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18-03-15 00:36:26
據《北京商報》報道,在AWE展會第一天,云米科技旗下云米洗碗機因涉嫌侵犯美的專利權遭遇現場調查。對于是否有侵權行為,目前雙方各執一詞。
每經編輯| 陳鵬麗
AWE2018現場,云米科技展位 每經記者 郭榮村 攝
每經記者 陳鵬麗 每經編輯 姚治宇
在日前上海舉辦的中國家電及消費電子博覽會(AWE)上,最勁爆的新聞,要數互聯網家電廠商佛山云米電器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云米科技)旗下的云米洗碗機被美的現場“踢館”。據《北京商報》報道,在AWE展會第一天,云米科技旗下云米洗碗機因涉嫌侵犯美的專利權遭遇現場調查。
云米科技是小米生態鏈企業。3月10日晚,云米科技就迅速通過官方微博對外發布聲明稱,現場檢查發現并無侵權行為。不過,3月13日,《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從美的方面獲得回應則是,現場拆機比對發現云米洗碗機涉嫌侵犯美的包括外觀設計和實用新型專利在內的多件專利。
對于是否有侵權行為,目前雙方各執一詞。記者注意到,美的“踢館”背后,是家電專利戰已成為常態。
在AWE現場發生的云米洗碗機產品遭遇現場調查事件一發生,立刻引來各方關注。《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3月10日晚間,云米科技就迅速通過其官方微博“云米全屋互聯家電”發布《聲明》稱,“個別媒體關于云米洗碗機因專利涉嫌侵權下架的文章,報道失實。云米洗碗機展會期間正常展出,并無報道所講述下架情況。”
此外,云米科技還稱,云米充分尊重并重視知識產權的保護,經上海浦東新區知識產權協會工作人員現場確認,“并無侵權行為。”
云米科技還表示,云米是一家注重產品創新的公司,對于歪曲事實的媒體和個人,云米保留追究法律責任的權利。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了解到,云米科技是小米生態鏈企業,其實控人兼CEO陳小平此前是美的集團的核心研發人員。
不過,對于云米科技“并無侵權”的聲明,3月13日,美的集團方面向記者確認,“現場拆機比對發現,云米洗碗機涉嫌侵犯美的包括外觀設計和實用新型專利在內的多件專利。美的后續在積極準備通過司法途徑維護自身合法權益。”
3月11日下午,記者就云米是否侵權等相關問題聯系陳小平,但截至發稿,陳小平未對記者的采訪作出回應。對于是否侵權,目前雙方仍舊各執一詞。
記者獲悉,在AWE上,云米科技對外正式發布首款互聯網智能洗碗機,市場零售價為1999元。家電行業專家張彥斌則認為,洗碗機的消費群體是高端消費者,他們在乎的是產品品質而不是價格。美的“踢館”是在表明一種態度,任何核心技術專利受到了侵犯,美的都要維護合法權益。
無論如何,在美的與云米在洗碗機上的專利糾紛背后,是一個新興的洗碗機市場以及一堆摩拳擦掌的分羹者。
記者從奧維云網(AVC)獲得的統計數據顯示,2017年國內洗碗機市場規模為43.7億元,同比增長129%,實現翻番增長。與此同時,2017年洗碗機領域的新入局品牌數量也幾近翻番,2016年洗碗機品牌市場僅為32家,而到2017年底,這個品牌數量已經增加到59家。
奧維云網分析師沈曉妍告訴記者,相對于其他廚電產品,洗碗機的確具有一定技術門檻。美的“踢館”事件反映的是,家電行業對知識產權保護意識越來越強。
“行業競爭是激烈的,今年的AWE,幾乎所有的廚電廠家都在展出洗碗機產品。”沈曉妍表示。記者注意到,在AWE期間,由于水槽洗碗機的發明者方太認為不少企業仿造水槽洗碗機產品,涉嫌專利侵權,從而對部分企業發起專利訴訟。
劉步塵3月13日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中國此前鮮有“踢館”事件,但是類似行為其實在國外經常發生。劉步塵舉例說,早在2008年,柏林國際電子消費品展覽會(IFA)上就曾發生過類似事件,當時當地執法部門大規模沒收中國參展企業展品、查封展臺。“這次的事件其實與IFA上發生的事件非常類似。過去發生在國外,這次卻在中國發生,這說明一個問題,就是美的的專利權意識已經非常強,它在專利布局上已經設下‘天羅地網’。”
家電觀察人士洪仕斌表示,家電是耐用消費品,非常講究專利技術沉淀,家電廠商對專利保護也很重視。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了解到,近兩年,家電行業的專利戰已經成為常態。在本次AWE上,除了美的與云米之間爆發專利矛盾外,美的還與TCL空調發生專利糾紛。此外,2017年6月份,格力電器(000651,SZ)也先后與奧克斯、美的在空調專利上“互撕”。在那場“互撕”中,格力與美的的“專利戰”還被外界認為是家電企業競爭提升到新高度的標志性事件。2017年6月底,格力在北京起訴美的“制冷王”系列空調侵犯其實用新型專利權,索賠5000萬元。隨后美的開始“反擊”,在一周內連續對格力空調發起3起訴訟,累計索賠4000萬元。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