暖暖视频在线观看日本/国产成人精品a视频一区/精人妻无码一区二区三区/成在线人免费视频/17c一起草

每日經濟新聞
今日報紙

每經網首頁 > 今日報紙 > 正文

基金經理跳槽公司關門轉讓 證券類小私募只賣50萬

每日經濟新聞 2018-05-29 23:45:22

 每經記者|楊建    每經編輯|謝欣    

經歷了草根起步、蓬勃發展、強化監管等階段后,私募基金目前似乎正進入行業洗牌階段。據中基協的數據顯示,有2萬家私募管理規模還在5億元“生死線”下。由于老牌大型私募優勢進一步凸顯,使得不少中小型私募生存壓力增大,一些小型私募的基金經理開始跳槽,不少私募公司也在醞釀關門轉讓。而由于私募公司轉讓增多,也導致市場轉讓價格出現走低的趨勢。

2萬家私募處于“生死線”下

近期,大型老牌私募的優勢更加明顯,如中信證券發行私募FOF產品,定位鎖定私募明星基金,因此受到市場青睞,募集規模高達近80億元。而小型私募生存空間正日益縮小,對此有私募人士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指出,近年來私募行業的分化加速,頭部效應愈發顯著。龍頭私募對資金的“虹吸效應”使得中小私募生存越來越難。大型私募規模迅速擴張,銀行、券商更愿意與之合作,小型私募則捉襟見肘,難以為繼。

私募行業有很多固有成本,從而形成行業的事實門檻,如資金的募集成本,再如私募的固定管理費收入和業績報酬收入有相當的比例得分配給銀行、券商、信托等渠道。從業內看,一家小規模私募公司,一年的基礎運營成本至少在200萬元以上。畢竟私募公司房租、水電費、人力成本等開支不小。

按照私募行業的“2+20”慣例(即2%管理費+20%業績提成)看,在弱勢行情時,20%的業績提成到手難度就很大。即使按照2%的管理費收入預估,管理規模沒有1億元,私募公司基本上就得倒貼。私募排排網研究中心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私募管理費大多按照1%~1.5%來計算,假設管理費按照1.5%來計算,除去支付給通道和渠道各方的費用,實際到手的大概就是1%。因此,從1%管理費收入角度測算,一家5億元管理規模的私募,一年可獲得的確定性現金流入為500萬元,一般情況下也就是勉強覆蓋成本。所以私募行業內普遍將5億元管理規模看作是私募“生死線”。據中基協最新數據顯示,截至2018年4月底,管理規模在5億元以上的私募為3019家,因此在已登記的23559家私募管理人中,有20540家私募的管理規模在“生死線”下。

小型私募公司轉讓價走低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近期一些小型私募正在醞釀關門或者轉讓,如深圳一位資深私募人士就告訴記者,“年初至今,和公司同一棟樓辦公的至少有4家小型私募正在醞釀關門轉讓。”

在私募圈內,《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了解到的情況顯示,一些私募基金轉讓的廣告也逐漸多了起來。同時,好幾位私募基金經理在年初就有了跳槽的準備。

近期,北京一家小型私募基金的基金經理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他在今年4月份就離職了,目前到某券商北京營業部做了總經理。“目前像我們這樣只有個位數員工的小私募想要活下去太不容易了,而且會越來越不容易。私募靠個人能力生存的時代已經過去了,以后就是拼團隊,拼規模,拼品牌效應,搭草臺班子不行了。”他這樣表示。

而廣東一中型私募的基金經理也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6月1日他的離職申請就到期,將去某券商廣東分公司擔任總經理。不過,目前廣東這家私募的去年業績還不錯,對此該私募基金經理對記者解釋道,“中小私募投研能力很難在短期內有較大提升,此外運營成本不斷上升。而管理規模短期內也不會提升,很多反而在下降。”

另據某私募中介透露,隨著私募公司的轉讓增多,轉讓價格也出現走低的現象。目前市場上,股權私募公司的轉讓價格比證券類私募公司要高些,注冊地在一線城市的證券私募公司的轉讓價格為50萬元左右,而股權類私募公司轉讓價就稍微貴些,主要是現在股權私募備案登記特別難,協會要求提供資產證明。買公司牌照也不容易,股權還不能一次性變更。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

每經經濟新聞官方APP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