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18-05-21 07:53:00
【人民日報海外版:中美經貿平穩運行是雙贏】
中美雙方將在能源、農產品、醫療、高科技產品、金融等領域加強貿易合作。分析人士認為,這既可以推動中國經濟轉向高質量發展,滿足中國人民不斷增長的消費需求,也有利于美方削減貿易赤字,是雙贏的選擇。同時,還將有利于全球經濟貿易的穩定繁榮。
【俠客島:中美達成共識,守住中方不可退讓的3大底線】
商務部研究員梅新育稱,中美達成共識,守住了中方不可退讓的三大底線。1、以中國擴大進口的積極主張緩解貿易不平衡,而不是中國減少出口的消極主張;2、沒有設定美方當初提出的“中國削減兩千億美元貿易順差”指令性計劃指標;3、維護了中國追求產業升級、自我發展的權利。(海外網-俠客島)
【海南明確賽馬、競猜型體彩等產業招商責任單位 細則待定】
從海南自貿區(港)百日大招商發布會的會議資料中了解到,海南省已布局124項涉及重點產業項目的點對點招商任務。值得注意的是,“發展賽馬運動”的招商責任單位為海南省文體廳,“發展賽馬”的參考招商對象為“規劃建設賽馬場地及競技、旅游、商業的配套設施”,但招商對象待定。(中國之聲)
【證券時報:下好人才這盤棋還需落實“房住不炒”】
近期,在南京、成都、西安、海南等多地都掀起“搶人大戰”。與之相伴隨的,是當地房地產的又一輪火爆。“海河英才”計劃一發布,天津多個售樓處都擠滿了購房者,場面火爆。目前許多地方房地產潛在邏輯便是:得“人才”者得天下,引進人才卻變相推升了地產泡沫。
【 IPO堰塞湖“見底” ,排隊周期縮至10個月 】
IPO“堰塞湖”已從最高峰時的約900家降至不到300家,逐漸“見底”。在近期上會的擬IPO公司中,不少是2017年7月之后才申報的,從首次提交材料到上會審核僅有10個月的時間。有資深投行人士表示:“2016年以來,企業IPO周期在逐步縮短。現在,排隊只有不到300家了,估計一兩個月內會降到100至200家。”在他看來,“未來A股的IPO審核周期會跟國際接軌,即平均時間在3到6個月。”(上海證券報)
【減產情況明朗前,蘋果期貨價格仍將偏強】
隨著蘋果期貨價格大幅上漲,減產預期基本兌現。目前蘋果期貨主力合約收報9149元/噸,折合4.57元/斤。從盤面上看雖然處于高位,但“寒潮”影響之下,該價格具有現貨基本面支撐,預計期價在減產情況明朗之前仍保持偏強運行。(中國證券報)
【煤價淡季大漲將遭調控,四大發電集團嚴禁采購高價市場煤】
近期,煤價上演淡季不淡的行情,不斷創出今年新高。針對目前非理性大漲的市場煤價,四大發電集團更是紛紛采取相關措施進行“反抗“,積極引導煤價下行。近期,華能集團、大唐集團、華電集團、國家電投集團等對內提出明確要求,嚴禁所屬企業采購高價市場煤;嚴禁在動力煤期貨市場炒作套利。(證券日報)
【中美利差跌出“舒適區間” 專家稱無需過慮】
業內預期,隨著美債利率加速上行,不排除未來中美利差空間會進一步收窄。“從歷史上來看,自2005年匯改以來,我國10年期國債收益率一度低于美國國債收益率。在維持負利差期間,我國資本沒有流出,反而是大規模流入。”中金所研究院首席經濟學家趙慶明認為,決定跨境資本流動和匯率的因素有很多,不必過于擔心當前中美利差收窄。(上海證券報)
【滴滴順風車恢復上線遭冷落 身份驗真漏洞引爭議】
停業一周的滴滴順風車于5月19日零時悄然恢復業務,不論是司機還是乘客,必須完成包括上傳身份證、人臉識別等6項措施后才可使用業務。多名雙休日體驗順風車業務的車主和乘客告訴記者,明顯感到“打車和接單更難了”,但這些保護措施對于自身安全還是“很有必要”。值得一提的是,目前滴滴順風車對于車主的資質要求仍為整改前的措施,并未將“手持身份證拍照”作為司機身份驗真的必選項。雖然車主與乘客確認行程時需要對車主進行人臉識別,但似乎仍無法確保最終接單的駕駛員為賬號本人。(北京日報)
【余額寶進一步開放,華安基金宣布接入】
5月20日,華安基金官網發布公告,宣布旗下華安日日鑫貨幣A(040038)接入余額寶,這也成為了5月余額寶與基金公司合作“開閘”以來,新接入的第三只貨幣基金。(每日經濟新聞)
【粵宏遠十余年來業績低位震蕩 近兩年投資收益“左右”利潤】
繼2017年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同比下降82.01%后,2018年第一季度,粵宏遠A(000573,SZ)的該項指標同比再大幅下降250.06%,虧損達1213萬元。對此,粵宏遠解釋稱主要因為本期商品房銷售減少以及確認合作項目萬科置地的投資收益減少。(每日經濟新聞)
【東方金鈺及高管收多份監管函 涉云南低價旅游遭調查】
近日的東方金鈺可謂“麻煩”不斷。算上因重大資產購買事項收到的問詢函,公司以及公司高管今年5月以來收到的問詢函、監管工作函和其他處分決定相關函件達到6封。不僅如此,東方金鈺旗下公司還因涉嫌向旅行社非法支付回扣遭到云南當地旅游部門處罰以及立案調查。(每日經濟新聞)
【美國財長姆努欽:美中就框架問題達成協議 同意停打貿易戰】
美國財長姆努欽接受福克斯電視臺采訪時表示,美中就框架問題達成協議,同意停打貿易戰。(新華社)
【阿聯酋將允許投資者持有該國公司100%股權】
阿聯酋內閣周日宣布,將在年底前允許外國投資者持有阿聯酋企業100%所有權。阿聯酋副總統Maktoum主持的內閣會議通過了該決定,并認為這是改革的中一個重要變化。目前,外國人一般不能擁有任何阿聯酋公司49%以上的股份,除非該公司具有特殊的“豁免權”。阿聯酋還將向專業投資者、從事科學、技術、醫學研究領域的專家提供長達10年的居留簽證。阿聯酋經濟部長負責執行該決議并在今年第三季度提交研究報告。(第一財經)
【法國財長:歐盟要考慮如何補償遭制裁的歐洲公司】
法國財政部長勒梅爾周日表示,歐盟已經可以考慮如何補償那些與伊朗做生意的歐洲公司了,因為這些公司很可能也會面臨美國制裁。勒邁爾希望歐盟用規則進行干預,保護歐洲公司免受任何美國制裁,而且歐盟在這點上必須保持強硬立場。“在20多年前當美國試圖制裁與古巴進行貿易的外國公司時,歐盟曾因此向華盛頓施壓并成功讓美國放棄對這些外國公司的制裁。我們是否會讓美國成為世界經濟警察?答案是否定的。 “勒梅爾補充說道。(第一財經)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