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18-07-30 07:36:38
銷毀未售出的庫存,甚至一卷根本未使用過的面料,在奢侈品界都是很常見的做法。折扣商品的出現,會使得那些全價銷售的門店生意冷清;將過剩的庫存銷毀,也不會給那些小偷或黑市上的賣家任何機會。
每經記者|蔡鼎 每經編輯|鄭直
在上世紀“大蕭條”時期,美國資本家們為了維持牛奶價格,寧愿把牛奶倒在密西西比河里,也不留給餓得面黃肌瘦的窮人們喝。
沒想到,在90年后的今天,英國奢侈品牌巴寶莉(Burberry)竟然還在重復著類似的故事。

巴寶莉近期公布的財報顯示,2018財年公司共銷毀了價值超過2860萬英鎊(約合人民幣2.54億元)的庫存,包括衣服、飾品和香水等。

況且根據PETA(善待動物組織)的報告,在巴寶莉燒掉的服裝中,還含有動物皮草制品。這些動物被電擊、毒殺等方式殘忍剝奪生命后,制成的大衣竟然又被一把大火化為灰燼。這樣毫無意義的虐殺行為,讓環保人士痛批巴寶莉做法“無恥”。
英國泰晤士報統計,巴寶莉在過去五年間銷毀的商品總價值超過9000萬英鎊(約合人民幣8億元)。
財富的報道中稱,這類做法在時尚奢侈品界非常常見,但也招致了擔心浪費和環境影響的股東和消費者的批評。
“盡管巴寶莉商品的價格很高,但公司對他們自己的產品,以及他們所使用的人工和自然資源,都是極大的不尊重。”綠色和平組織的Lu Yen Roloff表示。
“庫存過剩的根本原因是生產過剩,但巴寶莉做的不是放慢生產速度,而是把他們的商品燒成灰。這是全球時裝業骯臟的機密,而且巴寶莉的案例只是冰山一角。”Lu Yen Roloff補充道。

BBC援引巴寶莉一位發言人稱,“巴寶莉在商品的生產過程中采取了謹慎措施,以盡量減少過剩的庫存。在需要銷毀商品的情況下,我們會以負責任的態度來處理,我們也將繼續尋求并合理評估我們對過剩庫存的處理方式。”
那么,巴寶莉一年銷毀近3000萬英鎊的庫存,真的沒有別的原因嗎?
英國零售業媒體Retail Gazette的報道中稱,巴寶莉此舉可能是為公司自身的業績而為——因為如果商品被銷毀的話,那么巴寶莉就可以得到那些尚未使用的進口商品的退稅。
Retail Gazette援引美國海關和邊境保護局(CBP)稱,“如果尚未使用的進口貨物在海關監管下出口或者被銷毀,那么可以退還因進口而產生的99%的關稅、稅款等費用。”
英國曼徹斯特城市大學時裝業首席講師瑪利亞·馬龍在接受BBC采訪時表示,銷毀過剩的庫存是巴寶莉塑造品牌過程的一部分。
“巴寶莉將這些過剩的庫存銷毀過后,市場上就不會到處都是巴寶莉的折扣品了。”馬龍補充道,她還表示,巴寶莉不希望自己的商品落入任何可以低價出售,并使巴寶莉品牌貶值的人手中。

財富也在另外一篇報道中稱,銷毀未售出的庫存,甚至一卷根本未使用過的面料,在奢侈品界都是很常見的做法。折扣商品的出現,會使得那些全價銷售的門店生意冷清;將過剩的庫存銷毀,也不會給那些小偷或黑市上的賣家任何機會。品牌策略機構Concept Bureau首席執行官賈斯敏•比娜表示,“奢侈品牌為了保護各自的商業利益——即知識產權和品牌資產,他們往往會圍繞著排他性而聚集。”
巴寶莉并不是奢侈品界唯一一家面對過剩庫存頭疼的公司。例如,為了防止商品被廉價出售,擁有卡地亞、萬寶龍等知名品牌的瑞士奢侈品商歷峰集團(Richemont Group)就在過去兩年的時間內就回購了價值4.8億歐元(約38.2億元)的手表。
BBC援引分析師的話稱,這些被歷峰集團回購的手表部分將被回收,但大部分將被直接丟掉。
英國太陽報的報道中稱,H&M去年有超過15噸的庫存被燒毀,目的是為了幫助瑞典一個名叫Vasteras的小城市發電。LV、維多利亞的秘密、耐克等知名品牌均有被曝光過出現類似的行為。

格拉斯哥卡利多尼安大學時尚學院院長蒂姆·杰克遜在接受BBC采訪時也指出,像巴寶莉這類的奢侈品公司正面臨著一個兩難的境地——為了讓股東們滿意,公司必須繼續擴張,即便這有可能對公司品牌造成影響,并造成過剩的庫存。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