暖暖视频在线观看日本/国产成人精品a视频一区/精人妻无码一区二区三区/成在线人免费视频/17c一起草

每日經濟新聞
要聞

每經網首頁 > 要聞 > 正文

多所英國學校搶占成都市場 國際早教合作空間廣闊

每日經濟新聞 2018-03-27 21:52:27

今年初,英國首相特蕾莎?梅訪華期間宣布促成超過5.5億英鎊的中英教育合作項目。其中,有15個項目是英國學校和幼兒園即將在華開展的合作。

越來越多的英國學校將目光投向更廣闊的中國市場,6所英國學校負責人來到成都,探索其新一輪布局的可能性。

 每經編輯|楊棄非    

每經記者 楊棄非

今日(3月27日),英國威斯敏斯特公學在成都正式對外宣布,將其第一所海外學校落地于此。據了解,這也是其在華開設6所學校計劃的首站。

越來越多的英國學校將目光投向更廣闊的中國市場。前一天,6所英國學校負責人來到成都,探索其新一輪布局的可能性。在其開展的研討會現場,4所學校明確表示,將在成都開設或增設學校。

“西南地區,特別是成都近年來在國際教育領域的市場優勢不斷顯現。”英國駐廣州總領事館英式學校業務總監溫蕾告訴記者,“包括早教機構在內,囊括各個學齡層的學校在成都都將有更大的增長空間。”

發掘新市場空間

今年初,英國首相特蕾莎•梅訪華期間宣布促成超過5.5億英鎊的中英教育合作項目。其中,有15個項目是英國學校和幼兒園即將在華開展的合作。

中英在基礎教育上的合作空間究竟有多大?據英國國際貿易部統計,截至2017年底,近10所英國學校已在中國建立超過25個校區。到2020年,進駐中國的英國學校品牌數目會翻倍,開辦的校區將增加至50個以上。

在溫蕾看來,英國學校在中國應該還有更大的發展空間。她參照的是現在全球國際教育的現狀:在全球9306所國際學校中,有6000所學校采用英式課程。而英國學校在沿海發達城市進行首輪嘗試后,溫蕾告訴記者,越來越多的英國學校開始考慮新一線城市。

“這里有更多的土地可以建校區,與一些沿海城市的聯系也愈加緊密。”溫蕾告訴記者,“許多學校的感覺是,不僅這些城市本地的生源越來越多,而且也能非常便利地吸引來自其他地區的學生就讀。”

以此次在成都聚集的6家學校為例,除首站就選擇成都的威斯敏斯特公學,威雅公學在2016年初將第一家中國分校落戶常州后,再次選擇成都落戶第二家。這種選擇在其教育CEO William Vanbergen看來是“非常正確的”,他向記者介紹,常州學校在2年辦學后,學生人數已達到870名,這其中包括來自西班牙、加拿大等國的學生。

記者發現,發展的向好也得益于英式學校愈加成熟的運營模式。在這些英國校長的討論中,如何推進兩國教育融合發展已成為最重要的議題之一。在杜倫學校顧問Peter Dunne看來,應該讓兩國的教育互相取長補短。這不僅是英國教育的“出海”,同時也包括引進——一個例子是,已有15%的英國學校將使用上海數學教材。

多樣化需求擴大

事實上,此次來成都的6家英國學校,已有4所在成都有開設或增設學校的明確計劃——除威斯敏斯特公學與威雅公學之外,在成都有一個校區的墨爾文學院還將于2019年開始第二個校區的打造,同時,波比思幼兒園也將在今年6月落戶成都。而這三所學校均將是寄宿制。

將新落戶學校打造成寄宿制學校,這是此前許多國際學校未能采納的辦學方式。在場多位嘉賓指出,寄宿制是英國學校的優勢所在,因為它有利于統一安排學生的課外時間,實現具有英國特色的“教牧關懷”(Pastoral Care)。

在William Vanbergen看來,這與擴大的中產階級對教育需求的提檔升級緊密相關,它讓價格更為昂貴的寄宿制學校帶來更大的市場。“在考慮進入中國市場時,學校也應重視寄宿制,采取這種方式將能有效應對許多通宿制學校所需要應對的問題。”他指出。

事實上,對于更多樣化的需求,已促生了中英更多的合作形式。據英國駐華大使館教育與技能司主任劉靜介紹,以公、私立兩種學校的合作為例,在私立學校的合作項目中,學生大部分都會選擇出國完成后續學業,而一些參加公立對公立合作項目的學生,他們還可以選擇參加高考,這種項目為學生提供的則是接受融合教育的選擇。

與此同時,需求的變化也帶來了對更廣學齡層的合作考慮。劉靜告訴記者,德勤報告顯示,到2020年,學校在中國的市場占比不到10%,而早教機構則是將近30%,在受政策限制更少的國際早教領域,英國學校有更大的探索空間。

除了學校和早教機構之外,英國的教育科技,職業培訓和高等教育機構也在積極尋求在中國的合作機會。英國國際貿易部會繼續在中英教育合作當中起到積極促進的作用

“在早教領域,英國學校的探索還在起步階段。他們還需要了解市場需求、中國政策,以及如何與本地的教育相協調。”劉靜向記者說到。

現如今,波比思幼兒園邁出在成都探索英式融合教育幼兒園的第一步。劉靜告訴記者,他們已組織第一批英國早教機構的代表團來到中國訪問,在這個領域,“發展的潛力將是巨大的”。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英國 成都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

每經經濟新聞官方APP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