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18-03-20 14:39:34
據了解,廣州國際醫藥港項目總投資超過200億元,首期項目計劃于今年12月建成封頂,最快2019年底建成運營,目前已與部分國際頂級醫療機構、國內上市公司接洽,簽訂意向協議超2000份。
每經編輯|金喆
每經記者 金喆 每經編輯 陳俊杰
在建設“粵港澳大灣區”的新的歷史機遇下,各方加快了傳統產業升級與整合的腳步。日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獲悉,廣州國際醫藥港首期項目計劃于今年12月建成封頂,最快2019年底投入運營。
作為國家戰略級新興產業的生物產業,又一次站在了風口,未來10年粵港澳大灣區的醫療健康產業將有較好的投資機會。3月19日,南方民間智庫副主席彭澎對記者表示,大健康產業發展更多的是依靠市場因素來推動,發揮各地自有優勢、尋找特色醫療健康產業的抓手。
一直以來,廣州國際醫藥港的進展情況深受外界關注。3月18日,廣州立白企業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廣州國際醫藥港有限公司董事長陳凱旋對記者表示,依托粵港澳大灣區的國家戰略優勢,廣州國際醫藥港立足廣州、輻射全球,將打造成為粵港澳大灣區國際智慧健康城。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對比同城其他產業園區,廣州國際醫藥港可謂“姍姍來遲”,項目一度進展緩慢。公開資料顯示,廣州國際醫藥港自2004年經廣東省政府批準立項,2006年獲國家批準建設,2010年7月奠基開工,后因多方原因工程延緩多年。2016年,立白集團通過受讓股權成為廣州國際醫藥港建設主導方,重新啟動項目。
陳凱旋對記者表示,從項目立項到最后國有資本退出民營資本進入,中間過去多年,大環境和政策背景都發生了很大的變化,項目定位也從建設廣東中醫藥強省重點項目“升級”為粵港澳大灣區國際智慧健康城。
據了解,廣州國際醫藥港項目總投資超過200億元,首期項目計劃于今年12月建成封頂,最快2019年底建成運營,目前已與部分國際頂級醫療機構、國內上市公司接洽,簽訂意向協議超2000份。
2017年3月,廣州正式提出IAB計劃,生物醫藥產業被列為未來廣州的經濟支柱。陳凱旋透露,廣州國際醫藥港未來將建成“互聯網+”大健康產業綜合體、國際大健康產業港灣總部集聚區、國際生物醫藥創新孵化基地,力爭十年內實現1000億元產值,成為中國大健康產業第一品牌。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借著粵港澳大灣區的東風,灣區城市醫療健康產業也迎來新的發展機遇。廣東省省長馬興瑞在第十屆中國生物產業大會暨首屆官洲國際生物論壇上致辭時提出,廣東將進一步完善綜合性扶持政策,大力引導技術、資金、人才等高端要素向生物產業集聚,力爭到2020年,全省生物產業產值規模突破5000億元,推動形成具有較強國際競爭力的萬億級生物經濟集群。
記者梳理發現,珠海金灣區正在規劃建設面積達10平方公里的“金灣生物醫藥園區”,并投資16億元與國內知名醫藥企業合作打造“珠海國際健康港”。值得一提的是,珠海聚集了麗珠集團、聯邦制藥、中珠醫療多個具備生物醫藥研發優勢的知名藥企。不僅如此,東莞、深圳、中山等也在不同層面推動醫藥產業的發展。
廣州更是希望推動生物醫藥產業集群集聚發展,成為全國乃至全球生物醫藥重鎮。據悉,目前已形成以國際生物島、科學城、國際健康產業城為核心的“三中心多區域”園區布局,并在南沙、中新廣州知識城、大坦沙、從化等區域建成一批高水平國際高端醫療服務機構并形成產業集聚態勢。
不過,對于醫藥產業的“新兵”,廣州國際醫藥港如何在招商引資方面走出差異化路線,并在營商氛圍上形成更強的吸附力,還有待進一步觀察。(實習生劉晨光對本文亦有貢獻)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