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18-06-14 14:21:04
6月14日,博鰲亞洲論壇副理事長、十二屆全國政協副主席、中國人民銀行原行長周小川在陸家嘴論壇上表示,“金融危機以后,全球經濟會進入比較全面的復蘇階段。全球金融治理取得了很大的成績,但還要認識到有很多未盡事項。”他認為,這些對中國也是有啟發的,不光是由于危機造成金融機構出問題,有的是自己金融機構質量出現問題。
每經記者|涂穎浩 每經編輯|畢陸名
圖片來源:每經記者 攝
6月14日,博鰲亞洲論壇副理事長、十二屆全國政協副主席、中國人民銀行原行長周小川在陸家嘴論壇上表示,“金融危機以后,全球經濟會進入比較全面的復蘇階段。全球金融治理取得了很大的成績,但還要認識到有很多未盡事項。”他認為,這些對中國也是有啟發的,不光是由于危機造成金融機構出問題,有的是自己金融機構質量出現問題。
對于國際金融治理體系改進、防范下一輪全球經濟危機,周小川提出了五個問題。
第一,本次金融危機里,金融體系中過多的順周期因素,或者說正反饋機制,容易使系統大起大落。我們通過宏觀審慎政策框架來引入負反饋的機制,減少順周期性。但是這個做法做得并不是太有效徹底,經濟體系中仍然有非常強的順周期特征、正反饋特征,并沒有根本解決。逆周期因素引入的措施我們也比較少,一個最重要的措施是資本緩沖,但資本緩沖應用并不容易。
第二,大家都試圖解決但沒有解決的就是“大而不能倒”的問題。大的機構資本比例應該增加,同時如果光是一級資本不能解決問題,就引入“自救債券”和“應急可轉債”。如意大利自救債券發行的時候信息披露不夠,有很多老百姓買了,最后要轉換的時候實現不了。
第三,在危機的早期,大家共同的認識是有些衍生品發展過度。像“CDO平方”、“CDO立方”,這些產品可能過多的脫離實體經濟,變成金融市場玩家的炒作工具,最后可能會產生一些巨大的風險。金融工具、金融市場的交易要更多地為實體經濟服務。就全球來說,走得還不夠遠、不夠充分,以致最近又出現了一些純粹炒作性的、數字類、加密類的一些產品,跟實體經濟沒有什么關系,但仍舊可以繼續炒熱。
第四,對新興市場造成一些不利的沖擊。在很大程度上看,可能是由于資本流動所造成的。儲備貨幣是美元,一旦主要經濟體發生危機以后,這種國際貨幣體系會使得資本流動發生異常。
第五,全球金融危機的爆發從一開始就和國民儲蓄率密切聯系。亞洲金融風波以后,儲蓄率的變化確實帶來很多的題目值得研究。新的現象是,在最近一輪貿易戰過程當中,美國的貿易赤字不光是貿易問題,還涉及儲蓄率問題。我們對于危機和不平衡問題的認識也走得不夠徹底,討論也不夠徹底。
周小川還指出,金融危機發生以后最頭疼的就是救助問題。美聯儲、美國財政部出臺了一些救助措施,爭議很大,出臺的也很不容易。歐洲在救助過程當中也涉及到跨境處置問題。要抓住有利的時機解決這些問題,確保不發生下一輪經濟全球危機。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