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18-07-17 23:14:27
每經記者|張懷水 每經編輯|姚祥云
 
        
        與2017年上半年我國對外投資增速大幅下滑相比,今年上半年,對外投資不僅在增速上扭負為正,還呈現出兩位數的增長。
7月17日,商務部公布2018年上半年我國對外投資合作情況。據統計,今年1~6月,我國境內投資者共對全球151個國家和地區的3617家境外企業進行了非金融類直接投資,累計實現投資571.8億美元,同比增長18.7%。對外承包工程完成營業額727.6億美元,同比增長8.1%;新簽合同額1067.4億美元,同比下降13.8%。
商務部合作司負責人指出,2018年上半年,對外投資方式創新顯現,跨境并購成為主要手段。上半年,對外投資出現了綠地投資、收購并購、聯合投資、實物投資、股權置換、返程投資等多種形式。“其中,在跨境并購方面,有關企業共實施并購項目140起,分布在全球41個國家和地區,涉及國民經濟16個行業大類,實際交易總額261.1億美元,主要分布在制造業和采礦業。”
商務部研究院國際市場研究所副所長白明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時表示,過去我們重視商品輸出,現在是商品輸出與資本輸出并重;過去,我們以引進外資為主,現在是引進外資與對外投資并重。這種變化會直接體現在對外投資金額上。
“境外并購已經成為中國企業‘走出去’以高水平參與國際分工合作的一種重要方式,我國企業海外并購,特別是制造業,對全球產業鏈的重構發揮了重要作用,在互聯網、智能制造等新技術革命的推動下,我國企業在制造業的多個領域開展并購,獲取專利技術、品牌、營銷渠道,未來,我國制造業對外投資將更加聚焦于高端制造業。”白明說。
與此同時,受境外油氣等項目驅動,采礦業對外投資自2018年開年以來出現猛增,尤其是在今年1月份,對外投資流向采礦業的資金達37.5億美元,同比增長792.6%。
據商務部合作司負責人介紹,今年上半年,對外投資行業結構持續優化,非理性投資得到有效遏制。據商務部統計,上半年,對外投資流向租賃和商務服務業的占比為32.6%;流向制造業、采礦業以及批發和零售業的占比分別為15.8% 、11.5%和9.5%。房地產業、體育和娛樂業對外投資沒有新增項目。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