暖暖视频在线观看日本/国产成人精品a视频一区/精人妻无码一区二区三区/成在线人免费视频/17c一起草

每日經濟新聞
A股動態

每經網首頁 > A股動態 > 正文

證監會第三任主席周正慶病逝 追憶股民難以忘懷的“5.19”行情

每日經濟新聞 2018-07-24 17:16:24

 每經記者|劉明濤    每經編輯|杜宇    

Upload_1532423577916.thumb_head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他是叱咤資本市場的風云人物!他曾主張用正確的政策支持和引導股市!他的一生為股市平穩運行做出了重大貢獻!

7月24日,據澎湃新聞記者從接近證監會人士處獲悉,這位值得所有股民悼念的傳奇人物病逝了!他就是中國證監會第三任主席周正慶,享年83歲。

周正慶,1935年出生,安徽天長人。簡歷如下:

1986年10月至1993年6月任中國人民銀行副行長。

1993年6月至1995年6月任中國人民銀行副行長、黨組書記。

1995年6月至1997年5月任國務院副秘書長、國務院證券委主任。

1997年5月至1998年3月兼任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主席。

1998年3月至2000年2月任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主席。后任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財經委副主任委員。

周正慶與資本市場的緣分還要追溯到1990年的那個冬天。1990年12月19日,上海證券交易所開業典禮在浦江飯店舉行,周正慶作為中國人民銀行副行長參加成立儀式,并宣讀人民銀行批準交易所成立的文件。

1997年5月,國務院證券委與中國證監會合并,周正慶擔任合并后的中國證監會主席。在機構改革前,他集國務院副秘書長、國務院證券委主任、中國證監會主席三職于一身。

從1998年開始,周正慶嫻熟地運用政策杠桿組織實施了一系列關鍵戰役:清理整頓場外非法股票交易市場、證券機構、期貨市場、證券交易中心、證券投資基金等,尤其是關閉了牽扯到340萬股民、520家企業的41個非法股票交易場所。

周正慶擔任證監會主席期間,《證券法》獲得通過,借用證監會首席顧問梁定邦的評價:“周正慶帶領證監會走過了《證券法》起草過程最后也是最困難的階段”,而今年也是《證券法》頒布20周年。

2000年春,周正慶離開證監會隨后進入全國人大,在此之后,周正慶一如既往地關注著資本市場。他這一生,為資本市場的建設付出了太多心血。

記憶深處的“5.19”行情

對于所有縱橫資本市場的股民來說,“5.19”行情是投資者一次難以忘卻的投資經歷,中國證券市場在沉寂了兩年多后的一次井噴式上漲行情。2008年中國證券報對周正慶的專訪,周正慶在采訪中回顧了“5.19”行情始末。周正慶指出“用正確的政策支持和引導股市”是5·19中得到的最重要的一條經驗。

1999年上半年,股票市場已經經歷了長達近兩年的盤整行情,整體一直處于下滑狀態。到了1999年5月18日,滬深兩市綜合指數已經分別跌至1059點和310點,比1998年6月3日高點滬指下跌25.4%、深指下跌24.9%。不少股票和基金也先后跌破發行價,投資者信心不足。

在經過認真的研究分析,摸清了股市持續低迷、非理性下跌的原因后,周正慶主導有針對性地出臺新的政策。

1999年5月,國務院正式批準由其主導醞釀了一份《關于進一步推進和規范證券市場發展若干政策的請示》,由此引發了著名的“5·19”井噴行情。

5·19行情扭轉了股市的持續低迷,企穩回升,恢復了市場人氣,擴展了發展空間,也給投資者和市場各方帶來了欣喜和期盼。受到普遍歡迎和肯定,但也出現了不同的聲音,認為這是“井噴”行情,是政府托市,會造成不良后果。

針對爭議的聲音,周正慶向國務院提交了《關于近期股票市場情況的報告》。

報告指出,5月19日以來,滬深股市出現了較大上升行情,它反映了我國宏觀經濟發展的實際狀況和市場運行的內在要求,是正常的恢復性上升。這對于更好地擴大內需,推動經濟增長,特別是支持國有企業改革是十分有利的。

從市場指標來看,市場運行基本正常,無論是股指上升和日均交易額都遠沒有達到歷史的最高水平。這顯然不是“井噴”,而是市場本身客觀存在的反彈要求。從當時的實際情況來看,反映了廣大投資者對我國政治經濟形勢發展的良好預期。

在短短任職3年時間里,周正慶給業內留下了平靜、和藹、善良、有人情味等標簽,如今他離我們遠去,讓我們再一次向周正慶鞠躬,感謝他為資本市場發展做出的貢獻。

至此,也再一次回憶周正慶的經典語錄。

“穩健、謹慎”

——1998年人民日報刊登文章時,提到這兩個字周正慶時常掛在嘴邊

 

“我的飛機剛剛起飛”

——97年,周道炯卸任時對他說:“我的飛機已經平安著陸了”。周正慶如此回答。

 

“中國資本市場建設應該講拿來主義”

——周正慶先生在第四屆中國證券市場年會講演中提到。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

每經經濟新聞官方APP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