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18-05-07 15:43:27
在5月的前4天時間里,有32家紙廠宣布了上調價格。受到消息面的刺激,今日A股造紙板塊大漲。業內人士分析,短期來看,紙品旺季到來,加上外廢政策的持續收緊,成品紙價格易漲難跌。
每經編輯|鄭直
各種成品紙張的價格上漲,這在最近一年多以來已經不是什么新鮮事了。

但是在這個5月的前4天,漲價函密集來襲,竟先后有32家成品紙企業宣布上調價格!
據央視財經統計,目前主流的高克重瓦楞紙全國均價在每噸4350元左右,相比年初已經上漲11%以上。
不過有意思的是,比紙價漲的更快的,是造紙行業的股票價格。
周一(5月7日)一開盤,造紙板塊成為領漲A股的行業板塊,截至7日上午11點,已有宜賓紙業等個股漲停。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行業分析師普遍認為,這一輪的紙價上漲主要是有廢紙價格上漲引起的成本上升帶來的。這和我國收緊對外國廢紙的進口也有關系。
據央視財經頻道節目《經濟信息聯播》報道,進入5月份,成品紙市場掀起一股轟轟烈烈的漲價潮,華東、華南、華北等地區大量造紙廠相繼漲價,包括白板紙、瓦楞紙、箱板紙等紙種價格全面上調。
從5月1號到5月4號短短4天的時間,全國已經有32家紙廠宣布漲價,各紙種漲價幅度在每噸100元到300元不等。
據生意社監測顯示,上周廢紙價格也一直處于上漲的趨勢。5月3日至5月5日全國各區域廢紙價格出現集體大幅上漲現象。本周廢黃板紙市場均價為2715元/噸,與周初相比漲幅6.51%。
除此之外,A股市場對這輪紙業漲價潮的反應似乎非常靈敏。

5月7日,造紙板塊高開高走,一舉成為最熱門的的行業板塊。截至收盤,造紙板塊整體漲幅達3.92%;宜賓紙業漲停、太陽紙業、山鷹紙業、晨鳴紙業、博匯紙業、岳陽林紙等個股跟隨上漲。
山東卓創資訊分析師劉健認為:“首先,這個集中上調是二季度以來第一次成品紙價格的一個有效的上調,其次是成品紙一季度的需求淡季向夏季需求旺季轉折的一個時間點的表現。”
有分析師表示,成品紙價格上漲還有一個主要因素是廢紙價格上揚。
今年以來我國逐步收緊廢紙進口政策,大規模紙廠進口廢紙可用量明顯減少,只能轉向國內采購,因此,廢紙價格一路上漲。
業內人士分析,短期來看,紙品旺季到來,加上外廢政策的持續收緊,成品紙價格易漲難跌。

這次紙板漲價也受到了政策的驅動。5月2日,國家海關總署突然發布《海關總署關于對進口美國廢物原料實施風險預警監管措施的通知》,決定對美廢從三方面實施強力監管。文件規定,從5月4日,將對來自美國的廢物原料進行100%開箱檢驗和100%掏箱檢疫,對難以識別和疑似熱固性廢塑料等垃圾一律100%實驗室檢驗分析。
生意社廢紙分析師認為,由于監管的突然加嚴,海關總署文件可能會導致美國廢紙進口量出現斷崖式下跌,國內廢紙需求進一步擴大。廢紙價、紙價在這一政策的影響下,或將再度迎來上漲。
去年7月18日,國務院辦公廳發布《關于印發禁止洋垃圾入境推進固體廢物進口管理制度改革實施方案的通知》,通知稱:

2017年年底前,全面禁止進口環境危害大、群眾反映強烈的固體廢物;2019年年底前,逐步停止進口國內資源可以替代的固體廢物。通過持續加強對固體廢物進口、運輸、利用等各環節的監管,確保生態環境安全。保持打擊洋垃圾走私高壓態勢,徹底堵住洋垃圾入境。
決定禁止進口的“洋垃圾”有4大類共24種,分別是來自生活源的廢塑料(8種)、未經分揀的廢紙(1種)、廢紡織品原料(11種)和釩渣(4種)。這一進口禁令已經從去年12月31日起執行。

近十年來,我國平均每年進口固體廢物規模超過5億噸,成為世界上最大的固體廢物進口國之一。據海關總署之前公布的數據顯示,中國2月廢金屬進口為44萬噸,其中廢銅為13萬噸、廢鋁為12萬噸。
中國環保部在送交WTO的文件中指出,“發現大量的高污染垃圾與危險性廢物,混合在可回收的固體垃圾中,這嚴重污染了中國的環境。為保護中國的環境和人民群眾的健康,我們要緊急調整進口固體廢物清單,禁止高污染固體廢物的進口。”
每經小編(微信號:nbdnews)注意到,環保部部長李干杰在今年3月的記者會上,曾經就“洋垃圾禁令”的實施效果向中外記者簡短交代過。
李干杰表示,“這些廢物進來以后,在加工利用過程中,對環境造成了很嚴重的污染和損害。
對全國1792家企業,我們組織了1700人參加的為期一個月的拉網式排查,結果發現,其中有1074家存在各種各樣的違法污染問題。我們對1072家進行了查處,現在基本處理完1057家。
可見違法違規的程度在這個領域是非常突出和嚴重的,由于他們違法違規,使得他們整個加工利用過程對我們的環境、對老百姓的健康產生了非常突出和嚴重的影響。
正是因為存在這些突出和嚴重的問題,中國政府決定從今年開始調整優化進口名錄,大幅壓減固體廢物進口的數量。改革固體廢物進口管理制度的實施方案是非常重要、非常必要的,也是完全合理和正當的。”
(免責聲明:本文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