暖暖视频在线观看日本/国产成人精品a视频一区/精人妻无码一区二区三区/成在线人免费视频/17c一起草

每日經濟新聞
今日報紙

每經網首頁 > 今日報紙 > 正文

專訪全國人大代表、浪潮集團董事長孫丕恕:加快政府數據共享開放 滿足社會應用深層需求

每日經濟新聞 2018-03-15 00:29:32

 每經編輯|每經記者 劉春山 每經編輯 姚祥云     

每經記者 劉春山 每經編輯 姚祥云

“個人賬號里公積金多少?養老金多少?你肯定不知道。”3月14日,全國人大代表、浪潮集團董事長孫丕恕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以下簡稱NBD)專訪時,這樣描述現階段政務大數據未普及共享的狀態。

孫丕恕還向記者介紹,政務數據相較于其他數據價值更高,是“金礦銀礦”。

未來希望打通政務數據各環節,讓“數據多跑腿,群眾少跑腿”成為現實,孫丕恕表示,“希望3年之后,大數據商品化交易會像今天電商交易一樣頻繁。”

加快政府數據共享開放

2015年兩會,孫丕恕首先提出了政府數據開放的必要性,以及加速推進開放目錄與開放標準;2016年,他強調引入社會力量,構建數據開放運營的體制機制;2017年,孫丕恕提出了加快數據開放與流通、促進創新創業的建議;今年兩會上,孫丕恕基于以往實踐,提出了進一步完善政府數據共享開放的組織保障、引入政府數據運營商等進一步加快政府數據共享開放的建議。

NBD:我們注意到,您已經連續四年建議推動政府數據開放,這是基于何種原因呢?

孫丕恕:現在政府各個部門數據尚未有效整合,數據流通交易不暢,難以滿足社會應用深層次的需求。很多人不知道每月交多少稅,也不知道現在有多少公積金、養老金。打通大數據產業鏈條,政務大數據開放就能讓這些信息的獲得更加便利。

比如說房產過戶,各部門的數據有70多個,八九個部門涉及到窗口,辦理完成往往需要3~6天。建立政府大數據庫之后進行整合,現在有很多地方去一次一個窗口就可以了,這就是大數據整合共享帶來的價值。

政府數據共享、開放進程中,建立一個政府大數據庫、大數據中心是根本所在。只要把政府這個大數據中心建立起來,它的共享問題也就解決了。基于此,我提出了推動數據開發的三步法:業務上云、數據整合和應用創新。通過將分散信息集合到政府云上,利用云計算技術解決信息化系統支撐。

NBD:在您看來,國內的大數據商品化交易現在發展到哪個階段了?還有哪些需要提升的地方?

孫丕恕:數據是礦石,是金礦、銀礦,企業可以煉金子煉銀子,這是我原來的理解。現在來講,我進一步理解到數據是土壤,是人類自己產生的資源,每個人、每個企業現在都是數據的生產者,也都是數據的消費者。數據進入消費環節就成為了商品,大家對于大數據交易商品化的認知越來越清晰。

大數據商品化擴張的過程是漸進的。以前更多的是政府購買數據,進行政府決策的分析,比如商務部、海關總署及國土資源部的相關人員每年都在從第三方購買數據來作相關的分析,而現在更多的企業也開始購買。

從浪潮來講,推動了公司+創客的模式。用數據的人叫A創客,生產數據的人叫B創客,建設一個大數據交易平臺,在這個過程中,解決數據價值判別、是否存在二次轉賣、確定數據產權、個人隱私以及商業模式創新。

2017年可喜的變化是企業大量地購買數據服務,希望再過3年,數據交易就像現在電商交易一樣。

大數據運營需行業規范

NBD:企業在采集、使用大數據時,該如何處理好其與保護個人隱私之間的關系?

孫丕恕:你談到的有關隱私的問題都是大家比較關注的。我認為這需要推動有關法律法規的建立,尤其是有關個人數據隱私的法律法規的建立,同時,還需要數據運營商遵循社會公德和職業操守。

我們通常說的信息泄漏,時常是由數據運營商無度開發、無度追求商業價值造成的。業界現在提了新三大運營商:云服務運營商、大數據運營商、智慧城市運營商,大數據運營建立起行業性規范是必要的。

實際數據分析過程中,以健康大數據為例,姓名、身份證號等個人信息去除,保留年齡、男女以及生活地區等數據特征,直接就可以解決隱私問題,避免隱私侵犯行為。

NBD:我們在做數據確權或者在數據追溯的過程中,會不會用到最新的區塊鏈技術?

