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18-03-16 16:33:29
今日(3月16日)長和系四家公司聯合舉行業績發布會上,今年90歲的李嘉誠宣布退休,一個時代落下帷幕。
每經編輯|趙慶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3月16日下午,今年將滿90歲的長江和記實業有限公司主席李嘉誠正式宣布退休!
長江和記實業有限公司董事會宣布,本公司主席李嘉誠先生將于2018年5月10日舉行之本公司股東周年大會結束后,退任本公司主席、執行董事及薪酬委員會成員之職務。應董事會要求,李先生已同意出任本公司資深顧問,繼續為集團作出貢獻,就重大事項提供意見,其顧問金為每年港幣5000元。

李嘉誠表示,之后會做集團顧問,同時披上新的戰衣,投入基金會的工作,尤其是醫療和教育。
今年2月,在胡潤研究院發布的《2018胡潤全球富豪榜》上,90歲的李嘉誠財富1900億元,位列大中華區第六,全球排第32位。目前福布斯顯示,李嘉誠的身家354億美元,世界排名第24。

發布會現場
長和系旗下四大公司長和、長實集團、長江基建和電能實業也于今日公布業績。數據顯示,長江實業集團全年基礎盈利203億港元,市場預估203億港元。 長江實業集團全年營收638億港元,市場預估692.7億港元。 長江實業集團全年凈利為301.25億港元。 長江實業集團每股末期股息1.28港元。長和全年營收4,148億港元,市場預估2,548.8億港元。長和全年凈利潤351億港元,市場預估341.7億港元。長和每股末期股息2.070港元。
李嘉誠宣布退休,其長子李澤鉅正式接任長實系主席,李氏家族商業帝國正式迎來“李澤鉅”時代。
早在2012年,李澤鉅就已被定為長實系商業帝國的接班人,李嘉誠曾經被多次問到,給李澤鉅打多少分,李嘉誠都表示,90多分是可以的,因為是自己的兒子,不可能給100分。
如今,李嘉誠的正式退休,李澤鉅的接棒,會給李家產業和投資布局帶來哪些變化?長實系未來發展的重點會在哪里?
事實上,早前就有媒體報道,在外界及內部員工看來,相比李嘉誠,李澤鉅行事刻板、謹慎,甚至有些算計到極致。
1985 年,21 歲的李澤鉅正式加入長江集團,從基層做起,被安排在當時長江實業中環華人行的辦公室上班,跟隨父親和叔父輩們學習經營之道。
長實是長江集團的上市旗艦,李澤鉅25 歲就成為了長實的執行董事,28 歲代替父親進入匯豐董事會擔任非執行董事,29歲成為長實副董事總經理,30 歲成為長實副主席,35 歲成為副主席及董事總經理。
眾所周知,李澤鉅持有加拿大護照。1986 年,李嘉誠打算一舉收購加拿大上市公司赫斯基石油52%的股權時,按照當時加拿大法律規定,外國人不能購買“財政狀況健全”的能源公司。所幸,李澤鉅在1983 年已經拿到加拿大國籍,成功避開這一限制,此次收購也成為了李嘉誠“一生中最偉大的投資之一”。
2016年,有消息稱,長江基建擬間接收購加拿大的一家停車場,總收購價為7100萬港元。
在英國,李澤鉅主導了在天然氣、電網和稅務等基礎民生領域的投資布局。
李澤鉅在發布會現場
在談及香港房地產市場時,李嘉誠表示,香港地產做到現在,很多年經驗,內地地產公司一般負債率遠遠高過香港公司,用同樣的方法來香港做,是有風險的。香港地產市場,在環球經濟波動的時候,是有風險的。對于未來計劃,就是跟其他地產公司公平競爭,李嘉誠坦言并不擔心。
在被問及對香港人首次買房有什么建議時,李嘉誠表示,香港樓價是否已經見頂,不敢講,但過去一兩年香港樓價高了一倍,香港的樓價與一般居民收入脫了節,需要多點公屋、居屋,令普羅大眾不會有住的困難。假如一個人有足夠的錢,買房自住絕對沒有問題,即便樓價跌,自己住仍然沒有問題。可能未來利息會加上去,但是目前看不會加到離譜,加2%至3%已經不得了。
當現場一再有人追問買房問題時,李嘉誠還說道:“也不能把買房看得太重要,如果女孩子說沒有房就不結婚,那如果是我我就會說,不如趁年輕你再找一個吧。不可能很年輕就要買房。”
此前,李嘉誠還曾在一次采訪中表示,香港樓市受供求影響,預計樓市會安定,但未敢預測樓價會否上升。李嘉誠稱,若買樓自住,能夠負擔得起就可以買,若買來炒就不好。
而深諳房地產經營之道的李嘉誠在不停賣出內地和香港資產的同時,另一邊則在進行大肆海外收購。
