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18-03-31 17:53:36
在特朗普關稅政策影響下,3月的A股市場和全球資本市場一起演繹了一場驚心動魄的大戲,最終創業板以大漲3.16%結束3月的行情。而下周一就要迎來A股4月的首個交易日了,具體會怎樣表現呢?且看券商如何解析4月行情。
每經編輯|張楊運
回顧上周,特朗普政府宣布對中國加征600億美元的懲罰性關稅,引起全球股市恐慌,A股更是重現超500個股跌停一幕。
隨后在本周接下來的幾個交易日,美國、歐洲、亞太股市全面反彈,A股也出現反彈。本周,上證指數、深成指、中小板、創業板均放量收出不同程度的周陽線。
A股最終以創業板大漲3.16%結束這驚心動魄的3月。時間即將進入4月,草長鶯飛,春意盎然。
下周一A股也將迎來4月份的首個交易日。4月市場將會如何表現呢?

(圖片來源:攝圖網)
今天據國家統計局網站數據顯示,2018年3月份中國制造業采購經理指數(PMI)為51.5%,比上月上升1.2個百分點,制造業呈現穩中有升的發展態勢。
而國家統計局服務業調查中心高級統計師趙慶河解讀本月主要特點稱,生產需求擴張,供需更趨活躍;外貿形勢總體向好,進出口雙雙回升;產業結構優化升級,供給質量繼續提升;企業采購力度加大,購進價格指數走穩。
此外3月30日晚間,國務院網站發布通知,同意證監會《關于開展創新企業境內發行股票或存托憑證試點的若干意見》,隨后證監會在官方網站就修改IPO管理辦法公開征求意見,上交所也發文稱將全力以赴支持創新企業境內上市。監管層的一系列動作意味著創新企業境內發行股票或存托憑證的試點已經步入快車道。
隨后深交所、上交所也發文稱,將全力支持創新企業在境內上市。
經濟學家宋清輝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時表示,此次國務院下發CDR試點意見意義重大:一是有利于激活大約5000億美元左右的獨角獸市場,為A股市場帶來巨大增長潛力;二是有利于資本市場更好地服務實體經濟,一些對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影響較大的企業,將借力CDR得到更快更好的發展;三是符合新時代下“國家戰略”和“發展新經濟”的新要求,也是中國資本市場國際化的關鍵。

(圖片來源:攝圖網)
那么4月份A股市場將如何表現呢?
針對特朗普政府的關稅政策將如何影響4月的A股市場,莫尼塔投資認為,由于征稅商品詳細清單尚未公布,4月初前仍存在很大不確定性。我們認為,應在短期規避美國大概率征收關稅產品所涉及的行業,包括低端電子設備、機械設備等,以及在美營收占比較大的個股;對于高端裝備制造涉及的新材料、半導體、高端電子設備等行業,由于中國可能因貿易戰加速推進相關行業升級,反而可能危中有機;對于中美間貿易互補性較大,不大可能在貿易戰初期受到波及的如紡織服裝、天然橡膠等行業,其上周五的大幅下跌可能存在傳統情緒上的“刻舟求劍”,隨著美方制裁商品名錄逐漸清晰,此類板塊或存在博弈預期差的機會。
對于4月份整體行情來看,平安證券認為,4月份的A股市場關鍵詞大概率是震蕩和結構性行情。自2018年以來,我國代表波動率的ivix指數從15%上升至27%,預計波動率加大是后續市場的新常態,主要來自于金融監管政策的相繼出臺、中美貿易戰動態以及市場自身的估值分化。整體來看,盡管A股市場的波動率將有所抬升,但是仍然看好其結構性行情,預計經濟轉型能否有亮點將成為市場的核心關注點,從人工智能、大數據、亐計算、新能源汽車、清潔能源、生物醫藥等領域可能會產生更多的投資機會。
而招商證券則認為,整體而言,來自貿易戰消息面的波動壓制市場風險偏好持續修復,短期二八分化的結構性行情特征更偏向于短期滯漲和超跌反彈題材股輪動,活躍資金依然基于避險和倒逼創新和國產化進程加速的科技成長,政策扶持暖風加持下中小盤優質個股有望穿越震蕩。
此外天風證券表示,3月底到4月初,成長風格將迎來第一次大考。原因在于:一方面,2017年年報第一次集中披露期在3月底-4月初;另一方面,按規定,創業板公司在4月10日前強制披露2018年一季報預告,中小板和深主板業績大幅變動的公司也分別需要在3月31日和4月15日之前披露2018年一季報預告。而按以往情況,業績增速較低或不達預期的公司都傾向于在臨近截止點發布公告,統計了17年一季報,最后三天(4月28-30日)公布業績的公司整體增速18.6%,而此前公布業績的公司整體增速達30.5%。因此,目前反彈的時間窗仍在。
針對4月份的股票市場判斷,申萬宏源表示,股票定價角度仍是“弱勢市場”。3月是年初基本面信號相對稀缺的最后窗口期,也是改革預期密集兌現的窗口期。所以3月改革預期和春季后階段性的流動性寬松驅動短期風險偏好,成長方向賺錢效應明顯擴散,出現了普漲行情。但4月是經濟和業績增長的驗證期,市場的核心關注點將不可避免的回到信號驗證上面來。所以,3月可以放飛夢想,但4月仍需腳踏實地,分化將是4月的主題詞。
(來源:每日經濟新聞綜合每經APP、統計局、wind資訊、市場公開信息等)
以上內容為每經APP出于傳遞信息的目的進行刊載,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