孫丕恕:最近區塊鏈因為比特幣開始受到關注,行業內已經在應用,是一個很好的技術。我們現在把這個技術用在個人健康病歷的追溯、產品質量追溯等。

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到,要做大做強新興產業集群,實施大數據發展行動,加強新一代人工智能研發應用,在醫療、養老、教育、文化、體育等多領域推進“互聯網+”。

此前的十九大報告更是提出,加快建設數字中國,推進數據資源整合和開放共享,保障數據安全,讓科技更好地服務于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和人民生活改善。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每經記者劉春山每經編輯姚祥云 “個人賬號里公積金多少?養老金多少?你肯定不知道。”3月14日,全國人大代表、浪潮集團董事長孫丕恕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以下簡稱NBD)專訪時,這樣描述現階段政務大數據未普及共享的狀態。 孫丕恕還向記者介紹,政務數據相較于其他數據價值更高,是“金礦銀礦”。 未來希望打通政務數據各環節,讓“數據多跑腿,群眾少跑腿”成為現實,孫丕恕表示,“希望3年之后,大數據商品化交易會像今天電商交易一樣頻繁。” 加快政府數據共享開放 2015年兩會,孫丕恕首先提出了政府數據開放的必要性,以及加速推進開放目錄與開放標準;2016年,他強調引入社會力量,構建數據開放運營的體制機制;2017年,孫丕恕提出了加快數據開放與流通、促進創新創業的建議;今年兩會上,孫丕恕基于以往實踐,提出了進一步完善政府數據共享開放的組織保障、引入政府數據運營商等進一步加快政府數據共享開放的建議。 NBD:我們注意到,您已經連續四年建議推動政府數據開放,這是基于何種原因呢? 孫丕恕:現在政府各個部門數據尚未有效整合,數據流通交易不暢,難以滿足社會應用深層次的需求。很多人不知道每月交多少稅,也不知道現在有多少公積金、養老金。打通大數據產業鏈條,政務大數據開放就能讓這些信息的獲得更加便利。 比如說房產過戶,各部門的數據有70多個,八九個部門涉及到窗口,辦理完成往往需要3~6天。建立政府大數據庫之后進行整合,現在有很多地方去一次一個窗口就可以了,這就是大數據整合共享帶來的價值。 政府數據共享、開放進程中,建立一個政府大數據庫、大數據中心是根本所在。只要把政府這個大數據中心建立起來,它的共享問題也就解決了。基于此,我提出了推動數據開發的三步法:業務上云、數據整合和應用創新。通過將分散信息集合到政府云上,利用云計算技術解決信息化系統支撐。 NBD:在您看來,國內的大數據商品化交易現在發展到哪個階段了?還有哪些需要提升的地方? 孫丕恕:數據是礦石,是金礦、銀礦,企業可以煉金子煉銀子,這是我原來的理解。現在來講,我進一步理解到數據是土壤,是人類自己產生的資源,每個人、每個企業現在都是數據的生產者,也都是數據的消費者。數據進入消費環節就成為了商品,大家對于大數據交易商品化的認知越來越清晰。 大數據商品化擴張的過程是漸進的。以前更多的是政府購買數據,進行政府決策的分析,比如商務部、海關總署及國土資源部的相關人員每年都在從第三方購買數據來作相關的分析,而現在更多的企業也開始購買。 從浪潮來講,推動了公司+創客的模式。用數據的人叫A創客,生產數據的人叫B創客,建設一個大數據交易平臺,在這個過程中,解決數據價值判別、是否存在二次轉賣、確定數據產權、個人隱私以及商業模式創新。 2017年可喜的變化是企業大量地購買數據服務,希望再過3年,數據交易就像現在電商交易一樣。 大數據運營需行業規范 NBD:企業在采集、使用大數據時,該如何處理好其與保護個人隱私之間的關系? 孫丕恕:你談到的有關隱私的問題都是大家比較關注的。我認為這需要推動有關法律法規的建立,尤其是有關個人數據隱私的法律法規的建立,同時,還需要數據運營商遵循社會公德和職業操守。 我們通常說的信息泄漏,時常是由數據運營商無度開發、無度追求商業價值造成的。業界現在提了新三大運營商:云服務運營商、大數據運營商、智慧城市運營商,大數據運營建立起行業性規范是必要的。 實際數據分析過程中,以健康大數據為例,姓名、身份證號等個人信息去除,保留年齡、男女以及生活地區等數據特征,直接就可以解決隱私問題,避免隱私侵犯行為。 NBD:我們在做數據確權或者在數據追溯的過程中,會不會用到最新的區塊鏈技術? 孫丕恕:最近區塊鏈因為比特幣開始受到關注,行業內已經在應用,是一個很好的技術。我們現在把這個技術用在個人健康病歷的追溯、產品質量追溯等。 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到,要做大做強新興產業集群,實施大數據發展行動,加強新一代人工智能研發應用,在醫療、養老、教育、文化、體育等多領域推進“互聯網+”。 此前的十九大報告更是提出,加快建設數字中國,推進數據資源整合和開放共享,保障數據安全,讓科技更好地服務于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和人民生活改善。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

每經經濟新聞官方APP

1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