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18-06-26 20:40:36
每經記者|郭鑫 王曉波 每經編輯|張弩
運營981個微信公眾號,作價38億元,瀚葉股份收購量子云的消息曾在資本市場引起軒然大波。
今日(6月26日),浙江省互聯網信息辦公室再次公開一則與微信公眾號有關的消息。在省、市網信辦嚴格監督下,二更網絡科技有限公司已永久關停“二更食堂”公眾號,承諾永不啟用注冊品牌保護性賬號“食堂君”,免去事件直接責任人李某在公司的一切職務,解除其勞動合同,解散“二更食堂”公眾號13人運營團隊。
而“二更食堂”公眾號,則是二更網絡科技有限公司旗下重要引流平臺。在5月14日二更網絡關閉“二更食堂”公眾號之前不到一個月的時間里,二更網絡剛剛完成1.2億元B3輪融資。
據浙江省互聯網信息辦公室消息,2018年5月11日,杭州二更網絡科技有限公司旗下公眾號“二更食堂”頭條推送推文,對空姐順風車遇害事件進行不當描述,引發微博和微信朋友圈的強烈譴責。

據網信浙江消息,5月12日,浙江省網信辦聯合杭州市網信辦依法約談了二更網絡科技有限公司負責人,責令其限期整改。
5月13日深夜,二更創始人丁豐就11日“二更食堂”關于“滴滴司機殺害空姐”一案的不當推文事件發布致歉信!宣布“永久關停二更食堂公眾號及其他所有平臺的二更食堂賬號;免去二更CEO李明在二更網絡公司擔任的一切職務”;解除此次事件相關運營責任人的勞動合同。
5月25日,杭州市網信辦聯合市文廣新局再次約談二更網絡科技有限公司負責人,要求對涉事人員進行嚴肅處理,嚴禁開設“二更食堂”的轉世賬號和返聘違規員工,并聯合進駐公司督導落實整改要求,逐條對照驗收。
浙江網信辦指出,“二更食堂”的低俗炒作行為,違背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導向,嚴重破壞網絡傳播秩序,背離了輿論傳播倫理和操守,事件性質嚴重,社會影響惡劣。
浙江網信辦表示,在省、市網信辦嚴格監督下,二更網絡科技有限公司已永久關停“二更食堂”公眾號,承諾永不啟用注冊品牌保護性賬號“食堂君”,免去事件直接責任人李某在公司的一切職務,解除其勞動合同,解散“二更食堂”公眾號13人運營團隊。
二更食堂被關停之前,據人民網報道,二更食堂在騰訊、優酷等視頻門戶及微信公眾平臺、新浪微博等移動客戶端上已擁有上千萬垂直粉絲。而根據“饅頭商學院”官方新聞顯示,2016年李明以二更食堂為例在“饅頭商學院”分享過一次主題演講時,當時該號的粉絲就已經達到了800萬。而二更食堂也一直與papi醬、羅輯思維、同道大叔等自媒體平臺被視為自媒體內容創業的第一批紅利既得者。
據虎嗅網報道,二更食堂的前身是短視頻公眾號“二更”與自媒體“深夜食堂”。二更于2014年11月上線,公眾號推送3到5分鐘左右的原創短視頻,內容上主要講述杭州相關的生活、人文、情感等方面的故事。媒體報道,2015年二更出品了400多部視頻,全網播放量7億,粉絲突破了300萬。

二更食堂是二更網絡科技有限公司旗下的公眾號。據工商注冊信息顯示,二更網絡誕生于2014年11月。2015年4月23日,二更正式注冊成立“杭州二更網絡科技有限公司”,公司創始人兼董事長丁豐。
據騰訊新聞報道,2017年12月,丁豐在“2017騰訊媒體+峰會”上接受專訪時曾透露,二更公司現金流不錯,不需要主動去融資。按照二更當下的發展狀況,公司不需要再融資就已經足夠活下去,直至完成IPO。

據互聯網創投數據提供商IT橙子的信息顯示,從二更網絡成立至今,最近兩年前后4輪融資4.2億元,多家知名家機構與基金參與:

2016年3月,二更獲得由真格基金和基石資本投資的超5000萬人民幣A輪融資;
2017年1月,二更完成B輪融資1.5億人民幣,由元璟資本領投,厚德前海、以太資本跟投,原機構股東基石資本、真格成長基金和東方富海追加跟投;
2017年8月,二更完成B+輪1億元融資,由云鋒基金領投,源碼資本跟投;
2018年4月18日,二更完成B3輪融資,融資金額達1.2億元,由雄牛資本和坤言資本聯合領投,前海母基金跟投。
對于二更網絡的估值,據中新網報道,《36計•2018胡潤百富中國最具投資價值新星企業百強榜浙江50強》于2018年04月25日重磅揭曉,二更榮譽上榜。
報道中還提到,該榜單評選過程歷時數月之久,評審組從浙江超過3200多家具有創新力量的企業中初步挖掘出300家估值主要集中在5000萬人民幣至10億美元之間的浙江未上市成長企業。2017年底,二更被杭州創投協會評選為“杭州準獨角獸企業”;2018年1月,二更榮膺“第二批浙江省成長型文化企業”。
此番浙江網信辦對二更網絡的處罰以及“二更食堂”的關閉,勢必對二更網絡經營以及品牌價值產生影響,而對于其背后的投資人來說則更加煎熬。
“二更食堂”因“蹭熱點”、“蹭熱度”、“無道德底線”被迫封號,而上個月,我們眾所熟知的暴走漫畫也因為發布不當內容而被封號,而“暴漫”彼時在金融市場的估值也高達40億元。
自媒體重要流量入口被關閉,對企業經營將造成重大打擊,也給投資者帶來損失。拋開道德層面的討論,這也反映出了獨角獸企業在成長過程的風險。
據IT桔子相關數據顯示,截至2017年底中國獨角獸數量達到124家,同比增加了43家,而在2015年底獨角獸還只有60家。2018年開年不久,對于眾多還未公開上市但融資后估值已經超過十億美元的獨角獸企業而言,可謂好戲連臺。
不過,珠海梧桐領航投資管理有限公司總經理王彥在今年3月7日接受《每日經濟新聞》采訪時則稱,目前獨角獸企業處于“亭亭玉立初長成”的1.0階段。
但即便國內獨角獸企業發展態勢一路長紅,王彥仍然提醒稱,對于目前國內獨角獸企業的發展現狀不宜過度樂觀。盡管中美兩國獨角獸企業的塔尖數量平分秋色,但與美國相比,國內處于500~2000億元美元估值檔次的獨角獸企業比較少。在獨角獸的結構方面,中國大多獨角獸出現在消費流通領域,而美國更多出現在科技領域。
王彥還表示,“獨角獸”企業創造了一個磁場,能夠把大量的資金、人才、品牌快速的、成倍的吸引過去,這種磁吸效應當然有利于公司發展業務。然而,如果磁場過大,快速堆積的營養變成了“催熟劑”,那么獨角獸企業的持續成長將面臨兩大核心風險,分別是“巨嬰型企業”和“夭折型企業”。多數互聯網范疇下的獨角獸企業最開始的估值判斷不是依據凈利潤和市盈率,而是根據用戶量,一旦后期用戶基數下降,也會出現估值縮水風險。
作為一家獨角獸企業的掌門人,優客工廠創始人毛大慶也曾在環球網發表文章表示,成為獨角獸并不代表這家企業一定成功,獨角獸成長可能很快,但是被迭代、被取代的速度可能會更快。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