證監會發布 2018-05-29 19:54:07
證監會副主席閻慶民在中國上市公司協會2018年年會上表示,資本市場面臨新挑戰,上市公司的問題亟待解決。一是道德風險突出。二是信息披露有效性不夠。三是公司治理的科學性不夠。我們要以強烈的危機感、緊迫感和高度的責任感、使命感,系統性、針對性地采取措施,落實“四個提高”,共同推動上市公司質量提升。一是提高信息披露質量。二是提高公司治理有效性。三是提高上市公司服務實體經濟能力。四是提高上市公司協會服務水平。
尊敬的王會長、小雪主席,各位理事代表,各位同事:
大家上午好!很高興參加中國上市公司協會2018年年會。過去一年,在各會員理事的大力支持下,協會在上市公司服務、自律規范等方面做出了很多工作,取得了積極成效。在此,我謹代表中國證監會對協會取得的成績表示祝賀,對各位會員理事的支持表示感謝!
借此機會,我想就提高上市公司質量的有關問題與大家交流幾點意見:
一、資本市場進入新時代,新發展理念有效踐行
我國資本市場經過28年的快速發展,已經具備了相當的規模體量,擁有全球第二大股票市場、第三大債券市場、第二大私募市場和位居全球前列的商品期貨市場,基本形成了符合中國特色的多層次資本市場體系和法規制度體系。新的時代,資本市場堅持以“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五大新發展理念為指導,牢牢把握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歷史機遇,積極服務國家戰略,改革發展穩定各項工作邁出堅實步伐。上市公司作為資本市場的基石,數量穩步增長,業績持續改善,呈現良好發展態勢。截至2017年底,上市公司家數增加到3485家,排名世界第四位;總市值約57萬億元,位于世界第二位。2017年上市公司實現營業總收入39.25萬億元,同比增長18.8%,實現凈利潤3.36萬億元,同比增長19.1%。實體經濟業績整體向好,其中非金融上市公司實現營業總收入32.91萬億元,同比增長21.07%;實現凈利潤1.7萬億元,同比增長33.87%。上市公司在推動經濟、環境和社會發展方面發揮排頭兵作用,呈現出三個特點。
一是轉型升級步伐加快。截至2017年,戰略新興行業上市公司超過1224家,占全部上市公司的35.12%,實現凈利潤3946.2億元,同比增長21.8%;發生并購重組交易975筆,涉及金額5522.41億元,傳統行業加快轉型升級。上市公司更加重視創新研發,2017年共發生研發費用5747.39億元,同比增長21.54%。
二是綠色發展理念凸顯。截至2017年底,節能環保和新能源行業上市公司共有209家;生態保護和環境治理行業上市公司營業收入同比大幅增長38.59%,研發費用大幅增長32.14%。同時,證監會積極支持上市公司踐行綠色發展,不斷完善上市公司環境信息披露制度。截至2017年底,共770余家上市公司披露了環境保護相關信息。
三是參與精準扶貧意識增強。截至2018年一季度,已有12家貧困縣企業通過“綠色通道”發行上市,募集資金共計69億元,66家企業已經啟動上市工作。部分上市公司發揮自身優勢,積極開展產業扶貧、就業扶貧和教育扶貧。2017年共有854家上市公司披露了扶貧工作的情況,開展產業扶貧項目超過4300個,投入208億元,直接幫助54萬建檔立卡貧困人口脫貧。
二、資本市場面臨新挑戰,上市公司的問題亟待解決
在看到成績的同時,我們也清醒認識到,我國資本市場交易者不成熟、交易制度不完備、市場體系不完善、監管制度不適應等問題仍長期存在,制約上市公司可持續發展的“一個突出、兩個不夠”問題不容忽視。
一是道德風險突出。有的上市公司缺乏誠信合規意識,控股股東及實際控制人干擾公司經營,損害公司利益,甚至出現侵吞公司財產等問題。主要表現在五個方面:
第一,財務會計的合規性。不說假話、不做假賬、真實披露是上市公司最基本的法律義務。但是,有的公司為了上市、再融資或者保殼,虛構業務,虛增資產、收入和利潤,變造甚至偽造產權證書和重要經營證照,惡意欺詐投資者。一些中介機構也沆瀣一氣,喪失了最基本的職業操守。
第二,交易行為的規范性。有的上市公司控股股東和實際控制人與不法投資機構內外勾結,以市值管理為名或假借發布利好消息、利用信息優勢連續買賣,操縱證券交易價格,非法牟利。
第三,并購重組的真實性。有的上市公司“講故事”、“蹭概念”,進行忽悠式、跟風式、盲目跨界重組,不履行承諾,嚴重危害上市公司的可持續發展,損害股東特別是中小股東的合法權益。
第四,環保治理的透明性。如近來備受關注的三維集團、輝豐股份,非法處置危廢、偷排有毒有害工業廢水,給當地居民和生態環境造成難以彌補的損害和威脅,影響極其惡劣。同時,還存在涉嫌未依法依規履行信息披露義務等問題,證監會已正式立案調查。
第五,分紅意愿的主動性。有的上市公司在具備分紅條件的情況下,連續多年未進行現金分紅,回報股東意識極為淡薄。個別公司非但忽視現金分紅,甚至制造高送轉等噱頭炒概念、博眼球,助長市場投機氣氛,罔顧中小投資者利益。
