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汽車報 2018-05-30 08:34:59
5月22日,國務院關稅稅則委員會發布公告稱:經國務院批準,自2018年7月1日起,將汽車整車稅率分別為25%的135個稅號和稅率為20%的4個稅號稅率下調至15%,降稅幅度分別為40%、25%;將汽車零部件稅率分別為8%、10%、15%、20%、25%的共79個稅號的稅率降至6%,平均降稅幅度46%。
降稅消息一發布,各家跨國車企應聲而動,紛紛宣布即將啟動官降。中規進口車的快速響應,讓消費者對降價充滿期待,那么占據進口車市兩成的平行進口車市,又有何動靜?
“是不是買平行進口車也將便宜了?”一位最近一直關注平行進口車的朋友,聽說關稅下降消息后,立馬發信息向記者咨詢是否可以等著買便宜車了。不少有意購買平行進口車的消費者都發出了同樣的疑問:這波關稅下調后,平行進口車的價格優勢是否會進一步顯現,更加“親民”?
是否降價由市場決定
“以在我國市場指導價約90萬元的進口車為例,該車進口到岸價24萬元,關稅稅率25%時,關稅稅額為6萬元。關稅稅額占廠家在我國市場指導價的7%。此次降稅后,關稅稅率由25%降為15%,這款進口車將征收關稅3.6萬元,相比降稅前減少2.4萬元。受降低關稅影響,汽車進口環節增值稅和消費稅也將相應降低。”國務院關稅稅則委員會辦公室有關負責人在答記者問中,形象地講述了此次關稅下調新政將帶來的客觀降價空間。
但與此同時,他的另一句話也頗有深意:“汽車價格是由多方面因素決定的,進口關稅只是其中的因素之一。從汽車售價看,廠家確定的市場指導價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汽車的最終售價,關稅與廠商市場指導價之間有一定聯系,降低關稅是降價的因素,但汽車是否降價以及降幅多少都是市場行為。”也就是說,降不降價、降價多少都是市場說了算。
“降稅不一定代表進口車就要降價。”北京一家經營平行進口汽車的銷售店負責人程經理坦誠地告訴記者,關鍵還得看市場動向,跨國車企所說的評估新政以及現行價格體系,其實也是在觀望市場動向,至于是否最終真正讓利到終端,得等新的定價策略完全落地。在平行進口車市場也是同樣的道理。雖不像中規車受跨國車企的影響那么直接,但貿易商和經銷商同樣在靜觀市場的最新動向。
商家和消費者同在觀望
“關稅下調,對于經銷商來說,短期內會存在陣痛,一方面體現在部分已經報稅的庫存車輛以什么價格來銷售,另一方面體現在已經采購但還沒有報關的車輛,是否等到7月1日后報關就可以享受新政優惠。”潤東汽車集團董事長助理兼平行進口事業部副總經理王昊然對記者說,基于以上原因,新政發布后,市場短期內會呈現短暫的震蕩和觀望期,此時銷售表現會存在滯后期。
“從3月和4月的報關量來看,我國平行進口車數據已呈同比下滑態勢。”中國汽車流通協會進口車委員會主任王存告訴《中國汽車報》記者,其實對于進口車關稅下調,不少車商從今年年初就有預測,1月末的達沃斯論壇上,時任中央財經領導小組辦公室主任劉鶴指出,中國將有序降低汽車進口關稅;3月全國兩會期間,商務部部長鐘山表示,將下調汽車、部分日用消費品等進口關稅;4月初的2018博鰲亞洲論壇上,也明確釋放出中國將大幅度放寬制造業市場準入的信號,這些信息的釋放,使得大批車商開始觀望新政動態。
與王存透露的信息相符,記者了解到,天津港近兩個月的平行進口汽車報關量確實同比有所下滑,新政發布后很多貿易商亦處于觀望狀態。中進汽貿(天津)進口汽車貿易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李利表示,針對平行進口車市場可能存在的變化,很多貿易商都提前做了安排部署,因此所受影響不會太大。
