暖暖视频在线观看日本/国产成人精品a视频一区/精人妻无码一区二区三区/成在线人免费视频/17c一起草

每日經濟新聞
推薦

每經網首頁 > 推薦 > 正文

疫苗龍頭北京科興陷管理權紛爭 控股方私有化風波未了

每日經濟新聞 2018-04-24 23:59:35

4月17日,北京科興的三棟樓供電停止,正在生產的疫苗作廢。對于當日事故,北京科興官網指稱未名方面糾集人員所為,未名醫藥一方的相關人士則僅稱突然停電,十幾分鐘后即修復。而這只是北京科興管理層爭奪的其中一個縮影。

 每經記者|趙天宇 實習生 滑昂    每經實習編輯|胥帥    

實習生滑昂拍攝

北京科興生物制品有限公司(簡稱“北京科興”)管理層的爭奪還在繼續發酵。4月24日,在北京科興媒體見面會上,未名醫藥(002581,SZ)財務總監方言表示,“現在能告訴大家的是,我們在想方設法竭盡全力從各個渠道、媒介、途徑去獲取北京科興相關的財務數據。但到目前還在進行中,暫時還不能回應。我們一定力爭在28號的節點完成年報的工作。”

與此同時,未名醫藥董事長、北京科興董事長潘愛華則在當日發布聲明稱,北京科興官網及官方微信管理密碼信息丟失,認為4月17日之后官網信息不足取信。

這背后,既是北京科興兩方股東干涉下的管理權爭奪,也是科興控股私有化周折的一個縮影。

未名醫藥:力爭28日完成年報

4月17日,北京科興的三棟樓供電停止,正在生產的疫苗作廢。對于當日事故,北京科興官網指稱未名方面糾集人員所為,未名醫藥一方的相關人士則僅稱突然停電,十幾分鐘后即修復。而這只是北京科興管理層爭奪的其中一個縮影。資料顯示,北京科興是我國疫苗領域的龍頭企業之一。公司成立于2001年,是一間中外合資公司。我國第一支甲肝滅活疫苗、第一支甲型乙型肝炎聯合疫苗,全球第一支甲型H1N1流感疫苗,均出自這家業界知名的生物高新企業麾下。

對于北京科興管理權,雙方互不相讓。按照潘愛華在4月24日的說法,其與北京科興可追溯至2001年。此后北京科興的股權關系經歷數次變化,目前科興控股(香港)有限公司持股73.09%,未名生物醫藥有限公司持股26.91%。前者由科興控股(納斯達克代碼“SVA”)全資持有,后者則由未名醫藥全資持有。

而尹衛東則擔任科興控股董事長兼CEO,同時也是北京科興的常務副總經理。

回顧整個事件經過,今年一季度,因為一份完全不同的董事會名單,兩方奪權進入明朗化。未名醫藥曾披露,合計占參與投票股份數55.19%的股東反對現任董事尹衛東、李堅、梅萌、Simon Anderson連任,同時選舉了由王國瑋、曹建增、丘海峰、李鵬飛、盧毓琳五位董事組建新一屆董事會;3月6日,科興控股卻宣布,2月6日召開的年度股東大會上公司現任董事獲得連任。由此來看,雙方說法相悖。

4月16日,未名醫藥披露,由于旗下參股公司北京科興拒絕提供2017年度財務數據及資料,年報披露延期至28日;另一方則持有對立觀點,在4月24日稱從未拒絕向未名醫藥的子公司未名生物醫藥有限公司(簡稱“未名生物”)提供北京科興的財務數據,并曾與未名生物就公司的審計時間、信息獲取要求作出回應。

對于年報是否能在28日完成并披露,4月24日未名醫藥財務總監方言對記者表示,“現在能告訴大家的是,我們在想方設法竭盡全力從各個渠道、媒介、途徑去獲取北京科興相關的財務數據,但到目前還在進行中。暫時還不能回應,但我們一定力爭在28號的節點完成年報的工作。”