僅過去的兩年時間,李嘉誠就出售了多處內地和香港的地產。2016年10月,上海世紀匯廣場項目被以230億港元價格出售。2017年11月1日,李嘉誠名下長實集團將宣布以402億港元轉讓中環中心。隨后12月20日香港聯交所披露的公告顯示,李嘉誠麾下長江實業集團有限公司的附屬公司置富產業信托,正以20億港元出售香港一座購物中心。而今年一開年,又有消息傳出,李嘉誠擬再次出售重慶一處資產,報價200億元。
而在海外投資方面,2010年李嘉誠長江基建以91億美元的價格收購英國電網公司,后來又以近1550億港元收購英國電網、水務、燃氣資產。
去年的兩筆海外能源投資合計約837億港元。其中,2017年1月,長實地產、長江基建及電能實業還宣布合組財團,以約424.5億港元的價格收購澳洲能源公司DUET集團。該交易已通過公司股東,以及澳大利亞政府的外來投資審批。
2017年7月27日,長實地產、長江基建集團發布聯合公告,擬成立合資公司以收購德國能源管理公司ista Luxemburg GmbH及其附屬公司,收購價格合計約45億歐元。
去年11月,李嘉誠旗下長實集團發布公告,以402億港元的價格將所擁有的香港中環中心轉讓給中國港澳臺僑和平發展亞洲地產有限公司,自2013年起,李嘉誠通過出售內地及香港的相關資產累計套現金額超千億港幣。
對于外界風傳的撤資一說,李嘉誠在現場回應道:“撤資是一個不能夠自圓其說的講法,我賣了什么,錢是回到香港,再去投資,這些錢永遠永遠是屬于公司的。難道賣點什么就是撤資?有同行把很多資產全都賣了,卻沒有人說他們撤資。有些資產我們賣掉,也有些我們買回來,比如我們這兩年在香港有新建超過1000房間的酒店,還有荃灣的商場,都是買來收租的。有些人就是專門打擊知名度高的人,說我撤資,其實除非我賣出股票,那才是撤資。”
發布會現場有人提問李嘉誠退休的決定是何時作出的?現在全球經濟不穩定,是不是好的退休時機?對此,李嘉誠說道:“我幾年前就說要退休,要去旅行了,今天我就要去旅行。過去這幾年,我們高層和中層沒有一個人離職,說明公司運作很好,公司一個原則是忠誠為股東,絕對不會占股東便宜,這是我做人的原則。”
李嘉誠還表示,自己從12歲開始工作,到今天整整78年,換做普通人工作時間已經超過100年。當然今天世界上有很多事,但無論如何,整班管理層在工作上都有互相的了解,做什么決定都不會發生很大的沖突。
李嘉誠在發布會現場
2016年6月,李嘉誠接受彭博社采訪時,透露了他的經營秘訣。在他看來,世界變化很大,商人不應給自己定型。李嘉誠向來十分留心自己的現金流,因此才有額外的資金“任性”、做大其他產業。他的原則是,發展不忘穩健,反之亦然。
商業之路,競爭者很多,而李嘉誠面對競爭的方式,就是“讀書”二字。無論涉及哪一領域,他都會選擇閱讀相關書籍,拓寬自己的知識面。當工廠訂單超出負荷時,李嘉誠每日花20%、30%時間在廠里,其余時間則在研究未來。時至今日,他依然如此。
談及經營管理的方針,李嘉誠坦言自己采用的是“中西結合”的相互制衡法——采用西式的管理模式,但內部哲學則選擇中國儒家理論中最有用的一部分。李嘉誠認為,管理企業需要非常謹慎的態度,同時,不要以豪賭的態度去投資。
1958年,李嘉誠在港島北角建起了第一幢工業大廈,興建一幢12層高廠廈,正式介入地產市場。
1967年,香港地價暴跌,李氏以低價購入大批土地儲備。
1972年,“長江實業”上市,其股票被超額認購65倍。
1979年,“長江實業”宣布與匯豐銀行達成協議,斥資6.2億元,從匯豐集團購入老牌英資商行--“和記黃埔”22.4%的股權,李嘉誠因而成為首位收購英資商行的華人。
1984年,“長江實業”又購入“香港電燈公司”的控制性股權。
1986年,進軍加拿大,購入赫斯基石油逾半數權益。
2009年,長江實業總市值約為10000億港元。
2010年7月30日,長江基建、港燈、李嘉誠基金會有限公司及李嘉誠(海外)基金會,以57.75億英鎊競購法國電力集團旗下部分英國電網業務。
2014年3月,李嘉誠將屈臣氏股份近25%作價440億港元賣給新加坡主權基金淡馬錫,8個月當中套現超過710億港元。
2016年1月,2015福布斯香港富豪榜出爐,李嘉誠以313億美元身家連續第17年登上香港首富榜單。
2017年7月17日,《福布斯富豪榜》發布,李嘉誠以凈資產332億美元排名全球第21位。
每日經濟新聞綜合第一財經日報、澎湃新聞等
相關閱讀: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