暖暖视频在线观看日本/国产成人精品a视频一区/精人妻无码一区二区三区/成在线人免费视频/17c一起草

每日經濟新聞
聚焦

每經網首頁 > 聚焦 > 正文

23家整車上市公司凈利潤同比降8% 轉型陣痛不可少

中國汽車報 2018-05-21 08:53:04

家整車上市公司凈利潤同比降。2017。

_____2018-03-18___53646thumb_headthumb_head.thumb_head

隨著 22 家 A 股整車企業及凱馬 B 這家 B 股整車企業 2017 年財務數據的出爐,23 家整車企業去年的"成績單"集體揭榜。根據 wind 統計數據,A、B 股市場的整車類上市公司 2017 年累計實現營業總收入 1.57 萬億元,同比增幅 11%;累計實現歸屬母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簡稱"凈利潤")為 663 億元,同比下降 8%。

從各企業營收規模和凈利潤來看,上汽集團以 8706 億元和 344 億元仍高居榜首。而從成長性來看,中國重汽以 76%的營收增長率奪魁。凈利潤方面,凱馬 B、金龍汽車、金杯汽車、一汽轎車、中國重汽等整車企業的凈利潤同比增長率均實現了倍增。

另一方面,包括一汽夏利等老牌"疲弱公司"和長城汽車等老牌龍頭企業在內的不少車企,營收規模和凈利潤規模都出現了較大幅度的下滑,尤其從凈利潤同比增速指標來看,2017 年有 13 家整車企業的凈利潤出現了負增長,占比高達 57%。

整車板塊整體營收的上漲,卻未能帶來凈利潤的穩步提升。這表明,整車板塊內各車企之間的盈利情況處于持續分化趨勢之中。過去十幾年中,中國汽車市場一直保持高速增長狀態,超出業內人士的預期,而今增速已降至個位數。

隨著乘用車市場小排量車型今年不再享有購置稅優惠政策,以及因去年政策利好透支消費需求,商用車市場可能在下半年出現下滑,整個汽車市場增長余量越來越小,重新瓜分市場份額的新一輪競爭將會展開,車企之間優勝劣汰、兩極分化愈演愈烈。此時,上市公司整車板塊 2017 年"表象好、內有傷"的業績好比一陣陣痛,令人頓感疼痛,但長遠看,這何嘗不是好事?

龍頭初顯拖累效應 轉型陣痛必不可少

整車類上市公司中,財務數據明顯下滑的企業數量不少。其中,2017 年營業收入下降的公司包括亞星客車、海馬汽車、一汽夏利、金龍汽車、中通客車、宇通客車和江淮汽車 7 家車企,占統計總數的三成。其中,亞星客車、海馬汽車和一汽夏利的營收同比降幅均接近 30%。

凈利潤方面,一汽夏利、海馬汽車和安凱客車嚴重虧損,虧損額分別達到 16.41 億元、9.94 億元和 2.3 億元。此外,福田汽車、中通客車等企業凈利潤降幅在 10%~100%之間。

值得注意的是,江淮汽車、長城汽車、長安汽車等老牌龍頭整車企業的凈利潤降幅也分別達到 62%、52%和 30%,大幅拖累了整車板塊去年的凈利潤規模和同比增速。

一汽夏利成為整車企業中的"虧損王",該公司在今年 3 月底便早早披露了年報,2017 年實現營業收入 14.51 億元,同比下降 28.34%;凈利潤虧損 16.41 億元,同比由盈轉虧。年報信息顯示,一汽夏利業績下滑的主要原因是產品升級和結構調整尚未完成,近年來產銷規模的持續低迷導致營銷網絡和品牌弱化,新推出的駿派 D60 改型和駿派 A70 等產品銷售情況低于預期,產銷出現一定程度的下降。不過,一汽夏利對未來的產品調整仍然充滿信心。今年 3 月 11 日,一汽夏利全新設計、配裝智能網聯系統的駿派 A50 三廂轎車已投放市場,駿派 CX65 跨界車以及 A-SUV 產品也將在年內投放,屆時產品線將得到較大豐富,預計產銷規模也將得到提升。

值得注意的是,不僅是一汽夏利等老牌"疲弱生"拖累了整車企業去年業績的整體表現,部分此前平穩發展的老牌龍頭公司也在去年出現了罕見的盈利滑坡,長城汽車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

2017 年,長城汽車整車產品累計銷售 106.1 萬輛,同比下降 0.8%。其中,SUV 累計銷售 92.4 萬輛,同比下降 1.0%;皮卡累計銷售 12.5 萬輛,同比增長 20.4%;轎車累計銷售 1.2 萬輛,同比下降 62.3%。有業內人士分析認為,經過多年業績釋放之后,長城汽車正在迎來短期業績的承壓期,以及轉型升級的陣痛期。

