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18-04-18 21:50:35
鴻茅和涼城這次遭遇的輿論危機,某種程度上就像是一個鄉下孩子到了城市所遭遇的困惑。如果我們以北上廣深這些一線城市來對比,涼城警方的行為,是很難理解的。一個縣的企業,很難說真的具備通天的能力,敢于到廣州去抓人。他們只是無知無畏,按照自己一貫的邏輯在行事。
每經編輯|楊歡
特約撰稿 張豐
昨天,沸沸揚揚“譚秦東損害鴻茅藥酒商品聲譽案”迎來了節點性的進展。4月17日下午6點,被內蒙古涼城縣警方跨省抓捕地譚秦東終于取保候審,在經歷了97天的關押后重獲自由。
關于鴻茅藥酒這事兒,“跨省抓捕”的動因何在?這對居住在大城市的人來說或許難以理解,但是,如果站在一個小縣城的縣域經濟角度,會有不一樣的發現。
小縣城的政商邏輯
翻開地圖,你可能都找不到涼城到底處在什么位置?涼城縣,屬于內蒙古自治區烏蘭察布市,地理位置很有趣,位于長城腳下,在烏蘭察布、大同、呼和浩特三市環繞的三角中心,距呼和浩特白塔機場1小時車程,距大同機場2小時車程。
根據今年涼城縣政府的工作報告顯示,鴻茅藥業2017年上繳稅收達3.5億。而整個2016年,涼城縣的公共財政預算收入才4.08億。 可見,鴻茅藥酒是涼城縣的絕對經濟支柱。

▲圖片來源:鴻茅藥酒官網
因此,之于某些部門,他們平常可能不喝藥酒,但卻必須保護這個本縣最大企業。保護鴻茅藥酒,就等于保護涼城縣的經濟,甚至可以上升到“保民生”的高度,成為全縣的中心工作。
就在幾天前,內蒙古企業家聯合會等機構聯合發布“第十一屆內蒙古年度經濟榜”,鴻茅公司的董事長鮑洪升等10人獲得2017年內蒙古年度十大經濟人物稱號。這個榮譽,不僅屬于鮑洪升,也不僅屬于鴻茅藥酒,它同時還屬于涼城縣。對這個小縣城來說,鮑洪升和鴻茅藥酒就是最閃亮的名片。
往大里說,阿里之于杭州,或者騰訊、華為之于深圳,都不是普通的企業,而是政府極為看重的“獨角獸“,也有著非同一般的發言權。當然,杭州和深圳不會為了保護阿里和騰訊,去做違法的事。畢竟,這些大城市的政府,已經相當現代、法治,懂得政府權力的邊界。
但是對涼城這樣的小縣城而言,情況就不同了。一方面,鴻茅藥酒對涼城的“統治地位“,要遠遠高于阿里之于杭州;另一方面,越是經濟相對落后的地方,政商關系可能也就越緊密。鴻茅藥酒的董事長,甚至可以在呼和浩特擁有很強的影響力(被評為年度經濟人物就是證明),他的地位,可能并不弱于涼城縣的主政者。
在這種情況下,鴻茅藥酒安全性如何,違規廣告屢禁不絕,就不再是一個問題,或者當地優先考慮的問題了。
不管誰來涼城縣主政,都必須處理好鴻茅藥酒的問題,都必須為它的發展保駕護航,這已經是地方官員政績考核的一部分。地方官員在公務接待的時候,會很自然地談起GDP,談起經濟增長,談起本地知名企業。“政商邊界”就這樣日益變得模糊起來。很難說,這就能證明政府拿了企業什么好處,這只是縣城普遍存在的政商相處方式,它是自然而然的,在本地不會有人感到驚訝。
事實上,由于常年累月的宣傳,不但政府會力撐本地大企業,一個地方的民眾也會“發自內心”地為本地明星企業自豪,這成為地方意識的一部分。在地方網絡論壇里,你會發現普通人對GDP的熱情,以及他們對本地明星企業的崇拜。中國過去數十年的高速發展中,GDP不但是考核官員的重要指標,也逐漸成為人們認識自己所處行政單位的一個指標。
對普通人來說,這似乎是一種“異化”。你所在城市的GDP和你有什么關系?那些本地大企業,如果你不在里面工作,和你又有什么關系?但是,這種熱愛本地企業的熱情,卻并非涼城縣民眾所獨有,即便是那些一線城市的人們,也難逃“捆綁”,當然,是以一種更文明、更隱秘的方式。
因此,鴻茅和涼城這次遭遇的輿論危機,某種程度上就像是一個鄉下孩子到了城市所遭遇的困惑。如果我們以北上廣深這些一線城市來對比,涼城警方的行為,是很難理解的。一個縣的企業,很難說真的具備通天的能力,敢于到廣州去抓人。他們只是無知無畏,按照自己一貫的邏輯在行事罷了。
涼城的“美景夢”破碎?
小縣城經濟的發展模式與大城市有所差別。根據《中國縣域經濟發展報告(2017)》,大部分經濟高速增長的縣(市)都依靠外來投資企業的數量增長獲得。涼城縣經濟支柱之一岱海電廠就是由北京能源投資(集團)有限公司按51%比例出資建成的。
近年來,涼城縣持續在招商引資方面做出了頗多努力,并且主要聚焦于文化旅游方面。涼城縣自身旅游資源很不錯,四面環山,中部盆地中還鑲嵌了一方岱海。涼城還有各個時期的文化遺址近300處,形成了以老虎山、園子溝和王墓山遺址為代表的環岱海遺址群,這都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圖片出處:涼城縣人民政府官網
而在前兩年,涼城縣的旅游投資與建設頗有成效,一幅“涼城美景圖”呼之欲出。2016年,總投資6億元的岱海國際滑雪場開工建設;總投資5億元的溫泉一期項目完成立項;2017年,完成旅游建設投資13.6億元,建成岱海國際滑雪場以及岱海景區花海等項目。并且開工建設馬刨溫泉嘉年華一期、綏蒙革命紀念園二期項目等等。全年還接待游客達118萬人(次),實現旅游綜合收入3.5億元。
“美景夢”有了曙光,涼城縣也打算乘勢而上,2018年提出,“在打造文化旅游強縣上實現新突破”,并雄心勃勃計劃了一系列的項目,包括需要投資2億元以上的以曹碾滿族鄉圐圙村為中心的示范區。
然而,剛剛迎來的曙光,恐怕要蒙上一層陰影。景區的建設需要大量資金支撐,縣城經濟體量有限,這需要外地企業的投資。鴻茅藥酒事件一出,涼城縣還能不能受到外來投資企業的青睞,得打個問號。還有,涼城縣計劃2018進行旅游方面的金融貸款,投融資平臺又會不會接招,恐怕也要打個問號。如果規劃中的大型景區建設不能如期完成,那么,涼城縣的“美景夢”,豈不是剛有起色,就“涼涼”了?(實習生 朱玫潔對本文亦有貢獻)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