“這兩天我們店的成交量不多,我談的兩位客戶都表示,等到7月1日后看價格變化情況再確定購車事宜。”程經理告訴記者,新政的發布,帶來的不僅是車商的觀望,消費者也同樣處于持幣待購狀態,而且這部分消費者多集中在四五十萬元購車價格區間,對于過百萬元價格區間的消費者購買意向影響不是特別大。程經理舉例說,就在這兩天,一位購買林肯領航員的客戶在價格突漲5萬元的情況下仍然下了單。
價降量增是趨勢
“旨在通過降低進口關稅促進汽車產業加強競爭,引導汽車產業提質增效,希望通過降稅能促使汽車價格下降,讓消費者得到更多實惠。”國務院關稅稅則委員會辦公室有關負責人答記者問的內容,表明了此次下調關稅的主旨。對于此,業內人士也普遍看好7月1日后平行進口車市場的走向。
“預計7月1日之前這1個多月時間內,平行進口汽車貿易商會持觀望態度,報關量大幅下滑,終端有部分低價銷售,但量不會特別大;7月1日后,將形成新的價格體系,隨后兩三個月平行進口車報關量會出現恢復性增長。”王存告訴記者,預計恢復性增長將持續至今年年底,隨后慢慢恢復正常,實現供求平衡。
李利認為,汽車平行進口量一定會隨著進口車市場大盤一起增長,除了此次關稅下調,一直以來國家政策的支持,都是促進平行進口車市場良性增長的關鍵因素。汽車行業資深評論人士孫勇也指出,短期內平行進口車市場會進入速凍模式,但從長遠看,價降量增是必然趨勢。
“價格走向一方面看市場的消化能力,同時也受中規車市場價格的影響。”王昊然表示,就目前看,關稅下調帶來進口車零售價格下降是必然趨勢,而平行進口車由于其自主性和靈活性,影響會更為突出和復雜。與此同時,他認為,從長遠看,新政對平行進口車市場會有正面的激勵作用,未來不排除有更多的商家加入這一陣營,帶來市場充分競爭的同時,也將有助于總量的正向提升。
“不看廣告看療效。”程經理表示,降低關稅對平行進口汽車市場到底會產生怎樣的影響,還是要等到7月1日以后進一步觀察市場動向。
莫讓市場阻斷政策紅利
“汽車進口關稅下調,對平行進口車而言,最大的受益者是車商,至于最終能否真正讓消費者享受到實惠,還得看是否有市場力量的倒逼作用。”在筆者的本次采訪過程中,一位業內人士透露了這樣的信息,他指出,新政之下,消費者并不一定真能得到實惠。
為什么明明關稅下調了,成本下降了,消費者卻不一定能得到實惠呢?前述人士只是用了“市場行為”一個詞輕描淡寫地略過,而在與多位業內人士討論后,筆者卻聽出了另一層意味:商家的逐利性。這不由得讓筆者想起了,前段時間中美貿易摩擦嚴重時,有部分經銷商誤判中美貿易摩擦一定會“擦槍走火”,美規進口車要么關稅會上升,要么被設置門檻,為此特意囤積了一批車,靜候坐收漁翁得利。
雖然最終這部分商家的“如意算盤”落空了,但也確實從側面反映了部分商家經營思路的問題:不甘心踏踏實實做經營,只想著“踩”政策掙快錢。
如今,我國平行進口車市場發展勢頭良好,得益于國家出臺的多項政策,其主要目的在于減少壟斷,促進進口車市場的充分競爭。隨著各項支持政策的推出,未來或將有更多的參與者加入,競爭將變得更加激烈。與此同時,關稅下調之后,中規進口車市場將迎來新一波的降價放量潮,有可能給平行進口車市場帶來一定的沖擊。在這種態勢下,平行進口車市場從業者必須給自己提出更高的要求,車源、價格、服務三大要素成為新一輪洗牌格局下的“法寶”。
定位決定格局,目標決定效果。“踩”政策掙快錢者注定要被市場淘汰,未來之路如要長久,踏踏實實服務好消費者才是王道。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