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18-04-25 00:01:25
近年,我國對醫療器械產業扶持力度逐步加大,醫療器械生產企業數量逐步增加,在市場“蛋糕”做大的同時,也有著越來越多的企業脫穎而出,開始邁向做強。
4月12日,又一醫療器械分支領域領先企業成功登陸上交所。
振德醫療用品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振德醫療)4月12日在上海證券交易所開盤上市,股票代碼為603301。本次IPO振德醫療公開發行2500萬新股,每股發行價格為19.82元。
振德醫療成立于1994年,主營醫用敷料的生產、研發與銷售,產品線集中涵蓋現代傷口敷料、手術感控產品、傳統傷口護理產品及壓力治療與固定產品。根據統計數據,振德醫療連續多年穩居我國醫用敷料出口前三名,目前已構建起覆蓋全球主要市場的營銷網絡。
從行業細分領域上看,醫用敷料屬于低值耗材,是醫療器械中的剛需產品,在國內看隨著分級診療等政策下對基層醫療的建設、對社會醫療的放開將推動國內醫療器械市場的增長,尤其是將帶動對中低端耗材的需求增長。從國際市場上看,國內醫用敷料企業大多靠出口起家,在國際市場上已占有一定的品牌與價格優勢,未來隨著新興市場的不斷增長,依然擁有不小發展潛力。
振德醫療的主營業務為醫用敷料的生產、研發與銷售,目前公司產品線已涵蓋了現代傷口敷料、手術感控產品、傳統傷口護理產品和壓力治療與固定產品等多個領域,共計約7800個規格產品,是醫用敷料領域中產品線較為完善的供應商之一。
2015~2017年振德醫療收入分別為10.21億、10.35億、13.06億元,凈利潤分別為0.79億、0.83億、1.22億元,,三年中營業收入和凈利潤的復合增長率分別為13.1%.和24.1%。
本次上市振德醫療共募集資金總額為49550.00萬元,扣除各項發行費用后實際募集資金凈額為43428.34萬元,將分別投資于現代創面敷料及壓力康復類產品生產線建設項目、水刺無紡布及其制品生產線建設項目研發中心改建升級項目信息化系統升級改造建設項目、紡粘無紡布及其制品生產線建設項目。
從招股書來看,本次發行募集資金投資項目均圍繞振德醫療的主營業務和發展戰略進行,用于擴大其核心產品水刺無紡布和紡粘無紡布的生產線及制成品的產能,新增現代創面敷料及壓力康復類新研發的產品生產線以完善產品結構,提升公司研發實力并進行產品儲備,加強信息化建設,提升公司的市場競爭力和品牌影響力。項目建設完成后每年新增產能手術包689萬包、無紡布片47億片、醫用濕巾30億片,新增現代創面敷料、運動護具、造口袋、壓力產品等醫療產品年產能2000萬件,同時新增泡沫基材生產能力170萬平方米,進一步豐富公司產品線,實現產品結構的優化調整,提升公司盈利能力和核心競爭力。
招股書顯示,振德醫療已成為我國醫用敷料行業中具有綜合領先優勢的生產企業。公司以出口起步,多年穩居我國醫用敷料出口前三名,近年振德醫療還來積極布局國內市場,在國內的表現亦排名市場前列。2017年,公司業績增長較快,實現營業收入13.06億元(+26.18%),3年復合增長率13.1%,實現歸母凈利潤1.22億元(+46.99%),3年復合增長率24.1%。同時,主營業務收入中傳統傷口護理產品占比下降,手術感控產品和現代傷口敷料占比上升,產品結構更加合理。
從其所在細分領域來看,振德醫療已是我國醫用敷料龍頭企業之一。根據中國醫藥保健品進出口商會的統計數據,振德醫療連續多年穩居我國醫用敷料出口前三名。而在國內市場,振德醫療以自有品牌開展銷售,客戶遍及全國大部分省市,產品進入多家醫療機構和連鎖藥店,形成了穩定的市場體系。
此外,振德醫療在產品銷售上出口與國內銷售并重,對產品質量和標準要求相對較高,同時公司進行了全產業鏈布局,在上游擁有棉紗、無紡布等原材料生產線,減少了對上游原料廠商的依賴,保證醫用敷料的穩定生產,提高了公司的盈利水平;在產品方面,公司不僅布局了醫用敷料產品,還布局與現有業務相輔相成的造口護理產品和運動護具產品,這些產品可以共享公司現有的銷售渠道,發揮渠道的協同效應。
領先的生產規模給振德醫療帶來顯著的成本優勢。在采購環節,大規模的棉花、棉紗及醫用坯布采購有助于公司降低采購成本,減小原材料價格波動對業績的影響;在生產環節,公司對設備的改造,以及部分自動化生產設備的使用,提高了生產效率。