二是信息披露有效性不夠。目前部分上市公司長期習慣于僅滿足強制性披露,對信息披露有效性重視不足,難以滿足投資者特別是中小投資者的信息需求,制約了上市公司質量的提高。主要表現在:
第一,信息披露可讀性不強。多數上市公司側重于按財務信息編報規則編排信息,一些上市公司存在模板化、同質化披露的問題。新業態、新產業不斷涌現后,一些上市公司沒有及時反映新的盈利模式、競爭環境和風險特征。
第二,社會責任等自愿性信息披露不足。證監會鼓勵上市公司主動披露積極履行精準扶貧、環境保護等社會責任的內容,但仍有部分上市公司沒有意識到社會責任信息對投資者決策的重要性,只做底線披露,信息披露不主動。
第三,風險揭示不充分。有的上市公司只披露一些與自身無直接關聯的風險,拼湊數量;有的上市公司將風險與優勢混合披露,傳遞“風險雖有但已化解”的信號,沒有深入和持續地解釋真正影響投資者決策的關鍵風險。
三是公司治理的科學性不夠。上市公司更多的是將公司治理機制視為合規要求,并未充分認識治理對于公司長期價值的提升和各方利益主體保護所起的作用,影響了公司長期可持續發展。主要表現在:
第一,中小投資者權益保護有待強化。目前公司治理針對中小投資者權益保護的專門安排仍存在不足,甚至出現上市公司控制權爭奪中損害中小股東合法權益、原控股股東通過非法設置章程條款限制股東權利等新問題。
第二,機構投資者參與度有待強化。整體來看,機構投資者參與公司治理的程度、系統性等與國際水平有一定差距。有的機構參與公司治理,無視企業長期利益,對資本市場發展產生不利影響。
第三,內部控制機制有待強化。很多上市公司監事來自控股股東,獨立性有限。部分公司監事會監督機制不到位,履職不充分。監事履職能力有待進一步提升。
第四,上市公司“黨建入章”示范作用有待強化。“黨建入章”是把黨的領導融入公司治理、建設中國特色現代企業制度的重要舉措。從目前了解情況看,有的兩地及多地上市的國有企業,還需要針對“黨建入章”進一步加強溝通解釋工作,爭取更多認同和支持。
三、資本市場要有新作為,服務實體經濟能力要提高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對資本市場可持續發展發表了系列重要講話,在黨的十九大、全國金融工作會議以及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上均明確提出要更加注重上市公司質量等重要論斷。我們要以強烈的危機感、緊迫感和高度的責任感、使命感,系統性、針對性地采取措施,落實“四個提高”,共同推動上市公司質量提升。
一是提高信息披露質量。上市公司在依法合規做好強制性信息披露的基礎上,應以投資者需求為導向,加強針對性和有效性。要壓實控股股東和實際控制人的披露責任。隨著資本市場雙向開放,上市公司還應當有ESG信息披露的自覺意識,積極履行社會責任、環保責任,推動長期可持續發展。
二是提高公司治理有效性。上市公司應從自身利益出發充分認識公司治理的重要性,自覺、自愿、自發去提高公司治理效率,不斷完善治理體系。應當按照法律法規的要求,高度重視黨組織的建設和作用的發揮。
三是提高上市公司服務實體經濟能力。制造業上市公司作為實體經濟的主體,應當堅持創新發展戰略,加快行業結構調整和產業轉型升級。金融行業上市公司應當聚焦重點產業,不斷增強合規風控能力,全面提升服務實體經濟能力。證券期貨行業上市公司應當嚴格按照法律法規的要求,把好入門關,充分發揮在投資者教育和風險防控方面的特殊作用。
四是提高上市公司協會服務水平。中國上市公司協會作為上市公司的全國性自律組織,有責任、更應有擔當引導好、服務好上市公司,為上市公司發展搭建廣闊舞臺。要認真貫徹落實劉士余主席關于“協會的根本使命是會員自律,提升上市公司質量”的重要批示,繼續深耕董事長、總經理培訓、違法違規上市公司規范督導培訓等,積極開展上市公司審計委員會培訓;加強公司治理自律規范體系建設,引導上市公司完善公司治理;推動上市公司ESG可持續發展相關工作,充分發揮建設美麗中國實現生態文明先鋒隊作用;加強信息系統建設,聯合交易所加快董監高檔案建設,增強科技自律能力;不斷提升上市公司的誠信合規意識,做好事前防范教育,促進資本市場穩定健康發展。
各位理事、各位代表!
今年是改革開放40周年,是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的開局之年。新時代要有新作為,上市公司作為國民經濟的中堅力量,在打好三大攻堅戰,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關鍵時期,應當充分發揮先鋒隊作用,抓重點、補短板、強弱項,將自己打磨成高質量的珍珠,為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努力!
最后,希望中國上市公司協會在未來的發展中能不斷發揮自身優勢,完善上市公司自律管理,提高為會員服務的水平,為我國上市公司質量的提高和資本市場的穩定健康發展做出新的貢獻!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