一区/精人妻无码一区二区三区/成在线人免费视频/17c一起草

每日經濟新聞
要聞

每經網首頁 > 要聞 > 正文

今日IPO審核3過2,這家券商現今年被否首單!新三板企業通過率大降

每日經濟新聞 2018-07-31 22:17:09

原定于今日上會的IPO企業總共有4家,分別是豐山集團(保薦機構:華泰聯合)、丸美生物(保薦機構:中信證券)、金力永磁(保薦機構:海通證券)、晶豐明源(保薦機構:廣發證券)。

 每經記者|王海慜    每經編輯|何劍嶺    

Ipo_1.thumb_head

圖片源自:視覺中國

根據發審委工作會議的安排,原定于今日上會的IPO企業總共有4家,分別是豐山集團(保薦機構:華泰聯合)、丸美生物(保薦機構:中信證券)、金力永磁(保薦機構:海通證券)、晶豐明源(保薦機構:廣發證券)。不過,昨日證監會發布公告稱,丸美生物尚有相關事項需要進一步核查,決定取消今日的審核。


圖片源自:證監會網站

據證監會今日晚間披露的信息顯示,今日IPO審核結果為3過2,被否的企業為晶豐明源。在今日上會的3家企業中,只有金力永磁一家此前為新三板企業。火山君(微信公眾號:huoshan5188)注意到,盡管7月以來IPO過會率有所提升,不過新三板企業的通過率卻不升反降,此前連續兩周都有新三板公司的IPO申請被否。

廣發證券今年首單被否

從上周起IPO審核的速度有所加快。據證監會今日晚間披露的信息顯示,今日IPO審核結果為3過2,豐山集團、金力永磁過會,晶豐明源被否。晶豐明源的保薦機構廣發證券迎來了今年首個被否的IPO項目,此前廣發證券有7單IPO項目上會,全獲通過。

至此,7月的IPO審核總共有13家企業過會。據Wind資訊統計,4月、5月、6月份的IPO過會企業數量分別為11家、10家、5家。不過,今年7月企業過會數量仍同比大幅下降71.7%,而今年1-7月,擬IPO企業過會數量同比下滑73.7%。

火山君(微信公眾號:huoshan5188)注意到,雖然7月以來IPO審核加快、IPO過會企業數量有所回溫,但這并不意味著IPO審核的尺度會放松。

再來看看今日被否的晶豐明源。今年來,發審委對擬IPO企業關注的點涉及各類財務問題、關聯交易、利益輸送、經營的合規合法性等方面,而今日被否的企業也都有相關問題存在。

據披露,晶豐明源雖然2017年的歸母凈利潤同比大增154.44%,不過當年其經營性凈現金流卻為負數,這一情形在2015年也曾出現;另據披露,從2015年起,公司應收賬款呈現逐年遞增趨勢。此外,在去年年底證監會給公司的反饋意見中,證監會關注到“根據招股說明書披露,報告期內,發行人存在較多關聯方資金往來、拆借業務”。

而據公司招股書披露,2013年-2016年,公司曾共5次向幾位大股東按基準日持股比例提供了無息借款。對此,公司在招股書中甚至表示:“同比例資金拆借主要用于股東改善生活”、“發行人與股東之間發生的同比例資金拆借行為未明確約定還款時間,具體還款期限視公司資金需求情況而定”。從反饋意見的相關表述來看,證監會認為,股東向公司借款但不支付利息有可能涉及占用公司資金等違規情況。

火山君(微信公眾號:huoshan5188)注意到,今年來,上會前夕臨時決定取消審核的擬IPO公司數量在增多。據Wind資訊統計,今年以來,發生這類狀況的公司已有9家,而去年全年有10家。

昨日臨時決定取消審核的丸美股份無論從業績規模還是經營狀況來看應該都符合IPO的標準,不過從公司披露的財務狀況來看,公司似乎并不缺錢。截至去年底,公司的貨幣資金高達11億元,2012年以來貨幣資金呈逐年遞增態勢,同時經營性現金流也都較為較為充沛;且2011年-2017年,公司歷年的財務費用均為負值。