振德醫療致力于成為中國健康防護與醫療感控領域一流的綜合性醫用敷料供應商,未來將繼續專注于醫療用品產業,整體看,將專注于醫療用品行業的研發、生產、銷售,通過不斷的創新,提供高品質的產品和服務,成為在醫療用品領域最可信賴的合作伙伴和行業領導者。同時還將在未來本著股東利益最大化的原則,主動尋求與公司主業發展相關的企業作為并購對象,積極開展產業整合,持續為公司創造新的業務發展機會。
而從行業面上看,無論是大的醫療器械行業還是醫用敷料,都有著長遠的增長空間。
近年來,國家對醫療器械行業重視程度顯著提升,出臺了一系列的政策法規予以扶持。2016年11月7日,由工業和信息化部等六部委聯合制定的《醫藥工業發展規劃指南》正式出臺,其中植入介入產品和醫用材料成為重點發展領域之一。植入介入產品和醫用材料包括全降解冠脈支架,人工關節和脊柱,3D打印骨科植入物,組織器官誘導再生和修復材料,心臟起搏器,植入式左心室輔助裝置,腦起搏器,人工耳蝸,牙種植體,眼科人工晶體,新型敷料,可降解快速止血材料和醫用粘接劑等。該指南的出臺有望加快我國醫用敷料行業產品升級的速度,推動我國醫用敷料行業快速發展。
此外,由衛生部發布的“健康中國2020”戰略研究報告針對自主研發藥品、醫用耗材、醫療器械和大型醫用設備等,衛生部專門推出100億元的民族健康產業重大專項。其中,衛生部計劃設立210個項目基金,其中100個項目將資助醫用耗材研發,每個項目2000萬元。
而針對醫療器械的創新發展,近年也出臺了不少利好政策,如《關于改革藥品醫療器械審評審批制度的意見》要求改革醫療器械審批方式;鼓勵醫療器械研發創新,將擁有產品核心技術發明專利、具有重大臨床價值的創新醫療器械注冊申請列入特殊審評審批范圍,予以優先辦理;及時修訂醫療器械標準,提高醫療器械國際標準的采標率,提升國產醫療器械產品質量。《關于深化審評審批制度改革鼓勵藥品醫療器械創新的意見》改革臨床試驗管理:臨床試驗機構資格認定實行備案管理,增加臨床試驗產能;加快臨床試驗和審評流程;加強藥品醫療器械全生命周期管理。上述政策對我國醫療器械產業的長足發展均有重大利好。
總體來看,我國醫療器械出口現狀是高端薄弱,中低端在國際上有一定的位置,出口的醫療器械產品以低值耗材、中低端產品為主,以按摩保健器具、醫用耗材敷料為主,尤其是在醫用耗材敷料上,由于全球主產地在亞洲,歐美等國家以高端器械生產為主,因此我國生產的醫用耗材敷料在國際市場上具有相當的品牌與價格優勢。
而在國內醫療資源逐漸豐富、醫療保障力度加大、基礎醫療建設加快、鼓勵社會資本辦醫、居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以及手術量不斷增加、老齡化進程加速等因素推動下,國內市場傷口護理類醫用敷料的銷售收入超過百億元,由2013年的85.33億元增長至2016年125.42億元,復合增長率達到13.70%。
事實上,我國醫用敷料企業多以出口起家,依靠出口逐漸形成規模優勢并構建了完整的生產線及完善的質量管理體系,產品質量達到世界領先水平。憑借著人力成本優勢及產業鏈優勢,我國成為全球最大的醫用敷料出口國。
受全球經濟下滑及貨幣匯率波動等因素的影響,中國醫用敷料出口金額有所下降,2016年中國醫用敷料行業出口額為23.57億美元。根據醫保商會2017中國醫療器械貿易數據年鑒顯示,2016年中國醫用敷料出口額為23.57億美元,同比下降9.87%。與此同時,隨著傷口護理理念的普及以及居民醫療保健支出的提高,國內傷口敷料市場需求則日益增多。2013~2016年,我國傷口護理類敷料的銷售收入由85.33億元增至125.42億元,復合增長率為13.7%,預計到2021年市場規模可達238.34億元。.
數據顯示,2013~2016年,全球傷口護理類醫用敷料市場的銷售額約為110~123億美元,受手術量的上升、新興國家(巴西、中東等)的投入不斷增加促進市場增長等有利因素的影響,全球傷口護理類醫用敷料市場處于擴張階段。
結合全球老齡化人口增加、人均壽命延長、新興市場遠未飽和等因素綜合判斷,預計全球醫療器械市場將以5.5%左右的增長率繼續發展。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