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18-03-14 22:37:52
3月13日,美好商業主題沙龍暨“美好生活2018中國消費者品牌榜”發布會上,盒馬鮮生高級副總裁張國宏表示,盒馬鮮生的商業邏輯,就是盒馬鮮生跟顧客的關系是生人介于熟人之間的關系。
每經記者|蔣佩芳 每經編輯|姚祥云

崔晟 攝
什么是“新零售”?直至今日,整個業界對“新零售”三個字仍有很多的說法和定義,盒馬鮮生作為新零售的代表之一,通過對它的商業邏輯的透析,我們或許能夠對新零售窺探一二。
3月13日,美好商業主題沙龍暨“美好生活2018中國消費者品牌榜”發布會上,盒馬鮮生高級副總裁張國宏來到現場,并通過視頻直播首次詳解了盒馬鮮生的商業邏輯。
那么,盒馬鮮生的邏輯到底是什么?張國宏表示,盒馬鮮生跟顧客的關系是生人介于熟人之間的關系。
“不是純生人,像以前的超市,反正誰買了什么東西你根本不知道,也不是我可以到你家里吃飯的純熟人。我們應該叫做半熟人,目前,我們認為,顧客在這里購買的東西不僅僅是吃的那些產品,其實很大部分的價值是顧客在店內的體驗。兼顧產品與體驗,才能給顧客非常多的信賴感,讓顧客在我們店里購物時會感覺更好。”張國宏解釋稱。
在線上線下方面,張國宏認為,盒馬鮮生目前最厲害的就是30分鐘到達。盡管很多店表示也可以做到,比如一個店開在邊上,一個店僅在一公里處,每天給十單,有個平衡車也可以送過去,但盒馬鮮生不是這樣,一天一萬單,相當于中國絕大多數主流的生鮮電商在一個大城市一天的總量。
盒馬鮮生一個店總共3000~6000平方米,后倉大于1000平方米,就可以搞定一萬單。目前30分鐘到達率非常高,并且還有考核指標:比如每單的完美率即不會有錯單、實物與圖片相符、商品沒有破損等。
盒馬鮮生線上做得這么好,為什么還要線下店?張國宏表示,盒馬鮮生目前的店是重新做門店的定義,即功能重新定義。門店不僅僅是顧客買東西、挑東西的地方,還是一個體驗的場所,是跟顧客進行交互的場景。比如周末,盒馬鮮生所有的門店都會舉辦目標客群的親子活動,或者舉辦一些烘焙活動等,讓顧客知道盒馬鮮生在賣什么,有什么新的東西,食材有什么新的做法,最后他們才能更加信賴盒馬鮮生。

值得注意的是,張國宏還提到了無條件退貨。以前,超市的生鮮是出門概不退貨的,而在盒馬鮮生是想退什么都可以退,且隨時可以退,這就是盒馬鮮生對顧客的承諾,張國宏坦言,“有人會問,會不會有人買了東西剩一半就退掉,但目前,這種訂單率不到千分之一。”
從顧客那來看,盒馬鮮生是日日鮮,綠色蔬菜賣一天,牛奶雞蛋賣一天。那么,賣一天代表什么?代表極度的新鮮。
張國宏說,雞蛋賣一天還有一個故事。“雞蛋在常溫下可以放二十天,憑什么只賣一天呢?我們內部討論過,后來還是覺得我們要去做一個極致的新鮮度,我們是電商,電商永遠有一個問題是在生鮮的品類上,顧客在下單的時候看到的是那張圖片,拿到手的是實物,這中間的差距永遠都是生鮮電商要努力彌補掉的,甚至做到物超所值,這就是做生鮮的或者說做生鮮電商最難的地方。”
張國宏透露,目前盒馬鮮生蔬菜的損耗率是3%,這已經是這個行業中極低的水平了,通常從源頭到餐桌的整個損耗是30%。盒馬鮮生是從基地培育,再到包裝,然后用全程的供應鏈運到門店,再放到后倉的冷藏條件下,前場需要補貨的時候隨時補貨。即使只賣一天,但整個的供應鏈上節都是受控的。
張國宏還說到了成都的案例,他說,在成都這個地方我們開張一個星期,都是過萬的銷售。當地的供應商根本就想象不到,一個超市做青菜的一天能賣一千包,讓供應商知道這里面是有巨大機會的,這樣他們才有信心回過頭整合上游資源。幾個農戶現在可以做合作社,比如我需要五百畝地,邊上建一個冷庫,這邊要加工間等,從加工鏈出來之后中間的運輸一定要冷鏈的系統,這個東西在一二線城市都具備,但是之前沒有那么多的需求的時候他們就不把注意力放這個地方。我們去了之后他們就有機會構建這些,一旦構建之后,他們就會轉工。
未來,盒馬鮮生會變成什么樣?對此,張國宏說,“不知道,因為盒馬鮮生每一天都在改變,每一天都在迭代,但是圍繞的點都是一個:就是能不能給顧客帶來價值,能不能給顧客更好的體驗,讓時間更節約、生活更高效,這是盒馬鮮生一直要做,也是正在努力做的事。”
談到現在最重要的事,張國宏透露,目前是在全國去拓展“盒區房”,要把“盒區房”遍布到中國的一二線城市。“現在我們是35家店在9個城市,到明年這個時候相信肯定遠遠不是這個數。比如在西安今年開十個店、武漢開十個店、廣州十個店、北京二十個店,上海二十個店,每個店都把五十萬人在里面,西安就是五百萬人放在里面。也就是說我能為五百萬人,將近兩百萬的家庭提供非常好的服務,幫他們把這頓晚餐做好,我覺得這就是我們盒馬鮮生做的。”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