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18-07-16 02:08:38
每經記者|謝宏辰 每經編輯|楊 軍
今年6月,羅平鋅電(002114,SZ)因對危廢物質處理不到位,被生態環境部發文批評。后來,包括公司董事長、總經理在內的共計20名“董監高”被證監會立案調查。
7月13日晚,據羅平鋅電公告,公司向下修正在一季報中對公司上半年實現凈利潤的預測。原因之一是鋅錠價格不及此前預期;另一原因是羅平鋅電因處置含鉛廢渣從而提升了費用。
目前,國內鋅價低迷。有行業人士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分析稱,鋅價可能仍會調整一段時間。這對處于環保風暴中的羅平鋅電而言,并不是一則好消息。
被通報后加大廢渣處置
此前,羅平鋅電在其2018年一季報中預測,公司2018年半年度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為-3500萬元至-2500萬元,較上年同期變動-548.95%至-420.68%。而此次修正后,羅平鋅電預計公司2018上半年將實現歸屬于公司股東的凈利潤-7500萬元至-8500萬元,較上年同期下降1062.03%至1190.30%。
羅平鋅電解釋業績修正主要有兩方面原因,一是期末鋅錠價格比預期下跌1070元/噸(含稅),導致比預期多提存貨跌價準備約1500萬元,同時導致公司期末未點價銷售的鋅錠產生浮虧約550萬元;另一原因是廢渣處置費用增加。
羅平鋅電廢渣處置費用增加,是由于其在6月被點名批評后加大了含鉛廢渣的處理力度。
6月下旬,生態環境部發文中提及,“第一輪環保督察反饋后,羅平鋅電制定了10萬噸含鉛廢渣處置方案,但對自身存在的其他環境問題只字未提。經核查,羅平鋅電堆存含鉛廢渣數量實際遠超10萬噸,雖然開展了一些處理工作,但截至2018年6月,仍有近10萬噸尚未安全處置。”
羅平鋅電表示,公司因環保隱患問題,鉛鋅生產線被迫停產,根據環保要求含鉛廢渣必須于2018年10月31日處置完成。公司力爭2018年8月31日提前處置完成。為按時完成任務,公司除資源綜合利用廠處置外,主要采用外運的方式處置該堆含鉛廢渣(與有危廢處置資質和危廢轉運資質的公司簽訂《危險廢物處置利用合同》和《危險廢物運輸協議》),而這部分含鉛廢渣按要求是2018年底處置完成,計劃主要采用自行處理(公司擁有日處理450噸廢渣的資源綜合利用廠),公司資源綜合利用廠的這部分處置支出將結轉到鋅錠生產成本中,故預計委托處置費用較低。現采用外運處置的方式,根據《企業會計準則第13號-或有事項》計提了廢渣處置費,處置費用大幅上升。
近期,羅平鋅電還在加大危廢整治力度。7月7日及13日晚,羅平鋅電披露了兩份《關于簽訂重大合同的公告》,分別與有危廢處置資質和危廢轉運資質的公司簽訂了《危險廢物處置利用合同》和《危險廢物運輸協議》。兩份合同均顯示,羅平鋅電處置危廢的費用還在繼續上升,其中7月7日的公告稱,合同的不含稅金額共計約1502萬元,合同的簽訂將增加當期管理費用約1502萬元。
羅平鋅電還就環保整改進展披露稱,截至7月12日,公司合計處置含鉛廢渣14.66萬噸,剩余7.55萬噸。
金屬鋅價格處于調整期
被通報后,羅平鋅電相應對其鉛鋅生產線停產處置。對于這一停產,羅平鋅電曾認為,不會對其經營帶來較大影響,因為鋅產品經營實際陷入虧損,生產反倒會加劇虧損。
6月27日,羅平鋅電在回復云南監管局問詢函的公告中曾稱,鉛鋅生產線主要產品為鋅錠,由于鉛鋅生產線毛利為負、停產期間的固定費用較低以及相關整改費用一次性影響當期損益,因此鉛鋅生產線停產不會對公司持續盈利產生重大不利影響。
羅平鋅電稱,按6月22日上海有色金屬網0#鋅均價19862元/噸計算,生產鋅錠的原材料采購單價為18132元/噸,綜合計算的鋅錠生產成本為21026.38元/噸,運輸費用約370元/噸,因此每生產1噸鋅錠的毛利為-1534.31元。按豐水期月產量6000噸測算,鉛鋅生產線正常生產虧損約920.59萬元/月。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全球鐵合金網1~6月國內0#鋅錠價格走勢顯示,進入2018年,鋅錠每噸價格位于2.5萬~2.6萬元間,并于1月末一度觸及2.7萬元/噸的年內高點,此后便一路震蕩下行,截至6月末,鋅錠每噸價格在2.35萬元/噸左右。
百川資訊大宗商品價格漲跌排行榜顯示,7月13日,鋅錠每噸價格為2.1萬元。對于鋅的價格,卓創資訊鉛鋅行業分析師邊彬彬告訴記者,“感覺可能還要調整一段時間。”
7月15日,《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致電羅平鋅電了解目前除廢及公司生產相關情況,公司證券部一位工作人員表示,該問題應由公司對外部門回應。而公司對外部門在電話接通后便立馬掛斷了電話,此后該電話一直無人接聽。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