實際上,長城汽車產品結構的優化早已起步,這被公司視為未來改善盈利能力的墊腳石。2017 年,長城汽車推出全新品牌 WEY 系列,定位豪華 SUV,上市后銷量表現亮眼。其中,VV7、VV5 分別于 2017 年 6 月、9 月上市,上市后銷量爬坡迅速,2017 年全年分別銷售 5.3 萬輛、3.4 萬輛。哈弗品牌方面,2017 年公司推出全新哈弗 H6,有助于哈弗品牌結構改善及盈利水平恢復。尤其被投資者看好的方向依然是新能源汽車的布局,長城汽車去年同步開展 EV、HEV、PHEV 等車型開發及 FCV 規劃,首款純電動轎車 C30EV 已于 2017 年 5 月上市,2018 北京車展上首款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 P8 已經亮相。去年以來,長城汽車入股河北御捷、投資澳洲鋰礦公司,以及今年 2 月與寶馬股份公司簽署合作意向書,通過成立合資公司開展新能源汽車及技術方面的合作,這都被行業內投資人士冠以樂觀預期。

此外,一汽轎車凈利潤由虧損轉盈利,但整體基本面沒有徹底改觀,其 2016 年虧損 9 億元,2017 年凈利潤也只有 2.8 億元左右。今年一季度,一汽轎車凈利潤再度同比下滑,5222 萬元的凈利潤水平同比降幅高達 68%。一汽轎車在報告中指出,凈利潤下降系受市場競爭加劇、原材料價格波動和自主產品結構調整的影響,同時公司加大了產品的宣傳力度,銷售費用有所增加。目前,一汽轎車已經開始著手打造新品。2018 年 3 月,公司明確指出,將全力打造爆款產品,今年計劃上市一款全新 SUV 車型。

商用市場表現搶眼 重卡行業成績突出

在汽車行業整體運行平穩的大背景下,并非所有企業都表現疲弱。整車類上市公司中,中國重汽、廣汽集團、小康股份、一汽轎車和金杯汽車 5 家公司去年的營業總收入同比增幅均超過 20%。其中,中國重汽營收同比增長率超過 76%,成為唯一一家增幅超過 50%的整車公司;同時,公司凈利潤接近 9 億元,增幅超過 114%,成為整車企業成績單中最為亮眼的佼佼者之一。

中國重汽業績的增速顯眼,與重卡銷量在去年實現大幅回升有關。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統計數據顯示,2017 年我國重卡銷量達到 111.7 萬輛,同比增長 52.38%,創歷史新高。中國重汽作為行業龍頭企業之一,受益于行業的高景氣度,2017 年產銷量與市場占有率也迎來同步提升。其中,中國重汽整車銷量 13.47 萬輛,同比增長 68%;市場份額增至 12.12%,較上年提升 1.17 個百分點。

2018 年 1~4 月,我國重卡市場銷量累計約 44.43 萬輛,比去年同期增長了 14%。3、4 月作為重卡傳統銷售旺季,一直是全年銷售的高峰階段,預計 5、6 月將是拐點。今年初,重卡行業各大車企紛紛下調 2018 年市場預期,卻又不斷提高自身銷量預期,市場競爭激烈程度可想而知。

同時,庫存增加將對商用車類企業的毛利帶來影響,大部分車企都會在一定時期內處于消化庫存的壓力之下。數據顯示,商用車庫存已經從 2017 年 10 月的 20 萬輛迅速上升至目前的 35 萬輛左右,庫存增長和原材料價格上漲將影響商用車企業的毛利。以中國重汽為例,年報顯示,去年公司毛利率為 10.02%,同比下降 0.54%,其中四季度毛利已經開始出現下降;銷售凈利率為 3.14%,同比提升 0.59 個百分點,凈利率提升主要與期間費用率同比下降 1.73 個百分點有關。

客車行業屬于弱周期行業,但在一定程度上受國家政策的影響。去年,受新能源國家補貼政策影響,大中型客車需求出現明顯下滑,銷量同比下降 13.9%。因此,營業收入位于客車行業前列的宇通客車、金龍汽車、中通客車均出現較大幅度的下滑,營收分別下降 7.33%、18.75%、15.18%。其中降幅最大的金龍汽車全年銷售大型客車 15717 輛,同比下降 31.21%;中型客車 9917 輛,同比下降 30.08%;輕型客車銷售 32768 輛,同比下降 9.87%。長遠來看,隨著新能源客車逐漸向中小城市滲透,新能源汽車產品需求將進一步釋放,新能源客車市場將進一步擴大,為企業產品結構調整、銷量提升帶來轉機。出口方面,全球越來越多的國家和地區開始推廣新能源客車,中國客車企業在出口市場也將獲得提升的機會。

首季承壓趨勢延續 盈利能力持續分化

雖然多數車企都對今年的汽車新品和結構調整做出規劃,但由于滯后效應明顯,2018 年首季度,整車企業的業績表現仍然承壓。

具體來看,一季度,部分車企的盈利趨弱,且有可能持續。根據 wind 統計,整車板塊中,乘用車、商用客車、商用貨車行業凈利潤在 2018 年第一季度同比增速分別為 -0.8%、-68.6%、-120.9%。其中,乘用車板塊業績同比微跌,這與行業增速放緩、內部競爭加劇有關;商用客車板塊業績承壓,主要受新能源客車補貼退坡影響;商用貨車板塊內部業績分化較為明顯,福田汽車、江鈴汽車業績同比大幅下降拖累板塊業績增速。

