暖暖视频在线观看日本/国产成人精品a视频一区/精人妻无码一区二区三区/成在线人免费视频/17c一起草

每日經濟新聞
要聞

每經網首頁 > 要聞 > 正文

打造科技治霾創新生態鏈 成都“科技治霾”初見成效

每日經濟新聞 2018-06-12 22:01:52

成都圍繞大氣污染防治總體目標,從“源頭治理、監測管控、空域干預”三個方面,組織實施研發與引進12項技術產品,打造科技治霾創新生態鏈,培育節能環保產業生態圈。

 每經記者|吳林靜    每經編輯|官遠星    

今年1月至4月,成都市空氣質量優良天數為66天,重污染天數同比減少12天,PM10、PM2.5平均濃度同比下降5.9%、6.7%。這份環保成績單的背后是成都“科技治霾”的生動實踐。

近日,《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從成都市科技局獲悉,成都的“鐵腕治霾”工作,取得了階段性成效。成都圍繞大氣污染防治總體目標,從“源頭治理、監測管控、空域干預”三個方面,組織實施研發與引進12項技術產品,打造科技治霾創新生態鏈,培育節能環保產業生態圈。

此外,6月14日,成都還將召開“2018成都科技治霾國際峰會”,聚焦大氣污染防治問題,面向世界尋找“科技治霾”的新智慧。

源頭治理:

超細清水霧讓PM2.5下降15%

治霾,從源頭抓起。

作為軍民融合科技治霾項目,由中國空氣動力研究與發展中心組織開展前期研發的“多尺度噴淋除霾技術”,經外場試驗表明:在噴淋系統開啟后短時間內PM2.5濃度可以下降到35微克/立方米左右。這項科技成果成為成都市科技局重點推動轉化與產業化的項目之一。目前,“多尺度噴淋除霾技術”已確定與九洲集團、成都航天中興機械公司等2家單位合作,由政府引導,提供初期應用市場,中國空氣動力研究與發展中心出技術,委托2家企業聯合開發,力爭在6月底出樣機,10月前出批量產品。

去年12月, 一款名為“超細清水霧系統”的除霾裝置在成都啟用。這套裝置通過高壓作用,形成粒徑1~10微米的霧粒,即使行人進入水霧區,衣物也不會被打濕。測試表明:超細清水霧系統啟動后,在空氣污染的天氣中,噴淋水霧后,PM10下降39.1%,PM2.5下降15%。今年,這套系統將在成都形成應用推廣,計劃安裝55套。

汽車尾氣是影響空氣質量的重要因素。成都市科技局支持中自環保科技有限公司完成了汽(柴)油車尾氣凈化裝置研發。數據表明:柴油車加裝DPF尾氣凈化產品后,顆粒物減排率達到95%;汽油車加裝后氮氧化合物減排率85%,可以有效的降低大氣污染,該項技術獲得2017年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目前,這套裝置已經在重型柴油車、非道路移動機械顆粒捕集器(DPF)上安裝。

此外,在“源頭治理”的技術中,成都準備在醫院、學校投放了20余套“大型移動除霾凈化裝置”。

監測管控:

利用物聯網建網格化管理服務信息系統

科技治霾,還指向了“源頭監測管控”。

成都應用互聯網、大數據、物聯網監測等先進技術,構建了覆蓋全市的科技治霾網格化管理服務信息系統,對重點排放企業和建設工地實時監測。同時,在全市設置了標準子站和微站進行空氣質量網格化監控管理,以達到進行源頭監測管控目的。
與此同時,成都組織開展了NARS系統、空氣微站網格管理等先進技術的溯源和監測。目前,已完成NARS系統架構建設和三個子系統功能研發。空氣質量數值預報子系統已連續進行了128期空氣質量預報。

空域干預:

人工影響逆溫層讓AQI指數下降

如果污染形成了,成都也能有相應的技術來應對。

一架底部懸掛大液氮罐的直升機逐漸升空,從離地面100米的地方開始,白色的液氮從罐底部泄出。上升到400米高度后,直升機開始盤旋,繼續播撒液氮。

“液氮發揮冷卻劑的作用,可以在逆溫層中撕開一道口子,讓冷空氣和熱空氣進行對流,讓下層的污染物得到擴散。”項目專家介紹,冬季的成都盆地上方,最多能形成3層逆溫層,空氣無法對流。

這是“大氣邊界層直升機播撒制冷劑試驗”,實驗數據表明:播撒前后,對局部AQI指數(空氣污染指數)有一定影響,下降幅度可以達到12%。

空域干預,成都還引進了太以環境科技(上海)有限公司“大氣電離技術”,在錦江區、青白江區各選擇一個點位開展大氣電離試驗,組織開展“大氣電離技術”應用示范和環境監測工作。以及組織成都信息工程大學、中物院等高校科研單位專家開展了“新型人工增雨作業催化劑的研發及應用”“精準人工增雨技術手段和方法研究”等試驗項目研究。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科技治霾 創新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

每經經濟新聞官方APP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