暖暖视频在线观看日本/国产成人精品a视频一区/精人妻无码一区二区三区/成在线人免费视频/17c一起草

每日經濟新聞
首頁公司

每經網首頁 > 首頁公司 > 正文

強者不獨行 通威股份再獲龍頭企業大單

2018-05-29 22:16:51

每經記者 吳凡

繼與光伏行業巨頭隆基股份簽訂合作協議后不久,通威股份再次傳來利好消息,5月27日晚間,通威股份公告稱,公司與單晶龍頭中環股份就多晶硅、硅片、太陽能電池等方面的銷售與采購擬簽訂相關框架合作協議。

在5月28日簽約儀式現場,十一屆全國政協常委、全國人大代表、通威集團董事局主席劉漢元在致辭中表示,此次合作意味著,雙方在戰略聯合、專業分工、優勢互補、合作共贏等方面達成了高度共識。

十一屆全國政協常委、全國人大代表、通威集團董事局主席劉漢元致辭

事實上,連續獲得采購大單,一方面說明了通威股份的光伏新能源產品在不斷獲得外界的認可,另一方面也反映出下游對于多晶硅、太陽能電池等產品旺盛的需求。

為此,《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了解到,目前通威股份正在樂山、成都、合肥以及包頭四地分別建設新能源基地,僅以多晶硅為例,樂山、包頭一期各 2.5 萬噸/年多晶硅項目于 2018 年內建成投產后,通威股份多晶硅產能將達到 7 萬噸/年,在規模效應下,其產品成本也將得到大幅下降。

連續大單簽約

5月28日上午,上海新國際博覽中心W5展區內的通威展臺被人群圍的"密密麻麻",在這里,兩家光伏行業的"大拿"在外界的見證下簽署了未來有關多晶硅、硅片、太陽能電池等方面進行銷售與采購的"合作框架協議"。

通威股份董事、通威太陽能董事長謝毅與中環股份常務副總經理張長旭簽訂戰略合作協議

具體而言,在銷售端,2018年至2021年,中環股份將向通威股份采購多晶硅和太陽能電池。其中多晶硅采購量約7萬噸(其中2018年不低于1400噸,2019年至2021年每年約2萬噸至2.5萬噸);太陽能電池采購量約1800MW(其中2018年不低于300MW,2019年至2021年約為500MW/年)。

而在采購端,2018年至2021年,通威股份則將向中環股份采購硅片約24.1億片(其中2018年約2.5億片,2019年至2021年每年約7.2億片)。

記者了解到,中環股份是集科研、生產、經營、創投于一體的國有控股高新技術企業,其目前是中國單晶棒、單晶硅片、半導體產業方面的龍頭企業,通威股份表示,此次合作,一方面能夠發揮中環股份在硅片、組件、系統集成及電站開發運營等環節的競爭優勢;另一方面,也能充分發揮通威股份在多晶硅、太陽能電池及"漁光一體"商業模式等方面的競爭優勢。

由于此次采購合同是鎖量不鎖價,價格隨行就市,合同總金額以最終成交為準,不過,依據通威股份2017年銷售的多晶硅價格和利潤率測算,此次合同約定的多晶硅銷售在2018年至2021年共預計產生約23.08億元的凈利潤收益。

還需要注意的是,在此次宣布簽下重磅交易的前一周,通威股份還公告稱,其下屬的三個子公司與另一光伏巨頭隆基股份旗下的四個公司,就多晶硅產品的銷售與采購擬簽訂合作協議,合同類型為2.5年期,內容為通威股份銷售多晶硅合計約55000噸,據了解,按照通威股份2017年銷售多晶硅價格和利潤率測算,預計此次合同約定的多晶硅銷售,從2018年至2020年預計產生凈利潤約18.18億元。

四大新能源基地推動"規模效應"

對于通威股份連續簽下重磅訂單的事項,西南證券5月28日發布研報表示,一方面,通威股份與隆基、中環的合作證明了公司優異的多晶硅料品質得到了下游單晶大客戶的認可;另一方面,公司擴產后的產能將得到下游需求的充分保障。

記者了解到,在多晶硅板塊,根據中國有色金屬工業協會硅業分會統計以及海關數據顯示,2017 年全球多晶硅產量 43.9 萬噸,同比增長 13.7%。國內產量 24 萬噸,同比增長 23.1%,進口量 15.89 萬噸,同比增長 12.7%,換句話說,國內對多晶硅特別是高品質多晶硅的需求缺口仍然較大。

面對當前國產多晶硅供不應求的局面,通威股份在去年先后啟動建設樂山、包頭兩個5 萬噸多晶硅及配套新能源項目。通威股份在2017年年報中透露,樂山、包頭一期各 2.5 萬噸/年多晶硅項目將于 2018 年內建成投產,算上通威股份目前年產 2 萬噸的多晶硅產能,屆時公司多晶硅產能將達到 7 萬噸/年。

此外,在太陽能電池領域,目前通威股份旗下通威太陽能(合肥)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合肥太陽能")已分別在合肥、成都形成 2.4GW 多晶電池及 3GW 單晶電池的產能規模,去年十一月,合肥太陽能又先后在合肥、成都啟動各 10GW 高效晶硅電池項目,進一步鞏固并擴大公司在太陽能電池環節領先的競爭優勢。

更為重要的是,隨著規模效應的不斷顯現,通威股份的生產成本正在逐漸降低,記者注意到,在多晶硅板塊上,隨著公司在樂山、包頭項目的打造,多晶硅現金成本將降至 3 萬元/噸以下、生產成本將降至 4 萬元/噸以下;而在太陽能電池板塊,隨著項目的拓展,公司的多晶電池生產成本已降至 1.1 元/W 以下,單晶電池生產成本亦降至接近 1.1 元/W,其中單多晶電池加工成本均已降至 0.3 元/W 以下。

對于通威股份的下一步布局,劉漢元在此次簽約儀式上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通威將根據市場節奏和發展需要,適度擴大規模,強化優勢環節,并在發展中聯合行業同仁,優勢互補,協同發展,共同促進行業健康良性發展。

"技術推動行業發展,中國光伏產業正是因為技術的不斷迭代,產業規模的不斷擴大,才形成了十年的良性發展,從一路追趕到領跑再到超越的全球領先地位,目前國內研究院所和研發團隊已取得足夠的成效,具備適當規模甚至大規模生產的條件",劉漢元講到,"隨著戰略合作的建立,未來通威將把這些最新研發成果和新技術集中應用在產業化、規模化轉換過程中,進一步提高產品轉換效率,降低系統成本,推動平價上網的實現。"

(本文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信息披露內容以公司公告為準。)

責編 張益銘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通威股份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

每經經濟新聞官方APP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