記者梳理發現,對整車板塊利潤造成拖累的車企名單已經在悄然改變。其中,乘用車板塊 2017 年凈利潤同比下降主要與長城汽車、長安汽車等企業業績同比下降有關,而 2018 年一季度凈利潤同比下降,則主要是由于長安汽車、比亞迪業績明顯下滑所致。

以比亞迪為例,公司在 2018 年首季度實現凈利潤僅僅 1 億元,同比大幅下降 83%,公司凈利潤負增長的主要原因是鋰電池成本增加、新能源補貼退坡過渡期導致新能源車型毛利大幅降低,同時傳統燃油車盈利水平未有明顯改觀。比亞迪的營收結構持續發生變化,去年底新能源汽車業務收入占集團收入比例提升至 36.88%,而傳統燃油車銷量同比下滑 24.62%,傳統燃油車收入占比也進一步下降,到目前這種趨勢仍然持續,盡管一季度宋 Max 持續熱銷,但激烈的行業競爭仍較大程度影響了比亞迪傳統燃油車業務的盈利水平。

整體來看,今年首季度,乘用車板塊業績分化明顯,業績增量貢獻較大的是上汽集團、廣汽集團,2017 年兩者凈利潤同比增速分別為 7.5%、71.5%,2018 年一季度兩者凈利潤同比增速分別為 17.5%、1.34%。長城汽車凈利潤同比增速在 2018 年一季度轉正,為 6.5%。

值得關注的是,上汽集團凈利潤同比增幅較大與子公司華域汽車完成收購上海小糸車燈 50%股權有一定關系。廣汽集團一季度營收 191.97 億元,同比增長 13.69%,一方面是企業自主品牌銷量持續增長及集團產業鏈上下游汽車零部件、商貿服務、金融業務發展帶來總收入增長;另一方面是市場推廣、生產成本相關費用隨之增加。最新數據顯示,截至 4 月,廣汽集團今年累計銷售整車 67.27 萬輛,同比增長 7.3%。

品質研發資本之斗 戰略合作體系之爭

由高速度發展向高質量發展轉變的攻堅期已經到來,當前汽車企業的銷量增幅、營收增長不能完全代表企業的綜合實力,去年上市整車企業凈利潤的下滑已經證實了這一點。做高質量企業,不僅要品牌高端化、產品高端化,更需要服務高端化、合作高端化,而這些仍需以基礎制造技術升級為基礎、以智能網聯和自動化技術為羽翼。

2017 年是研發投入的資本之斗。上汽集團 2017 年研發支出達到 110.62 億元,同比增長 17.57%。2017 年,上汽集團 15 萬元以上車型銷量占比從 30%提升至 34%,產銷結構進一步優化,除了市場需求的變化之外,這主要得益于上汽集團持續提升的創新能力和研發投入,全球聯動的自主研發體系正是上汽集團多年來研發儲備的成果。對于未來,上汽集團將夯實電動化基礎,第二代電驅變速器和電池管理系統、電軸、逆變器等"三電"系統關鍵部件以及全新電動車 E 架構的自主開發工作持續推進,并啟動了 300 型大功率燃料電池電堆項目產品研發。

與此同時,上汽集團聚焦"最后一公里"自主泊車項目,與 Mobileye 等高科技企業合作研究基于視覺的自動駕駛解決方案,加快推進智能駕駛控制中央決策系統 iECU 軟硬件集成開發,并啟動開發線控轉向系統、電控制動系統等底盤執行機構,全面提升在智能駕駛領域的核心技術能力。

去年,廣汽集團 150 億元非公開發行 A 股股票項目,成為中國汽車行業金額最大的融資,目的就是滿足集團新能源與前瞻技術研究,以及自主品牌車型等項目的投資需求。相對而言,長安汽車 36.31 億元的研發投入并不示弱,推動了 400 余個科研項目的順利開展,而投資 33 億元的長安汽車全球研發中心也已開工建設,建成后將成為長安汽車全球研發體系總樞紐。

2017 年也是企業上下游戰略合作的體系之斗。在上游采購環節,江淮汽車堅持開發和培育"規模與效益、質量與成本協調平衡,持續協同發展"的高水平零部件供應商與主要供應商形成戰略合作伙伴關系,當前江淮乘用車發動機自配率達 100%,商用車發動機自配率進一步提升。

在汽車銷售與服務市場,移動出行服務、汽車金融服務等成為企業創新關鍵領域。上汽集團正在加快出行生態建設,圍繞"人的智慧出行、車的便捷服務、物的高效流動"等用戶需求,拓展出行服務生態。當前,上汽安吉物流人工智能實驗室正式成立,"車好運"等智慧物流服務平臺發展迅速。

2018 年已進入二季度,上市公司整車板塊的這 23 家企業能否真正翻身?市場正在等待。

責編 楊翼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同比 整車 企業 凈利潤 汽車 公司 銷量 下降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

每經經濟新聞官方APP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