從北京科興的經營層面,潘愛華對記者表示,4月17日以后的種種事件需要經過深思熟慮和全面的考量。評估到底造成多大損失,要等事件完全平息以后再來看。

牽扯私有化之爭

上述糾紛的核心被指是潘愛華、尹衛東雙方的奪權。雙方說法相左的除了疫苗停產,還有董事會人員構成、財務數據提供與否、北京科興生產規范等。不可忽視的是,爭奪真正的根源則在于科興控股的私有化之爭,時間則可追溯到2015年。

潘愛華方面提供資料顯示,潘愛華最早在2015年9月決定啟動科興控股的私有化,并就初定的私有化方案與時任北京科興總經理尹衛東進行商討。其后,雙方私有化意愿相左。

2016年2月,科興控股披露,尹衛東一方的管理層與其買方團提出私有化要約,提議以每股6.18美元收購科興控股剩余流通股。也在2016年2月,潘愛華方面的未名買方團也向科興控股提交私有化初步要約,收購價每股7美元。同年6月,兩方的買方團又各自將收購價提升至每股7美元和8美元,私有化即陷入僵持。

北京科興官網日前在回顧私有化進程時描述,“2017年6月,以尹衛東為首的買方團最終成功勝出,取得科興控股退市主導權”。對于主導權的說法,潘愛華方面也并不認同。

北京科興董事長助理陶福武向記者分析,當時科興控股公告稱其已經與內部買方團(即尹衛東所屬的買方團)簽署了一份合并協議,按照私有化流程,合并協議需要在科興控股的股東大會上進行表決。只有三分之二以上通過,合并協議才算有效。但是,陶福武向記者指出,由于內部買方團出價較低,公司管理層為了低價配合內部買方團低價私有化,做了一些(事情),譬如說讓北京科興的產能不足。

陶福武稱,北京科興最核心產品EV71(腸道病毒71型滅活疫苗),我國有3家公司能夠生產。但北京科興這一產品的銷售額遠低于另外兩家,這被認為是科興控股“持續侵犯股東的表現之一”。到次年2月,兩方雙方相左的董事會名單就出現了。

