券商中國 2018-04-18 22:42:33
兩部委最新下發的通知顯示,自2018年1月1日至2020年12月31日,暫免征收證券期貨行業機構監管費,這意味著三年內證券公司、期貨公司可以少交上億元費用。
兩部委最新下發的通知顯示,自2018年1月1日至2020年12月31日,暫免征收證券期貨行業機構監管費,這意味著三年內證券公司、期貨公司可以少交上億元費用。

市場監管費是政府有關部門按照市場監管收支大體平衡的原則確定收費標準,由證監會向證券期貨交易所代為收取,最終上繳國庫,并非證監會收入。此次政府讓利將減輕證券期貨公司的成本,但金額不大,短期內難以傳導到中小投資者手中。
按照現行規定,對在中國境內登記注冊的證券公司、基金管理公司、期貨經紀公司收取機構監管費。具體收費標準為,對證券公司和基金管理公司每年按注冊資本金的0.5‰收取,最高不超過30萬元;對期貨經紀公司每年按注冊資本金的0.5‰收取,最高不超過5萬元。
尚未有官方公開數據顯示這筆機構監管費的總規模大小,但從收費標準來看,一年證券期貨行業的費用約在4000萬左右。
不難看出,該項費用對證券公司和期貨公司來說并不算多,而且,免征有期限,2018年1月1日至2020年12月31日,三年時間,且為“暫免”,可見政策出臺還存在靈活調整的可能。
上一次降低證券期貨業機構監管費是在2012年,也是由發改委、財政部兩部委同時下發文件,大幅降低證券、期貨市場監管費收費標準,降幅50%。一位券商人士表示,監管部門一再下調證券、期貨市場機構監管費,主要是激發證券、期貨市場活力,減輕社會負擔,促進實體經濟發展。
去年6月份,財政部已暫免征銀行業、保險業監管費,包括機構監管費和業務監管費,受到了市場的歡迎,公開數據顯示,2004至2010年的7年間,中國銀監會共向商業銀行收取機構監管費57.74億元,業務監管費327.95億元,共計385.69億元。
此次降低證券期貨業監管費,財政部宣布自今年1月1日起開始執行的。因此,在今年前3個月“多收”的費用有望進行清退。機構監管費的減半及清退,對證券公司和期貨公司而言無疑是一利好消息。
按照慣例,在兩部委的政策發布后,證監會將從實際操作層面制定出臺相關配套措施,予以落實。一般來說,在資本市場強化監管、防范風險的大趨勢下,監管費用應當隨著監管成本的增加而繼續征收,不過為減輕金融企業負擔,支持實體經濟,暫免了證券期貨行業機構監管費。
有業內人士提醒稱,這里需要注意的是“暫免”二字,可以看出該政策的出臺背景是金融企業遇到暫時性問題,包括實體經濟下行、銀行業各類風險抬升等,兩部委為應對經濟金融環境變化,靈活調整政策。但并未明確是否會重新征收,而是設定有效期,本身也是對監管收費的一種認可。
免征監管費后,證監會依法履行管理職能所需相關經費,仍由中央預算安排資金予以保障。
證券期貨行業機構監管費自1995年1月1日起開始征收,是經由財政部、國家計委《關于收取證券、期貨市場監管費的通知》批準立項,該費用的收費列項及收費標準定期修改。除此之外,證券市場監管費還包括證券交易監管費、證券期貨從業人員資格報名考試費。
從2012年7月1號開始,中國證監會向上海、深圳證券交易所收取的證券交易監管費收費標準,對股票由按年交易額的0.04%。調整為按年交易額的0.02%收取;對證券投資基金和債券免收證券交易監管費。
同時,證監會向上海期貨交易所、鄭州商品交易所和大連商品交易所收取的期貨市場監管費收費標準,由按年交易額的0.002%調整為按年交易額的0.001%收取。對中國金融期貨交易所收取的期貨市場監管費亦按上述收費標準執行。
證券、期貨業從業人員資格報名考試費:中證協和中期協組織證券、期貨業從業人員資格考試,向參考人員收取報名考試費,收費標準為每人每科70元。
來源:券商中國 記者:程丹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