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 2018-03-14 15:23:38
富士康拿到登陸A股市場的通行證背后,一些新變化正在我國資本市場悄然發生。動向一:108個問題面面俱到,從嚴審核將是常態。動向二:“堰塞湖”問題緩解,IPO審核周期大大縮短,目前發審會已經排到了在2017年9月遞交IPO申請的企業。動向三:更好服務國家戰略,讓更多優質企業留在A股。不過,在這個“擁抱”的進程中,不會出現大批大體量優質企業集中上市的情況,畢竟穩步推進是根本。
近日,富士康股份首發申請獲發審會審核通過,拿到登陸A股市場的通行證。細心的人們發現,這一事件背后,一些新變化正在我國資本市場悄然發生。
盡管市場各方認為,無論是在規模體量還是在企業質量上,富士康股份都符合優質企業的標的,然而,從已經披露的信息上看,正是這樣一個企業,反而面臨著更加嚴格的審核。
記者了解到,審核人員先后多次向富士康股份及保薦機構中金公司提出反饋意見,合計達到108個問題,內容從股權結構重組改造到企業主業現狀及轉型發展方向,從富士康股份與鴻海精密內部其他子公司之間的同業競爭到其與關聯方之間的關聯交易,從稅賦、資產負債率等財務問題到客戶訂單轉接等生產問題,甚至連富士康股份對于員工的權益保護等問題也在清單之中。
有業內人士表示,現在過會的企業被問及四五十個問題是常有的事情,也遇上過被問六七十個的,但像富士康股份這樣被問及上百個問題的情況實屬罕見。
事實上,從去年下半年以來,從嚴審核已經常態化。面對IPO的嚴格審核,每個月都有不少企業主動撤回申請,也有一些企業因無法及時反饋審核人員提出的問題而不斷延長排隊時間。
富士康股份的快速過會讓IPO審核周期的問題再次浮出水面。記者注意到,曾經困擾市場的IPO“堰塞湖”問題已經得到有效緩解,正常企業從申報材料到上發審會的平均周期已經從過去的兩三年縮短到6個月左右。
IPO“堰塞湖”一度被認為是A股市場一個難題,漫長的排隊時間甚至可能讓一些企業“熬死”在上市路上。
然而,事情正悄然發生變化。據不完全統計,目前排隊等待IPO審核的企業中,在2017年1月1日之前提交申請的企業已經從兩年前的800多家降到100家左右。
另據了解,目前發審會已經排到了在2017年9月遞交IPO申請的企業。
一位資深投行人士認為,在IPO審核周期整體大幅縮短的情況下,富士康股份準備工作又做得充分到位,有利于提高審核效率,在“程序不少、標準未降”的情況下進一步縮短審核周期。
此次富士康股份招股書中有一句話受到關注:“截至本招股說明書出具之日,公司持續經營時間未滿3年,公司已就前述情形向有權部門申請豁免”。
這一豁免的依據來自《首次公開發行股票并上市管理辦法》。該辦法第九條規定,發行人自股份有限公司成立后,持續經營時間應當在3年以上,但經國務院批準的除外。
實際上,據記者了解,此前已經有多家企業根據此條款,在得到豁免之后成功登錄A股市場。富士康股份并非第一家。
“這些年來,A股市場的發行上市制度一直都圍繞服務國家戰略、服務實體經濟,這一點是不變的。”一位資深投行人士說:“此次富士康股份能夠得到豁免,又讓人們看到了一點變化:在邁向高質量發展的新時代背景下,如何讓更多優質企業留在A股將是未來一段時間監管層考慮的一個重點。”
不過,據記者了解,在這個“擁抱”的進程中,不會出現大批大體量優質企業集中上市的情況,畢竟穩步推進是根本。
事實上,如何爭取更多優質上市資源,一直是各國資本市場之間激烈競爭的一個關鍵點。作為全球高端制造業的一個代表,富士康股份的上市歷程讓人們看到了A股擁抱優質企業的決心,也讓投資者有更多機會分享優質企業的發展成果。
(新華社 劉開雄)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