私有化難題至今仍懸而未決。以北京科興為主體的科興控股無疑是令雙方買方團艷羨的“圍獵”對象。潘愛華表示,目前他的態度仍是盡快推進私有化,不會出售北京科興的任何股權或權益,也不會放棄一票否決權。潘愛華提出了私有化的基本原則,即“有利于科興控股及北京科興的原股東、有利于科興控股全體新股東、有利于北京科興持續穩定的發展”。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實習生滑昂拍攝 北京科興生物制品有限公司(簡稱“北京科興”)管理層的爭奪還在繼續發酵。4月24日,在北京科興媒體見面會上,未名醫藥(002581,SZ)財務總監方言表示,“現在能告訴大家的是,我們在想方設法竭盡全力從各個渠道、媒介、途徑去獲取北京科興相關的財務數據。但到目前還在進行中,暫時還不能回應。我們一定力爭在28號的節點完成年報的工作。” 與此同時,未名醫藥董事長、北京科興董事長潘愛華則在當日發布聲明稱,北京科興官網及官方微信管理密碼信息丟失,認為4月17日之后官網信息不足取信。 這背后,既是北京科興兩方股東干涉下的管理權爭奪,也是科興控股私有化周折的一個縮影。 未名醫藥:力爭28日完成年報 4月17日,北京科興的三棟樓供電停止,正在生產的疫苗作廢。對于當日事故,北京科興官網指稱未名方面糾集人員所為,未名醫藥一方的相關人士則僅稱突然停電,十幾分鐘后即修復。而這只是北京科興管理層爭奪的其中一個縮影。資料顯示,北京科興是我國疫苗領域的龍頭企業之一。公司成立于2001年,是一間中外合資公司。我國第一支甲肝滅活疫苗、第一支甲型乙型肝炎聯合疫苗,全球第一支甲型H1N1流感疫苗,均出自這家業界知名的生物高新企業麾下。 對于北京科興管理權,雙方互不相讓。按照潘愛華在4月24日的說法,其與北京科興可追溯至2001年。此后北京科興的股權關系經歷數次變化,目前科興控股(香港)有限公司持股73.09%,未名生物醫藥有限公司持股26.91%。前者由科興控股(納斯達克代碼“SVA”)全資持有,后者則由未名醫藥全資持有。 而尹衛東則擔任科興控股董事長兼CEO,同時也是北京科興的常務副總經理。 回顧整個事件經過,今年一季度,因為一份完全不同的董事會名單,兩方奪權進入明朗化。未名醫藥曾披露,合計占參與投票股份數55.19%的股東反對現任董事尹衛東、李堅、梅萌、SimonAnderson連任,同時選舉了由王國瑋、曹建增、丘海峰、李鵬飛、盧毓琳五位董事組建新一屆董事會;3月6日,科興控股卻宣布,2月6日召開的年度股東大會上公司現任董事獲得連任。由此來看,雙方說法相悖。 4月16日,未名醫藥披露,由于旗下參股公司北京科興拒絕提供2017年度財務數據及資料,年報披露延期至28日;另一方則持有對立觀點,在4月24日稱從未拒絕向未名醫藥的子公司未名生物醫藥有限公司(簡稱“未名生物”)提供北京科興的財務數據,并曾與未名生物就公司的審計時間、信息獲取要求作出回應。 對于年報是否能在28日完成并披露,4月24日未名醫藥財務總監方言對記者表示,“現在能告訴大家的是,我們在想方設法竭盡全力從各個渠道、媒介、途徑去獲取北京科興相關的財務數據,但到目前還在進行中。暫時還不能回應,但我們一定力爭在28號的節點完成年報的工作。” 從北京科興的經營層面,潘愛華對記者表示,4月17日以后的種種事件需要經過深思熟慮和全面的考量。評估到底造成多大損失,要等事件完全平息以后再來看。 牽扯私有化之爭 上述糾紛的核心被指是潘愛華、尹衛東雙方的奪權。雙方說法相左的除了疫苗停產,還有董事會人員構成、財務數據提供與否、北京科興生產規范等。不可忽視的是,爭奪真正的根源則在于科興控股的私有化之爭,時間則可追溯到2015年。 潘愛華方面提供資料顯示,潘愛華最早在2015年9月決定啟動科興控股的私有化,并就初定的私有化方案與時任北京科興總經理尹衛東進行商討。其后,雙方私有化意愿相左。 2016年2月,科興控股披露,尹衛東一方的管理層與其買方團提出私有化要約,提議以每股6.18美元收購科興控股剩余流通股。也在2016年2月,潘愛華方面的未名買方團也向科興控股提交私有化初步要約,收購價每股7美元。同年6月,兩方的買方團又各自將收購價提升至每股7美元和8美元,私有化即陷入僵持。 北京科興官網日前在回顧私有化進程時描述,“2017年6月,以尹衛東為首的買方團最終成功勝出,取得科興控股退市主導權”。對于主導權的說法,潘愛華方面也并不認同。 北京科興董事長助理陶福武向記者分析,當時科興控股公告稱其已經與內部買方團(即尹衛東所屬的買方團)簽署了一份合并協議,按照私有化流程,合并協議需要在科興控股的股東大會上進行表決。只有三分之二以上通過,合并協議才算有效。但是,陶福武向記者指出,由于內部買方團出價較低,公司管理層為了低價配合內部買方團低價私有化,做了一些(事情),譬如說讓北京科興的產能不足。 陶福武稱,北京科興最核心產品EV71(腸道病毒71型滅活疫苗),我國有3家公司能夠生產。但北京科興這一產品的銷售額遠低于另外兩家,這被認為是科興控股“持續侵犯股東的表現之一”。到次年2月,兩方雙方相左的董事會名單就出現了。 私有化難題至今仍懸而未決。以北京科興為主體的科興控股無疑是令雙方買方團艷羨的“圍獵”對象。潘愛華表示,目前他的態度仍是盡快推進私有化,不會出售北京科興的任何股權或權益,也不會放棄一票否決權。潘愛華提出了私有化的基本原則,即“有利于科興控股及北京科興的原股東、有利于科興控股全體新股東、有利于北京科興持續穩定的發展”。
控制權爭奪、疫苗龍頭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

每經經濟新聞官方APP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