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18-04-22 23:12:22
當今社會,數據是價值堪比石油的基礎性戰略資源,正如100多年來人類因石油爆發數次大規模戰爭那樣,數據已經成為被爭奪的對象。而數字中國進程中,大數據已經成為國家層面的戰略。
2017年12月8日,政策強調,我們應該深入了解大數據發展現狀和趨勢及其對經濟社會發展的影響,分析我國大數據發展取得的成績和存在的問題,推進數據資源整合和開放共享,保障數據安全,加快建設數字中國,更好服務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和人民生活改善。
由于數據系統發展的歷史原因和數據使用單位的原因,我國出現了一個個數據孤島,甚至是超級數據孤島。
星河集團從企業逐個入手,對破局大數據“孤島困境”進行了探索,嘗試用新技術、新思維解決問題,用大數據連接起各個企業甚至產業。整個過程主要分三步:第一步,幫助企業數據化,覆蓋各行各業;第二步,促進數據的流動和共享;第三步,通過數據多維度疊加,擴大數據乘法效應,實現數據增值。
“數據應用的未來就是數據共享。星河作為產業互聯網綜合服務提供商,正處在數據交匯的節點上,我們希望由這些數據資產的共享和多維度疊加應用,向經濟社會的多個產業鏈釋放價值。”星河集團創始人、董事局主席徐茂棟表示。
騰訊連接了人與人,阿里連接了人與商品,百度連接了人與信息,星河則連接了企業與企業。星河集團在產業互聯網領域耕耘12年,探索出一條獨特的道路,通過控股或參股方式已培育200多家ToB的互聯網成員企業,已在中國形成極為獨特的產業互聯網平臺,并覆蓋了各行各業,并在汽車、生活服務、金融、酒店、物流等多個垂直行業,形成大數據應用和數據源等方面的優勢。
在這200多家互聯網企業中,有30多家是大數據企業(包括一半以上中國Top20大數據企業),其余的都是有大數據場景的企業,他們直接和間接地形成了龐大的大數據資產:數據總量近2萬TB;日接口請求數1億、日處理數據量1000TB;覆蓋8000萬企業用戶、8億個人用戶、10億臺設備。這個平臺上來自B端產業的海量數據,讓徐茂棟意識到,BAT的數據量雖然龐大,但以服務C端見長,解決的是人們如何“快樂地生活”的問題,星河則以服務B端見長,垂直縱深到各個行業,通過互聯網、大數據、智能化的手段,解決企業如何“高效生產”的問題。
不斷流動的數據才能創造更大價值。阿里集團學術委員會主席、湖畔大學教育長曾鳴認為,流動才創造價值,“活數據還有兩個概念:第一個數據是活的,也可以說數據是在線的,可以隨時被使用;第二數據必須是被活用的,也就是說數據是在不斷地被消化、處理,產生增值服務,同時又產生更多的數據,形成數據回流。”
2017年,星河數銀從星河集團內部獨立出來,承擔數據連接重任,是星河集團在產業大數據平臺的重要布局。
星河數銀相當于企業大數據的HUB(多端口的轉發器),“企業的數據都可以插到這個HUB上,然后在這個HUB里面可以做整合”。
在星河看來,傳統的銀行是一個資金銀行,客戶把錢存在銀行里,所有權仍然是客戶,銀行可以拿去理財,負責給客戶保本并支付利息。同樣的,星河數據銀行是客戶把大數據放在這里,所有權仍然是客戶,類似于大數據理財。
企業數據經過脫敏、篩選、清理、整理之后,大量地聚合在星河的大數據平臺上。為了保護數據安全,星河采用的是前置機模式,即數據是存放在數據提供方自己的服務器里的,數據經過脫敏加工,將個人隱私數據屏蔽后,進入前置機(即數據提供方的另外一套服務器),此舉,既能實現用大數據改造傳統產業的目的,又能很好地保護數據的隱私與安全。
徐茂棟發現,在大數據領域,存在一個“數據乘法效應”,即數據的商業價值等于數據的維度乘以數據的效率,數據的維度越多、效率越高,價值越大。
星河的大數據生態接入了各種數據源公司、數據應用公司以及擁有數據場景的公司,數據源源不斷生產,大家基于互信及彼此交換需求,讓大數據實現了多個維度疊加、交叉復用、網狀交織,產生了新的價值。
比如某一個垂直行業的數據應用只是針對既定的客戶群,但在星河大數據生態中,它將被更多數據應用需求方提出請求,會為不同需求方增加更多數據維度,提升數據應用分析的精準度和多樣性,其數據價值的乘法效應就會充分發揮出來。
“未來,用戶可以從不同的維度來定制數據,數據在星河平臺的聚合共享就會產生乘法效應,數據就會變得更有價值。”徐茂棟說。
除了企業的努力外,中國政府從2015年的《促進大數據發展行動綱要》開始,把公共數據互聯開放共享作為努力方向。但根據《2017中國地方政府數據開放平臺報告》來看,政府數據上線的力度、更新的頻率、可被機器識別的標準化程度等,都離理想狀態和下游應用較遠。
而下游的大數據使用方,由于沒有多方面、多維度的第三方大數據,僅依靠本單位的大數據分析,其實很難創造出真正的具有跨界效應的數字商業,也就難以成就真正的數字經濟。
展望未來,徐茂棟認為,區塊鏈技術將解決數據的確權問題,是數據共享非常有利的技術支撐,不用擔心數據會被泄露出去,因為區塊鏈在解決數據安全問題上是領先的,基于IPFS技術,區塊鏈可以把數據存在一萬個節點上,只有拼起來才能知道這個數據是什么,所以保密性比云計算、比普通的存儲要好得多。
同時,任何一個數據區塊鏈上會有兩種鑰匙,一個公鑰、一個私鑰,不加鑰匙什么人都可以看到你的數據,加了鑰匙只有你授權的人才能看,有了這些數據安全和隱私保護措施,數據才能充分共享,產生更大的價值。
“人類的發展正變得越來越自由,而大數據和區塊鏈的發展將極大地迎合人性的需求。”徐茂棟說。
“每個人都是大陸的一片,整體的一部分。”可以想象,在未來全面數字化的生活中,企業、個體都會隨時隨地產生數據資產,只有在政府、企業、全社會多方努力下,通過政策、技術、法律等手段保證數據資產的安全、明確數據所有權,才能快速推進數據資源的整合和開放共享。
消除數據孤島,大數據必將為國家、為人民創造出更大的價值。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