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18-07-18 00:29:37
7月16日晚,貴廣網絡公告稱,擬通過銀行電子票據、銀行借款、融資租賃、資產證券化、中期票據、短期融資券等債務融資組合方式籌措資金,債務融資總額度不超過27億元。
每經記者|謝振宇 每經實習記者|李詩韻 每經實習編輯|魏官紅
7月16日晚,貴廣網絡(600996,SH)公告,擬通過銀行電子票據、銀行借款、融資租賃、資產證券化、中期票據、短期融資券等債務融資組合方式籌措資金,債務融資總額度不超過27億元。
貴廣網絡去年12月擬通過發行公司可轉換債券募集不超過16億元用于多個項目建設,但尚未得到證監會核準。此次籌措資金也是為了滿足其運營及項目資金需求。據貴廣網絡6月底披露,其資金缺口達28.48億元。
貴廣網絡表示,融資是為了滿足公司運營及項目資金需求。
據貴廣網絡介紹,這27億元中,擬通過流動資金貸款、銀行電子票據籌集資金13億元;項目資金貸款12億元;向日立租賃(中國)有限公司以售后回租方式籌集資金不超過2億元。公司同時表示,如前述債務融資方式資金不能及時到位,還將采用融資租賃、資產證券化、中期票據、短期融資券等方式籌集資金。
2016年底上市的貴廣網絡主要從事貴州省廣播電視節目收視服務及數字電視增值業務。除大股東貴州廣播影視投資有限公司持股42.52%外,茅臺集團也持有該公司11.65%的股份,位列第二。2015年~2017年,貴廣網絡分別實現營業收入21.03億元、22.89億元及25.73億元;歸母凈利潤4.15億元、4.43億元及4.42億元。
近兩年,貴廣網絡融資動作較多。去年12月,貴廣網絡擬通過發行公司可轉換債券募集不超過16億元用于光纖入戶工程等項目。但到目前,尚未獲得證監會核準。而此次27億元債務融資,也和公司的光纖入戶工程等項目資金需求有關。
貴廣網絡的光纖入戶工程項目預計總投資15億元,主要建設內容為采用光纖到戶技術覆蓋有線電視用戶,對有線電視未覆蓋用戶采用光纖到戶技術新建網絡。建設期3年,含建設期,貴廣網絡預計該項目稅后動態投資回報期需14年。
貴廣網絡的主業受到互聯網電視等的一定沖擊。隨著“三網融合”的不斷深入,廣電行業的傳統業務受到通信運營商IPTV業務、各類互聯網電視以及直播衛星等的競爭影響,傳統業務用戶被分流。據中國廣播電視網絡有限公司統計數據,截至2017年底,全國有線電視實際用戶數2.4億戶,比2016年減少782萬戶,下降3.2%。
貴廣網絡曾表示,建設光纖入戶工程項目是為加強“三網融合”背景下的市場競爭能力。
另外,貴廣網絡可轉換債的募投項目還包括為實施鄉村公共安全視頻監控建設聯網應用的智慧廣電工程(一期)項目,預計總投資10億元,募集資金擬投入金額為6億元,建設期2年,回報期8年。
貴廣網絡披露,截至6月29日,其資金需求約61.55億元,其中包括支付應付款38.29億元,計劃償還銀行借款8.2億元等。而其不包括籌資活動的現金來源約33億元,資金缺口達28.48億元,該資金缺口正是此次籌資的原因。
資產負債率較同行高,貴廣網絡因而頻繁融資。2015~2017年及2018年一季度,貴廣網絡的資產負債率分別為53.22%、40.61%、50.11%及52.75%。而公司指出,行業可比上市公司資產負債率平均值為39.51%、36.99%、40.70%及41.55%。貴廣網絡表示,銀行貸款與可轉債相比財務成本較高,會進一步增加公司的負債水平,對公司經營業績和財務結構均會產生一定影響。
7月17日,貴廣網絡董秘辦人士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此前擬發行的可轉換債和本次計劃的27億融資都是為了公司及項目正常運營的資金需求。因為前期的債務融資額度已到期,而可轉換債還未能發行,為了對接上之前的項目授權擬定27億的融資計劃。但目前,還沒有簽訂任何可實施的具體內容。
除宣布27億融資外,貴廣網絡還宣布,公司董事會審議通過了《關于投資組建智廣海聯大數據技術有限公司》的議案。其擬與新三板企業新智視訊、海康威視(002415,SZ)共同成立智廣海聯大數據技術有限公司,合資公司注冊資本1億元,公司出資2000萬元,持股比例20%。
而據新智視訊公告,新智視訊擬出資6000萬元,海康威視擬出資2000萬元,分別占注冊資本的60%和20%。新智視訊主營軟件及電子信息,2017年營業收入為6037萬元。2017年5月,貴廣網絡就開始與新智視訊合作,由新智視訊經營貴廣網絡互動廣告業務。
海康威視去年年報披露,其擁有全球視頻監控市場份額的21.4%,2017年開始發展智能應用。去年,海康威視以智能攝像機為代表的前端產品實現營收210億元,占總營收50.33%;智能家居業務營收為10.9億元,占2.60%。
貴廣網絡并非第一次涉足大數據領域。去年3月,貴廣網絡與貴州廣電傳媒集團有限公司、中云文化大數據科技有限公司、中廣投網絡產業開發投資有限公司聯合開發CCDI產業園區,并設立合資公司,以此促進中國文化(出版廣電)大數據產業平臺項目(CCDI項目)的發展。去年8月,貴廣網絡又與華為簽署了戰略合作框架協議,雙方同意在智慧城市下的物聯網、云計算、大數據等領域進行交流合作。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