2016年11月,丸美股份曾一度闖關IPO,未果。不到一年后的2017年6月,公司再度啟動闖關IPO。有分析認為,這或許與公司與L Capital亞洲基金多年前簽訂的有關。從公司的招股書來看,2013年5月,公司兩位實控人孫懷慶、王曉蒲其持有的9%、1%的股份以等值于人民幣2.7億元、3000萬元的美元轉讓給L Capital。對賭協議指出:“如果發行人在L Capital成為發行人工商登記在冊股東之日起的60個月內未能完成合格上市,則L Capital有權要求孫懷慶、王曉蒲回購其持有的發行人全部股份”。不過招股書顯示,去年12月1日,根據實控人與L Capital簽訂的協議,上述對賭協議被無條件終止,且不再恢復。

新三板企業過會率走低

火山君(微信公眾號:huoshan5188)注意到,在今日上會的4家企業中,僅金力永磁一家之前曾在新三板掛牌。 7月總共有7家新三板公司上會,僅2家過會,單月通過率僅為28.6%。相比之下,7月,IPO申請的整體過會率為68.4%。據廣證恒生統計,今年上半年,有24家新三板企業IPO上會,整體過會率為54%。對此,某大型券商新三板研究人士向記者表示,這主要緣于現在審核的標準還是比較嚴格,而且本月被否的那些新三板企業利潤體量還是不夠。

據申萬統計,截至7月27日,公告進入IPO輔導期的新三板掛牌公司共496家,環比減少1家。上周末,過會且正常待審的IPO首發申請企業共271家,其中新三板公司共71家,環比減少2家。

今年來,擬IPO公司上會被發審委詢問的問題主要涉及盈利能力、規范運營、財務報表、關聯交易、信息披露、募投項目合理性等幾類 。

據廣證恒生梳理,截止上周,7月份5家被否的新三板公司在上會時被問詢了71個問題。其中與盈利能力相關的問題最受發審委關注,共問詢42個問題,涉及了每一家被否企業,占比達59%;其次是規范運營和關聯交易的問題,各涉及12個問題,占比16.9%。而與盈利能力相關的問題包括財務數據的真實性、合理性,主業的可持續性、穩定性,企業的市場競爭力等。

終止審查拉低實際過會率

據統計,今年上半年,上會擬IPO企業數量為102家,其中58家過會,44家被否,同時上半年有148家擬IPO企業在上會前就終止了審查。不考慮終止審查的企業,2018年上半年的IPO過會率為56.9%,若考慮終止審查的企業,IPO過會率僅為23%。

證監會披露,截止7月26日,7月有4家企業終止了IPO審查,若考慮終止審查的企業,7月的IPO過會率為56.6%。

受此影響,雖然今年IPO數量同比下降超七成,但IPO“堰塞湖”的體積仍在持續收縮。

證監會最新披露的數據顯示,截至2018年7月26日,證監會受理首發及發行存托憑證企業308家,其中已過會31家,未過會277家。未過會企業中正常待審企業271家,中止審查企業6家。與截止7月19日的數據相比,證監會受理的首發及發行存托憑證企業數量又少了5家,其中正常待審企業數量少了8家。

而截至今年3月22日,證監會受理首發企業曾一度多達393家,其中未過會368家,未過會企業中正常待審企業349家,中止審查企業19家。

另外,火山君(微信公眾號:huoshan5188)注意到,今年以來,IPO批文核發家數總體呈逐月減少態勢。據統計,整個7月,證監會僅核發了5家IPO批文,7月核發的IPO批文數量為年內最少。此前批文核發最少的月份為5月,當月核發了8家IPO批文。而在今年1月,證監會曾核發15家IPO批文。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IPO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

每經經濟新聞官方APP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